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开始长征④:进入千里雪山‖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7 11: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开始长征之四

进入千里雪山

蔡长风

红军渡过大渡河后没有休息。行军一周后,到达天全、芦山、宝兴地区。我们根据多次强行军经验,边行军边了解部队的草鞋、粮食、背包、米袋、子弹带、手榴弹袋及炊事用具、辎重等损失和随军伤、病员情况,研究携带粮食、吃用粮食、精简辎重等工作。大家认为:一定要按规定带足粮食,不乱用粮,不浪费粮;每日用粮先用战士背的,再用伙夫挑的,这既利于行军,又利于作战;骡马运粮,在渡河、过隘口和穿越崖壁小路时不如人挑、肩背安全;每人保存半斤炒米当干粮,辎重行李、炊事用具要进一步清理,力求简便。人挑担子不超过四十斤,马驮不超过二百五十斤。要爱护粮食和枪枝弹药,对缺少的物资,注意临时和零星补充。大家很赞成以上几条规定。在青衣江两岸,我们积极筹粮筹款,广泛进行党的抗日救亡宣传和扩军工作,都有收获。

徐林、肖元礼同志在行军中,预先向工作组打了招呼:准备过雪山,要多筹粮食,寻找打草鞋材料和御寒衣物。徐林说:部队前进,要经过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再进入藏、汉民族杂居的区域。雪山高寒,没有人烟,也很少有行人过往,大家在筹粮中做些调查。肖元礼又补充:部队北上抗日,必须跨越这座雪山,要在这里筹足粮食。第四方面军部队住在雪山那边,一、四方面军部队要在那里汇合,我们要讲阶级友爱,要团结,要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边藏民多,要遵守民族政策。工作组要帮部队做好筹粮、寻找御寒衣物等工作,保证部队顺利翻越大雪山。部队未到大硗碛村前,我们就筹粮,收集防寒物等,还召集各连司务长又做了具体布置:以营为单位进行筹粮分配,供给员检查督促。不论谷类、豆类或薯类都收集。这些东西既可充饥,又可用来向群众换米,补充携带的粮食。生姜、辣椒、蒜头、食盐、白酒等和可防寒的雨衣、蓑衣、油布、棉絮、皮毛等御寒物资,以营为单位购买或以物易物解决。上级要求带足七、八天的粮食,部队自带五天,由供给处雇人挑。牲口驮再带五天。草鞋每人穿一双,带二双,原料由供给处分配。

翻越夹金山前一天,我们分散在硗碛附近几个村宿营。这里是过雪山必经之地,驻在这个村子里的部队早上出发,黄昏前另一部队又住进该村,川流不息。团司令部、政治处分头向各伙食单位传达过雪山注意事项:克服困难,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对体弱有病同志搀扶,帮助他们背枪、背背包,在雪山上绝不能丢一个人。全团振奋精神过雪山。

位于宝兴县的《雪山丰碑》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跨过夹金山

夹金山,当地又称神仙山,位于宝兴西北,懋功以南,是一座海拔五千公尺高的大雪山。山上白雪皑皑,云雾缭绕,不见山顶。当时虽已盛夏,山上却寒气逼人,气温可想而知了。团里派出工作组深入居民访问,老乡提供的情况更令人胆寒。他们说:夹金山终年积雪,日落之后,月出之前,冰封雪飘,别说人上不去,就连飞鸟也难以飞过,只有神仙才能翻越。“神仙山”由此得名。

夹金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成功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吴浩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当地人虽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却都没上去过。听说我们要翻山,好心的老乡劝我们别去冒险。特别看我们穿着单衣,更是担心,说这样翻山不累死、饿死,也要冻死。有的老乡谆谆告诫我们:如果你们一定要翻山,在午前就要过去,午后是不能过山的。早晚都有大风雪,夹着冰雹,雪片挡不住,走在雪地千万不要停留,也不要乱走路。你们要多穿衣服,最好穿皮衣,要带上烈酒、辣椒以驱寒、壮气。手里要拄根棍,有山神,掌握风、雨、雷、雹……总之,老乡把夹金山看做神秘之地,认为上山凶多吉少。

