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苴却砚的古与今‖程学勇

作者:程学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4 14:46:18 浏览次数: 【字体:

苴却砚的古与今

程学勇

历史长河,博大而精深。古往今来,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石器时代距今,人们烧制陶器绘画其上,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也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由此而来。

苴却砚《轮回》之碧眼石品赏析

砚,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颜料或墨,是书画的必备文具。除了文具的功能,历代的能工巧匠、文人雅士还赋予其艺术生命,或雕琢以精美,或题句以抒情。宋元以来的书画家如苏东坡、米芾、吴昌硕、李可染等,皆视之如宝,终身赏玩。

砚,被人们视为文房诸宝之首。古代的砚有铜、铁、玉、漆、泥等材质制作而成,后因发现由天然石头制作的砚更易发墨,所以石砚的诞生受到书画家们的特别喜爱,其间“端、歙、洮、澄”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

苴却砚《竹林七贤》之绿膘石品赏析

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原主任史树青先生(已故)考证,早在唐宋时期,被史书记载为“泸砚”的苴却砚却是命运坎坷。由于地处“不毛之地”,加之历史风云变幻,苴却砚在清宣统元年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名震中外后,却忽然间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苴却石质地细腻,紫黑沉凝;石品丰富绚丽,石眼如珠似宝,用以制砚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呵气可研、耐磨益毫,集四大名砚的特点于一身,其实用与收藏价值极高。因石材产地古属云南大姚苴却,故名苴却砚。后苴却石产地划归四川省攀枝花市管辖,其矿石储量1310.27万立方米,属宝玉石级不可再生稀有资源。在苴却砚失传的年岁里,寻找苴却石之梦却一直延续着。1964年建设攀枝花钢铁厂,一批有志之士又踏上了寻找苴却砚石的艰辛之路,到了20世纪80年代,失传多年的苴却砚终于再现光彩,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赞叹。方毅为苴却砚题词:“砚中珍品”,启功挥笔书写了“中国苴却砚”砚名。从此,苴却砚开始了它新的发展历程。

苴却砚《雄风图》之黄膘石品赏析

1989年,“中国苴却砚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亲自为展览剪彩。

1994年,苴却砚在亚太地区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获首届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

1995年,苴却砚入选国家级礼品,乔石委员长以国礼相赠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之后,苴却砚在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砚”,获中国艺术节金奖、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创造·民间文化珍贵艺术品奖等。

苴却砚虽重新开发较晚,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成为集实用、收藏与把玩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如今,苴却砚已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苴却砚的雕刻者们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精品迭出,“苍松明月、翠竹清风、秋荷七弦”,把苴却石的天生丽质“膘、眼、线”等石品发挥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苴却砚的生产厂家已由最初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百余家,从业人员达千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洲市场。苴却砚已发展成攀枝花市一大特色产业、四川省特色品牌、中国浩瀚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苴却砚“笑傲江湖·琴韵”之金银线石品赏析

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莅临攀枝花市视察时,对苴却砚的发展和资源保护给予高度关注。

2009年4月,在广大苴却石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攀枝花市仁和区苴却石行业协会”成立,并建立了“中国苴却砚博物馆”。

2009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把“苴却砚雕刻”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8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一行专家莅攀对攀枝花市仁和区苴却石资源和苴却砚生产作了详细具体的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苴却石资源丰富,质地上乘,十分名贵;攀枝花是苴却石的原产地,政府十分重视苴却石资源与环境保护,并注重苴却砚人才的培养,已基本形成苴却砚产业集群文化,符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制定的《授予中国文房四宝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规定》的标准,于2009年9月正式授予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国苴却砚之乡”称号。这是对历史悠久而经历沧桑的苴却砚和伴着艰辛一路走来的苴却人的肯定与赞美,也是为苴却砚树立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更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一朵美丽的花蕾。

我们相信,苴却砚的明天更辉煌!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程学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