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15集:泸州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21 10:32:47 浏览次数:1609 【字体:

请点击上方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献礼新中国70华诞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我们一起去泸州,听听泸州人说泸州话。

泸州古称江阳,历史悠久。泸州话代代相传,从古至今。根据现存族谱和实地调查,明清两代后的泸州人口有很多是湖广迁蜀移民及其后裔,这些移民有广东、湖南、湖北,经不同的路线移入四川。迁入泸州的移民以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梅州居多,也有少部分来自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其中福建、广东的多是客家人。抗日战争时期,又有浙江一带的移民内迁。因此,如今的泸州人并不是古蜀人的后裔,今天的泸州话与宜宾话音系相近,都属于四川“南路话”。

四川与重庆方言分布:白色是湖广话,灰黑色是南路话(周及徐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泸州话是泸州主城区和泸县共同通用的语言,以泸州主城区的语言为代表。泸州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也就是南路话,保留入声,语速较快。泸州地区话,主要是入声独立,有少部分入声归去声,是受自贡富顺话的影响。入声独立的以市中区为中心,包括合江、纳溪、叙永及泸县南半部和古蔺西半部。入声归去声的主要包括泸县北部和古蔺半部。

同期:“泸州方言很重,音节清晰不含混,但没有轻声。比如说,‘看见’一词,严格的普通话要求读‘见’字的时候是轻声,但泸州人说话就是重重的,来一个‘看见喽’。其实这个音调不影响理解对方的话,反而有时候听起来是抑扬顿挫,很好听。”

不过更有趣儿的是儿化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泸州话对儿化音有个约定俗成的原则:作为有密切亲属关系的长辈称呼,原则上不能进行儿化,比如“姨妈”“妈妈”就不能儿化。但“药妈”“老妈”能够儿化,“药妈儿”表示巫婆的意思,“老妈儿”表示女佣的意思,这都带有一种鄙夷色彩。

泸州话里儿化的词最有特色的要数叠音词的儿化。比如说“麻酥酥儿”“痒酥酥儿”“薄飞飞儿”“胖嘟嘟儿”等等。当然还有说小孩肚兜儿的“围围儿”、糊状物的“搅搅儿”、说抽屉的“抽抽儿”、说背心的“架架儿”、指代糊涂人的“晃晃儿”等。

泸州人说话很有智慧,词汇丰富而语法巧妙。在泸州有几种“家”,叫做“冷天家”“黑夜家”“晌午家”“晴天家”,也有一种“家”叫“女儿家”“娃儿家”“老婆儿家家”。泸州话可以在动词、名词后面加后缀,构成地域特色鲜明的方言词:比如“头回子”“二回子”“今年子”,又比如“高粱杆”“秤杆”“腰杆”“手杆”“脚杆”“垮杆”等,这些词生动形象、幽默而富有地方色彩。

同期:泸州人幽默,也豪爽,说话多好耍的。“你看他嘛!在打摞边鼓!”用打边鼓来说一个人做事不认真;流传度超高的“雄起”,在泸州有可能是“扎起”,就是跟朋友两肋插刀;一件事儿结束了,就是“刹go”;听到说“几哈点”就要搞快点了,别人是在说你“绵扎”,催你速度搞快点了……在泸州,有很多酒喝,不过不要“吃麻了”,而且警告,“吃麻了”千万不要开车车儿,不然要“背时”哦……这便是泸州方言的趣味。

有人说,泸州话是地方特色最多、最形象生动、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可以说土得掉渣,土得可爱。因为土,才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才能从中品味出历史的沧桑、市井文化的底蕴。像“冲壳子”“带把子”“涮坛子”“扎场子”“绷面子”等等这些带“子”的方言,不仅有明显的泸州地域特色,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泸州俚语称“屁股”为“沟子”,趋炎附势、巴结权贵、阿谀奉承者,人们常常以“舔沟子”来进行嘲讽,这比普通话的“拍马屁”更贴切、更辛辣、更尖锐。又比如“钻庙子”,是指那些经常在豪门府第拉关系找后台,像狗似的钻进钻出者。再比如“撒窝子”,原本意思是说钓鱼者诱鱼儿上钩,然而民间却用“撒窝子”来形容奸商们的行贿伎俩……

泸州话里还有一些有特点的词,比如说“去哪里”要说“ji4或kei4”哪里,“拐了”是惨了、糟糕了的意思。还有,如果泸州人说“福二你了”,那就是谢谢你了的意思,这个“福二”多为嘱托时的感谢用词。“一些的些、姐姐的姐、而且的且、夜晚的夜”等带“ie”韵母的字都读作" i ",比如“姐姐的姐”字泸州话读“ji3”,“夜晚”泸州话读作“yi4晚”。

合江的尧坝、识字等地的农民现在还有把“国家”的“国”字读为gua5的。很多人把“大门”读为大meng2,“书本”读为书beng3。“开水”一般说“滚水”但是合江话就是kong3水。外地人曾作打油诗一首,揶揄合江人en、eng不分,有时还与ong混淆的特点:

往日奏本beng3本本准zong3,

今日不准zong3半毫分feng1。

倘若不准zong3为臣本beng3,

微臣碰pong4死在宫门meng2。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说,泸州话有些独特,很搞笑,不登大雅之堂,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熟悉泸州话。品泸州话的韵味,就像品泸州酒一样,越发有滋有味。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