困难是现实的,当务之急是要多准备御寒物品。

谈何容易,部队长期行军作战,衣服得不到补给,每人只有几件补钉摞补钉的破烂单衣。这里的居民既少又穷,皮衣根本不敢想,棉花也没找到,就连防寒用的白酒、辣椒、生姜都买不到。幸好前几天有准备,搞了点辣椒,有的有块雨布,每人准备了七、八天的粮食,防寒物品基本上你有我没有。万般无奈,我们只有穿着单衣,鼓足勇气去翻越雪山了。当晚团部又把翻雪山的困难及注意事项向部队做了交待,强调强助弱、大助小,不掉一个人,不丢一匹马,让每个战友安全地越过夹金山。

次日凌晨,随着响亮的军号声,部队在大跷碛村外集合,向夹金山进发。顺着时隐时现的阳光,可望见正前方一座高出云端的山。部队在“之”字形的路上慢慢移动,形如一幅壁画。我们的步伐自然放慢了,意识到脚踏着的地面是雪山的起点。我们这边是雪山的南面,尚未感到特殊寒冷,也未看到什么奇特现象。天虽冷,路虽滑,但还算能走,就是感觉两腿沉重,提不起步子。同志们沿着那“之”字形崎岖的山路,仰面望去,头顶上密密麻麻的行人在慢慢移动,俯视山下,队伍接踵而来;举目环视,有松软的雪岩,有陡峭的雪壁,中间一条狭窄的羊肠雪路,好一幅险峻壮丽的图景。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沈尧伊 作,新华社发)

往上走,路越来越陡,明媚的阳光直射下来,呼吸感到困难。将近山梁,气温骤然下降,山风夹着雪花呼呼作响,打在身上、脸上,象刀割一样。我们把仅有的一件单衣裹在身上,用手捂着脸,忍着疼,在漫无边际的雪的世界里,艰难地行进着。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有的不小心滑倒了,旁边的同志立即把他扶起来。

英勇的红军战士就是靠这种大无畏的气概,靠着一身铮铮铁骨,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开辟通往胜利的革命之路。

我们沿着“之”字形路登上了山顶。这是一条山梁,是四川通青海的一条商路。举目四望,是另一个世界。狂风呼啸,寒气逼人,天色昏暗,气压很低,使人喘不过气来,举步艰难,山上是雪,地上、树上全是雪,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白银世界。由于山梁间之沟渠已被终年积雪填满,如同平地。为此,先头部队用树杆插在地面,标明路线,沿着标杆前进,否则要掉下千丈深的沟崖。标杆旁站有卫兵,督促大家沿标杆走,不要停留。经过山梁时,我身边辎重队同志们步履艰难,驮东西的骡马身上喷着雾气,在雪窝里扑腾。挑夫们拼着全身力气,挣扎着前进。突然,一个挑公文箱的挑夫在我前边倒下了,我们赶紧把他扶起来,他已不会说话,只是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可是手里还紧抓着担子不放。他被扶着走了几步,又倒下去,再也没有起来。我们用雪掩埋了他,他与雪山长眠了。我虽信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却禁不住热泪盈眶。为了战斗的友谊,为了红军的雄心,为了九泉下烈士的英灵,为了革命胜利,我吃力地挑起烈士生前肩上的担子,刚迈步,又由挑夫班长接过去继续前进了。

《信仰的力量——翻越夹金山》(油画) 蔡循生 作 (图片来源:四川政协网)

我们在小雨霏霏黄昏时来到达维。达维是个百户人家的小村,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藏民,生活贫困,房子也很简陋。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住,我们团冒雨继续前进,在离开达维约三十里的一个村上的屋檐下宿营。

跨沿途筹备粮食

懋功,又名小金,是一个藏民聚居的小县城,有喇嘛庙,还有一座较大规模的天主教堂。红四方面军第十三军就住在这里。是夜,一、四方面军部队举行了联欢会,会后共进晚餐,还看了文艺节目。有战士剧团演出的讽刺喜剧《烂草鞋》,有江西、湖南、四川风格的节目表演,有民歌、山歌。每个节目结束,都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掌声和欢呼声,不仅道出了战士的喜悦,而且仿佛是向全世界宣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已经破产,中国工农红军南北分割局面已经结束,中国革命将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达维会师纪念碑(图片来源:志中阿坝微信公众号)

