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详细内容

【脱贫奔康】刘艳平 ‖ 将未来变成奇迹

作者:刘艳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3 15:26:57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脱贫攻坚增刊

将未来变成奇迹

刘艳平

时间,是日夜的交替,是季节的更迭,是流淌的长河,也是改变的力量。

贫困,是人类的痛点,是历史的顽疾,是治理者的心病,更是老百姓的梦魇。

当时间与贫困在中国相遇 , 中华民族选择了与时间抗争,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和时间赛跑,中国人民选择了用时间证明,中国的贫困地区选择了在时间中蜕变。从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 中国坚定不移实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 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 降至 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中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

如果你没有去过偏远的贫困地区,就不会理解什么是贫穷。贫穷是昏暗漏雨的老房,是寒风中孩子们破烂的棉衣,是年迈者劳作时佝偻的身影,是年轻人离乡时不舍的回首,更是在困窘的生活中没有方向和出路的迷茫。

如果你没有投身过脱贫攻坚战役, 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决战决胜。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为打赢这场硬仗,在巴蜀大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拉近与梦想的距离,他们用实干抒写人生的赞歌。他们是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贫困群众,他们是不怕艰险无惧牺牲的建设英雄,他们是热心帮扶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他们是扎根基层怨无悔的扶贫干部……在偏僻的大山深处、在寒冷的雪域高原、在崎岖的乡间小路,留下了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刻下了他们砥砺奋进的足迹。从晨曦到日暮,从酷暑到寒冬,他们在风雪中前行,在天地间劳作,在困境中思考,他们以担当诠释初心, 以奋斗践行使命。他们的汗水滴进脚下的土地,让贫瘠的土地结出了梦想的硕果 ;他们的信仰根植在坚守的乡村,让偏远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他们让贫穷成为过去,他们让乡村走向振兴。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新旧对比,你就不能明白什么是翻天覆地。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底全省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占全国7%,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地区、大小凉山、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这四大片区,国家明确的 “三区三州”贫困地区涉及四川的就有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贫困地区面貌新(改) 建农村公路11万多公里,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发展种养业、引导群众外出打工、开发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普遍实现就业、收入稳定,或者低保兜底,吃穿不愁。全省136万贫困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62.2万贫困群众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295.9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都喝上了“干净水”。百万贫困群众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茅草房搬进了通电通水、安全敞亮的新居。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0.3%。2020年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在世界减贫史上,中国创造了奇迹 ;在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中,四川打赢了硬仗。

如果你再不踏上这片热土,你将错过见证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告别贫困,不仅是摆脱物质上的贫穷,更要摆脱意识和精神上的贫困。贫穷的“日子”,往往源 于贫穷的“脑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产业扶贫、扶志扶智才能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 脱贫攻坚才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四川着力发展特色优 势产业,推行“一村一品”,扩大种养规模,提升产品 品质,做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让村民从田间走向车间,鼓励创业催生本土的致富带头人,扶贫扶志提振群众勇敢追梦的信心。而这,不过是一个历史的序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已经战鼓催征,扬帆起航。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们的征途依然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锦绣辉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朗读:刘艳平(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副处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