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影像四川>详细内容

央视10套10月31日晚22:47播出:会理 丝路重镇 鼓楼书院汇聚匠心传承 川原并会 彝汉交融铸就文化古城

来源:央视科教 发布时间:2019-10-31 08:58:03 浏览次数: 【字体:

CCTV-10

2019.10.31 22:47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 会理篇

由于会理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代都很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境内设会无县,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唐朝置会川县。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朝置会理州,寓意“川原并会,政平颂理”,并沿用至今。

鼓楼书院 汇聚匠心传承

 马宗龙是清代会理著名的书画家和建筑师,担任过云南的地方官,他在北京述职期间,曾专程前往紫禁城,临摹故宫角楼。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马宗龙致仕回家,开始主持重建凌霄楼。他把故宫角楼的部分元素,用在了凌霄楼的设计当中。这让凌霄楼的造型风格,在整个西南地区独一无二。

 但之后,凌霄楼饱受战火侵袭,几经损毁。

 1992年,会理县决定再造凌霄楼。

 为了更好地复原凌霄楼,设计师王志荣在马氏后人的家中,找到了凌霄楼的模型,又在会理绿陶匠人韩进富家里找到了凌霄楼宝顶的原型。

 如今,凌霄楼已成为会理古城的交通枢纽与文化标志,2011年,会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金沙水拍云崖暖

 193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各军团“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在会理百姓们的帮助下,干部团寻获了7条木船,动员了37名船工。这些木船与船工,承载着近3万红军将士渡江的使命。

 金沙江滩陡流急,江水击石,白浪顿起,给行船渡江带来了不少困难,37名船工,每3人一班,每隔1个小时换班,歇人不歇船,劈波斩浪,日夜渡送。

 1935年5月12日,中央红军顺利渡江后,中共中央在会理县城东北郊铁厂村,召开了入川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

 如今,会理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遗址,入选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古巷书院 荟萃乡贤文教

 金江书院,始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会理县的最高学府和较早的教育机构,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保存比较完好的书院类古建筑。

 金江书院以《论语》所载的“三畏”“四箴”为学训。在书院的培养下,会理文风鼎盛,涌现出大批的举人,古城因此诞生了一条科甲巷。

 民义巷夏家大院的女主人夏瑶光,捐钱捐粮,创立实业女子小学堂,这便是会理最早的女子学校。

蹢脚舞和大号唢呐

 盛行于会理县的蹢脚舞,起源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劳动,通过摹仿动物形态而成,粗犷剽悍,刚健有力。

 彝族大号唢呐是会理独特的民族乐器,主要分布在会理县的民族杂居区,吹奏时没有乐谱,仅在家族成员之间口传心授,形成了小型的班社。

 2001年,富有会理民族特色的《倮佶佐》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2010年,会理蹢脚舞团与大号唢呐班,一同参加了上海世博会。

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会理绿陶清爽素雅、宛若宝石,优质的陶土和稀有的釉料,极大提升了会理绿陶的彩绘工艺。近几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师们,在会理创作出许多绿陶精品。

 每年五月,会理白沙村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祭龙节。这是百姓们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今天的会理,古城气宇非凡,新区华灯璀璨,绵延千年的厚重历史,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灌注于这片“川原并会”之地,在时代的洪流中,发展为“政平颂理”的大治之城。

用影像记录当下

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会理篇》

播出时间:10月31日 22:47

来源:央视科教

来源: 央视科教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