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成都九眼桥:那桥,那水‖吴中桦

作者:吴中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6 15:24:12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九眼桥:那桥,那水

吴中桦

那 桥

据明《成都府志》载,成都的南河和府河在城东南汇合,由于水势较大阻隔了两岸老百姓来往,四川布政使余一龙倡议修一座桥连接两岸。两岸州邑积极响应,纷纷捐献物资助建桥,明蜀王更是拿出了千金赞助,当朝的官员们也同样捐了部分俸禄。

桥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开始修建,1598年建好,官方名称为“宏济桥”(如今桥北的宏济路得名于此)。明天启年间维修时,更名为“锁江桥”,有“锁镇江水”之意。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总督李世杰补修时,取“为洞者九”之意,更名为“九眼桥”。

老九眼桥照片(中铁隆档案馆 藏)

九眼桥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传说张献忠败走四川时,曾将金银珠宝藏在九眼桥一带,20世纪30年代曾进行大规模打捞,几经周折,从河底打捞起石牛和石鼓。传说九眼桥的第五孔(即最大最高的中洞)下面是一个“海眼”,可通大海,深不可测,常引得一些好事者往桥下扔硬币或铜钱,想以钱币落底的时间来估量深度。还有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是从九眼桥上升的天。说来也怪,在九眼桥上千块红沙石板镶的桥面上,靠北头有一块石板与众不同,上面凹有一个人脚板形的坑。

20世纪50年代前,九眼桥一带一直是热闹的水码头,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须从这里搭船启程,而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须在这里上岸。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桥下都还有临水的客栈,门前的石桩留着一圈圈拴船缆的凹痕。桥南,沿江一条木板老街,拥挤着小饭馆、干杂店、肉铺子、书铺子、电影院和川流不息的人群。

1992年,因旧桥有碍泻洪而被拆除。

1999年7月,成都市规划局出台古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重建的九眼桥距原址仅1.9公里。

2000年11月,九眼桥异地重建工程项目开工典礼(中铁隆档案馆 藏)

2001年11月,由成都中铁隆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宣告建成,仿古九眼桥仍为九孔,外部全由仿古青石块砌成,桥面用青石块铺设,保留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

那 水

流经九眼桥河叫府河,又称都江、内江、濯锦江、锦江等,长江支流岷江都江堰分水河道、支流,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主要河流。唐代从府城下经过,成为护城河,故称府河。下游与主要支流南河于合江亭汇合,又称府南河。

异地重建的九眼桥(中铁隆档案馆 藏)

九眼桥的河水水面平静如镜,清澈见底,站立旁边,你会静静地陶醉在那份神怡的美妙中,那一刻,真正领略什么叫心如止水。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泛起丝丝清幽的水纹,由远及近,忍不住想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那份水的美。河两边的树不知何时已悄悄倒影于水中,你已找不到水的分界线,只感觉翠的树、青的水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一幅美丽的泼墨山水画,在“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意境中逐渐延伸。

九眼桥的河水依岸而行,轻轻地弹在岩石上,溅起一片片朦胧晶莹的水雾,迎面扑来,在你的脸上温柔地亲吻,带来一丝丝清爽的感觉。河水互相欢快地追逐着,时而碰撞在一起,激起一朵朵浪花,像跳动的音符;时而奔流而下,碎成一粒粒珍珠般,在阳光呵护下,闪着一滴滴耀眼的亮光,在“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的境象间不断变幻。

如今的九眼桥是老成都的记忆之一,见证了成都千年变更,见证了成都繁荣昌盛,装满了浓浓的回忆……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吴中桦(高级经济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民盟盟员,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