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陈建春同志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5 14:25:49 浏览次数:648 【字体:

建好管好用好方志馆  打造一方“文化祠堂”

——在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建春

(2022年3月23日)

236de72673c84cd59249111f638491f1.JPG

2022年3月23日,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在南充市方志馆召开。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史学大家陈寿故里南充参加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刚才,我们参加了南充市方志馆开馆仪式。作为南充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南充市方志馆既是南充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是展示南充形象的重要窗口。南充市提出,南充市方志馆是南充人前来寻根溯源的精神家园、外地人前来寻幽探奇的游览之所、方志人前来寻师拜祖的方志文苑。方志,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它与国史、家谱被认为是构成中华民族史学的三大支柱。今天,我们在南充市方志馆这一展示南充历史根脉的重要文化场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方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历史文化守护者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作为历史文化传承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在这里,我代表省地方志办,感谢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地方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对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在陈新主任、何全林主任、贾敬铣主任带领下全体同志辛勤努力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

作为全面展现地情资源、延续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方志馆日渐成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的新亮点、新名片,成为一方的“文化祠堂”,承担着传承文化、资政服务、存史育人的历史重任。近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省各级方志馆工作呈现出可喜态势。

一是省方志馆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3月,省委编办同意省地方志办增挂“四川省方志馆”筹建处牌子,省地方志办随即开展省方志馆筹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支持下,2021年12月重启“四川省方志馆”筹建工作,省地方志办抽调专人成立筹建处,目前正全力加快推进立项前期工作。

二是首创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模式。自2019年开始,我们在四川6所高校设立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其中两所为川渝共建),联合重庆市地方志办在重庆市1所高校设立川渝共建高校分馆:重庆市方志馆重庆大学分馆。目前已在川渝两地建立7个分馆(其中,四川省方志馆四川农业大学方志馆系今年新建)。建立方志馆高校分馆,四川在全国地方志系统是首创。地方志部门与高校合作,推动地方志书“进校园”,是实现方志“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

三是市、县两级方志馆和乡镇地情馆、村史馆建设蓬勃开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立市县级方志馆(室)34个,乡(镇、街道)情馆27个,村(社区)史馆223个。成都市打造成都方志馆、成都方志馆分馆以及社区微方志馆三级集群,建成成都方志馆蜀源分馆、四川师范大学分馆和成都大学分馆,建立30余家“社区微方志馆”。南充市着力将方志馆打造成南充城市文化会客厅、方志文化新阵地。遂宁市方志馆展示区主题定位为“志中古今,乡愁遂宁”,将方志馆建设成耐得住看、经得住品、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场馆。宜宾市挂牌建立宜宾史志馆宜宾学院分馆、宜宾史志馆宜宾市图书馆分馆。眉山市积极推进史志馆建设,乐山市规划建设地方文献馆,阿坝州正在谋划建设方志馆。西昌市方志馆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方志馆通报表扬。

四是数字方志馆建设稳步推进。四川省数字方志馆已建成,在四川省情网提供在线阅读,已有1500余部地方志类图书电子版供公众免费阅读。目前正在征集2021年新增的市县年鉴电子版,加上去年征集的800部志鉴电子版,今年将新增约1000部志鉴电子版上线。泸州市、甘孜州也在着力建设数字方志馆。遂宁市方志馆收集古籍电子书1000余册,推行“互联网+地方志”的阅读新模式。

近年,全省方志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多方面原因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方志馆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覆盖率低;二是各地发展不均衡,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方志馆库建设明显滞后;三是专业人才缺乏,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

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建设方志馆,将一地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塑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行动。下面,我从建、管、用三个方面,就加强方志馆建设、管理和利用谈几点意见。

6bf3fbc4314d4587b51ae329ec9c7670.JPG

2022年3月23日,全省方志馆工作座谈会在南充召开

一、进一步认识建设方志馆的重要意义,更新方志馆建设理念,注重“独特性”,因地制宜规划方志馆建设

方志馆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彰显地方志价值、增强人民群众历史自信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情文化的重要宣传展示窗口。方志馆是地情馆,具有“独特性”,它不同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规划馆等,它展示一个地方的全面地情,具有其他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优势。全省各地要围绕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研究中心、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方志馆定位,积极建设方志馆。要重视方志馆的地情展示功能建设,充分挖掘区域方志资源,把方志馆打造成地域特色突出、历史人文荟萃,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地情馆”。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方志馆建设的重视,把方志馆建设项目列入当地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独立方志馆;暂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地情资料展示室,实现由“闭门修志”向“开门修志”“开门用志”的观念转变。鼓励一些目前不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县(市、区),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纪念馆等资源,或发挥党史、地方志和档案机构“多合一”的优势,通过“一馆多用”等方式,进行横向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发、展示方志资源。2021年,全省地方志系统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三级公共图书馆设立地方志阅览室或专柜(专架),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就是深化史志“七进”活动,彰显地方志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务实举措。请各地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发挥好公共图书馆地方志阅览室或专柜(专架)的作用。

