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21集: 眉山话

作者:申 焱 刘 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4 13:38:30 浏览次数:2107 【字体:

请点击上方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眉山话。

眉山因峨眉山而得名,距离成都仅60公里,虽然地域相近,但两地方言却有所不同,不少成都人表示眉山话很难听懂。不过眉山人却觉得他们说的眉山话是四川话中优雅的象征,因为眉山人自古就被文化熏陶,唐宋八大家,眉山就占了三个。不过我也在想,苏东坡吟诗的时候是用眉山话还是普通话呢?当然是眉山话。据考证,那个时候,眉山话和宋代的标准语,也就是宋朝的普通话相差并不远,稍加调整就可以押韵做诗了。就这样,苏东坡就凭他一口的眉山腔,成了全国仰慕的大文豪。据《东坡志林》记载,苏东坡一生未还乡,但是他到老都还在说:他不能忘了家乡话,忘了家乡话是可耻的。我们现在,依然可以来体会一下眉山话的优雅。

《东坡志林》(图片来自网络)

眉山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是南路话的一支。眉山东坡区、丹棱和彭山的方言大致一致。眉山地区的方言中,仁寿话属于西南官话仁富片,和眉山话不同。青神话和眉山话差异也大,有时会出现和眉山话无法正常交流的情况。青神话比较接近乐山口音,一些发音无法用字母记写,比如青神话中凡是拼音当中存在韵母a和ai的都混淆不清。比如青神口音“七八元钱”和“七百元钱”发音完全一致;又比如“拆了”和“擦了”发音完全一样。而洪雅话内部也有差别,有的接近于夹江话,有的接近于峨眉话。

不仅眉山各区县方言不同,东坡区范围方言也有差异,对“哪里”一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何儿嘞”“噻符”“哪gan3”几种说法。万胜镇称呼“椪柑”为“胖柑”,多悦镇的人方言更是复杂,光是“鸭子”在多悦不同地方就有两种称呼,有称呼“憨憨儿”的,也有称呼“呱呱儿”的,在松江镇则对鸭子称呼为“鸭娃儿”;多悦镇的“床”和“船”两个字音都读作“床”,“在船上”听起来是“在床上”。当地话甚至“黄”“红”不分,都发音为“红”,“黄瓜”听起来是“红瓜”还不要紧,“黄种人”说成“红种人”就有点吓人了。“不搭理你”在东坡区城区东门以外的乡镇人口中要说成“不张你”,西门以外的乡镇发音则为“不搭你白了”。西门以外对雨伞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撑花儿”。另外,永寿镇南部到罗平镇一带的口音深受青神话影响同化。

可能是受三苏气息影响,眉山话古典词语比较多。比如眉山话中的“我不搭你白了”,在古代就有“对白”、“道白”,“白话”就是口语,“白”就是说话的意思,“搭白”就是和对方聊天说话。

古话说“白”就是闲聊,“搭白”就是和对方聊天说话(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话说去哪儿的“去”,说的是qie4;而眉山话却说的是ji4,“你到哪儿去ji4?”眉山话把“拖鞋”称呼为“靸板儿鞋hai2”,“靸”在古时候指的就是拖鞋。

成都话的去是切,而眉山是即(图片来自网络)

同期:眉山话最有意思的是问别人:“你在搞倪儿?”意思是:“你在干什么?”外地朋友常听成:“你在搞妞儿?”因此忍俊不禁。实际上不是“搞妞儿”,而是“搞哪样儿”的连读音。

眉山人常说搞捏儿,也就是成都话的爪子(图片来自网络)

眉山话的方言音系也独具特点。“多少的多”眉山话读作“都少”,“左边的左”读作zu3边,“歌声的歌”读作“gu1声”。ie韵母读作i,“姐姐”要说ji3,“而且”要说成而qi3,“写字”读作xi3字。“客”“隔”“色”的韵母读作ai,客人要说“kai5人”,“颜色”要说成“颜色sai5”,“包括”要读作“包kuai5”,“国家“读作“guai5家”。

眉山话内部也存在一些差异,城区人和青年人受普通话、成都话影响较大,乡下人和老年人则比较多地保留了旧读音。比如对错的对,眉山乡下旧音读作dei4,但现在城里人和年轻人受强势方言,如成都话的影响读了新音,读作duei4。眉山话原本入声独立,现在眉山城区话部分入声字却归入了阳平。另外, “江、讲、详、仰”等韵母为iang的字,乡下一般读ian,比如江边读作jian1 边,但城里人和乡下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出现jiang1的发音。

没有希望就要莫得眼,小时候考不过别个也叫莫得眼(图片来自网络)

都说乡音是故乡记忆的依托,也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脉。看到眉山年轻一代已经忘了旧音的读法也实属可惜,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眉山市东坡区已经被确定为中国语言文化资源库(国家库)建设工程的首批建设地区,专家和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采集眉山本土方言,让那些承载着当地风土人情的土话持续流传于耳边。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