我们在懋功城外的村庄住了4天,于6月底出发,沿两河口北上,经黄草坪、卓克基、棱磨、马塘、苍德、打鼓村、拖罗岗、大杆林、黑马寺,到达毛尔盖。这期间,我们又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拖罗岗4座大雪山,其困难程度都不亚于夹金山。在这绵延千里的藏民区,所到之处都是空室清野。由于国民党、四川军阀对藏族人民沉重的剥削、压迫和欺骗宣传,造成藏人对汉人极端仇恨,恶感很深。近来国民党借口红军要进山,向藏民发布所谓“惩治条例”,如为红军带路,卖给红军粮食,不执行空室清野等,就要处以死刑。逼得藏人不得不躲避红军,所以村村无人,十家十空。

部队携带的粮食虽不算少,但从夹金山起就未筹粮,并且进入藏民区后,不能随便筹粮。现在是无暇筹粮,也无处筹粮。当时已进入7月,沿途地里长的尽是青稞麦、莜麦、荞麦、豌豆、玉黍、土豆等。青稞麦还是一片青绿色,尚未成熟。由于环境造成的困难愈来愈多,部队饥寒交迫,战士们身上穿的几件单衣、单裤,补丁摞补丁,成了“八卦衣”,不御寒,不挡风,草鞋破了,有的光脚板走路。再向前进,环境条件更差。吃饭是大事,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心发慌。”六月天长,有的单位已是一天的粮食分两天吃,有时掺和野菜充饥。从团部传来消息,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亲自布置部队筹粮,率领机关人员外出打粮,大家的精神振奋了。就地筹粮就地取给的办法又可行了。我们团过了黄草坪,开始就地筹粮。

部队进入卓克基藏民居住区后,传达了上级命令:进到卓克基到黑水、芦花的部队,要抓紧筹粮,各单位筹足十天的粮食。大家都意识到再往北走粮食更困难,环境更艰苦了。藏族地区的青稞麦还没有全熟,割食青稞,是部队要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民以食为天,找不到当地藏人,只好自己动手割,这是红军北上征途中,遇到极端困难,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为之。又通过通司(翻译)四处宣传喊话,我们找回了躲在山里的几名藏民,征得他们同意,买了少许粮食,交付了割麦款。我们还开了割麦条,请通司转交给麦地主人。

在这里及以后在波罗子筹粮,都出现“不割麦不得食”的现象。不割青稞麦,别无吃的。指战员都争先恐后地到麦地里劳动。麦地里传来笑声、歌声,割麦竞赛的挑战、应战声。虽然吃的是青稞、野菜、豆类面,但大家情绪高,精神爽,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兄弟部队如此,总部首长,女同志也如此。朱德总司令带头下麦地割麦、找野菜,大家深受鼓舞,筹粮的劲头更足了。

由于当地环境、条件的关系,日常生活制度也改变了。一日三顿饭,有的只吃两顿,甚至是一顿干,一顿稀。连为单位的大锅饭难以为继,出现了个人的锅灶,或班为单位做饭,把缸、脸盆、菜盆、洋桶当作炊具,用来烧水、做饭、熬野菜、烧稀饭等,人自为炊,班自为炊。花样繁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只是每人每日的粮食不得超过定量。由于这里的阴天、雾天、雨天多,晴天少,割麦容易,脱麦粒就难,因此最忙、最费时间的是脱麦粒。把割回的青稞,先用火熏烤,再用手反复搓,才能脱粒。我们坚持每日搓麦粒,每人筹粮十天的任务超额完成。脱壳的青稞麦,初吃香甜,但不易消化,便出来的仍是青稞麦粒。而且吃后腹胀,拉肚子。雪水性质硬,喝了出现头痛脑热,头昏目眩,打摆子(疟疾),病号日有增加。大家对这里的气候很不适应,又苦于无医药,无油盐,嚼着青稞麦,抱病行军。

在毛尔盖、波罗子休整

毛尔盖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是藏民集居的重镇。从这里往南,经懋功便可入川,往西经甘孜可进入西藏,向北则是荒无人烟的大草原。