当前,要结合乡村振兴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建设乡(镇)情馆、村史馆,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实现方志文化精彩转身,蓬勃发展。2021年5月31日,省地方志办印发了《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通过志书编纂,系统梳理和总结乡镇(街道)、村庄发展改革历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民俗乡俗孝道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各地要把建设乡(镇)情馆、村史馆与编修乡镇志、村志结合起来。3月15日,省地方志办发出《关于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室)、图书室、村史馆等场地,选择2—3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这项工作,积极营造良好史志阅览环境,为乡村德治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作出地方志部门的贡献。

我们要持续推进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深化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3月21日,我们向各市(州)地方志部门和省直各部门发出了《关于向新建的四川省方志馆四川农业大学分馆和其他高校分馆 四川方志文化宣传基地捐赠地方志成果的函》,就是要持续做好方志馆高校分馆工作。省方志馆高校分馆的负责同志今天参加了会议,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盛强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各高校分馆积极做好接收上架及利用工作,管好、用好这些地方文献,发挥方志分馆的作用,服务好师生,谋划推出一批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研究作出贡献。

二、进一步推动方志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丰富馆藏资源,凸显“地域性”,提升方志馆服务水平

在方志馆运行管理中,除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适应需要的管理人员,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外,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质的馆藏结构,是方志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方志馆管理中,要加强地方志资料征集的品种和质量建设,充实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解决馆藏内容不丰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收集征集资料时应结合本地历史、自然风貌、物产、著名事件和人物、民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名村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情况,积极收集相关的地方志书与资料,使入馆的地方志书与资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品位。

方志馆要立足地方志资源作用发挥,在地情上下功夫。要利用地方志是记录“一方之全史”的地情资源优势,充分展现地情、地貌、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彰显地域性、时代性和多样性,使方志馆成为本地地情展示的重要平台。

方志馆要立足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对于各级地方志部门,尤其是目前没有能力建设大面积展馆的地方,要充分发挥馆藏资料的收集和储备作用,利用现有条件拓宽馆藏渠道,可通过捐赠、购买和图书交换等方式,丰富馆藏图书种类、数目和特色。建立以志书收藏为主体,地情资料为补充的馆藏模式。与地方志相关的手稿、日记、著作、论文、书画、照片、家谱、光盘、音像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等丰厚资源,既是方志馆的立馆之本,更是实现提供智力支持的基础保障,要加强征集。

同时,方志馆要在资料管理上有所作为,既要加强对资料室图书的保护留存工作,也要加强各地馆藏资料图书录入和地情资料数字化转化工作,以方便各界人士查阅地情资料,提升方志馆服务大众的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方志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功用性”,加强馆藏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全面部署。

各级方志馆作为集地情展示、收藏保护、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决定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是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定位。因此,各级方志馆建设要着力强化办馆特色,突出全方位地情展览展示功能,并加快方志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方志馆,让志鉴、地情资料中的内容真正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建成“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加大收藏保护力度,建成“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深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平台、阵地作用,建成“地情研究中心”;敞开大门,胸怀群众,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多形式开展地情展示、文化传播、历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等社会服务,主动走出去,与其他文化机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建成“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当地人的文化向往地和心灵归属地。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集中塑造方志馆服务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方志馆的能量和作用。要积极争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方志馆应用服务的成效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方志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让人民群众通过地方志了解一方的人文历史,增强爱乡爱国情怀。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打破闭门修志的格局,积极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整合地方志资源,开展资政研究,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积极服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方志馆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窗口平台,将优秀的地方志资源推荐、展示出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这里再强调一下,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在建好地情网站、方志馆、数字方志馆、微信公众号等的基础上,强化地情展示和宣传阵地作用,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地方志”,传递地方志声音,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效应,以有为谋有位,以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效果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扩大地方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提升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地位。

同志们,做好方志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建好、管好、用好方志馆。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在地方志工作中,要努力践行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同推进、留存历史与服务当代相结合,狠抓“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忠实记录四川实践,强化资政辅治服务,以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