红军长征到达毛尔盖地区,中央军委和军团部驻在毛尔盖的一个藏族寺庙索花寺里。住在这里的敌人逃跑前,放火烧毁喇嘛庙,嫁祸于红军,以制造事端,激起藏民对我党和红军的仇恨,使红军到这里无立脚之地。我们团到这里后,仍烟火弥漫。部队继续前进,驻在毛尔盖西北约十里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很小,二十几户人家,房子和床、凳子都是用干牛粪垒成的,烧的也是牛粪。我们进村后,全村一个人也找不到。不知村名,大家叫它“牛屎村”。通信员到毛尔盖军团部送公文,也说住在“牛屎村”,逗得军团首长哈哈大笑。

草原第一村——班佑村(图片来源:若尔盖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在毛尔盖,中央军委召开了毛尔盖会议,筹划红军过草地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过草地的口粮问题。

为渡过眼前的口粮难关,同时为北上过草地做好粮食准备,部队在毛尔盖一边休整,一边筹粮。为抓好这项工作,红军在毛尔盖和芦花城成立了筹粮委员会,我团参加了由毛尔盖筹粮委员会领导的筹粮工作。

按照军委和军团部规定,每个指战员都要筹足过草地的粮食和御寒衣物。筹粮对象主要是勾结国民党的反动土司,对他们的牛、羊、粮食可以没收,充作军粮。对广大藏族同胞的财产,必须公平买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毛尔盖是藏族同胞聚集的中心地区,虽有几百户人家,附近也有些小村,但要供给红军过草地的全部粮食,是极端困难的。为分散筹粮,我团开到波罗子(俄窝)。波罗子离毛尔盖约五天路程,自然条件比毛尔盖好,遍地是青稞豌豆,满山松柏、杉树,村庄大都散居在半山坡上。藏民的住宅大都是木头结构。杉树皮作瓦,房子分二层,楼上住人,楼下是牛羊圈。我们来到这里,仍然是十室九空,不见一个藏民,没有一头牛羊,找不到一粒粮食。但不论白天黑夜,四面都枪声不断。我们的岗哨时常受到袭击。据通司说:“这里的土司、头人极端反动、野蛮,见红军就杀。他们还规定凡是帮红军带路、给红军当通司、卖给红军粮食的人,一律处以死刑。若不把粮食藏起来,就要没收一切财产。如不听土司的命令去打红军,就按叛逆论处。”这使我联想起我们在来波罗子的路上,曾几处见到赤条条的尸体,他们可能是被反动分子所害。

为保证筹粮工作的开展,团成立了由政治处、供给处联合组成的筹粮工作队,到附近各地喊话,发布保护藏民布告,动员藏胞们回来。一次,我和团部管理处主任彭正南等在筹粮返回途中,彭正南被反动分子枪弹射中,不幸牺牲。彭正南同志从红军反“围剿”时期就在团部担任管理工作,我们彼此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对于他的死,同志们很是悲痛。

一天,我带筹粮小分队外出宣传,途经一喇嘛庙,进去一看,庙里的喇嘛都跑光了,神像大都被反动分子打烂了(目的是嫁祸于红军)。我们无意中发现,这些神像有的是面粉做的,有的是糖做的,有的是酥油、糌粑做的。这下可把大家高兴坏了。正当我们准备用“神像”充饥时,想起了筹粮委员会的命令,要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寺庙的神像不能动,否则按军纪论处。我们一点也未动,严守党的政策。

经过宣传,仍不见有藏族同胞回来。万般无奈,我们只好收割地里的庄稼,青稞、豌豆都要。每收一块地,都请通司议价,付给一定的银元或烟土,凡属地主或寺庙的庄稼没收,完成了军委规定的筹粮任务。

8月中旬,我们从波罗子回到“牛屎村”时,接到上级命令:一星期后要过草地。筹粮工作便抓得更紧了。部队已有了过雪山时饥寒交迫的体验,现在又要进入荒无人烟的水草地,所以对携带粮食问题不是一般的重视,对每一粒青稞都十分珍惜。有的一人背十五、二十斤也不嫌重,惟恐缺粮饿肚子。同时还十分重视御寒物资的筹集。一团烂棉絮,一张破羊皮,一块油布,一絮羊毛、驼绒都自动收集起来,以备过草地用。有的同志风趣地说:过草地再不能像爬雪山那样饿肚子、冻皮肉、当“落汤鸡”了。可喜的是,我们还通过通司,动员藏族同胞赶回了几头牦牛。这下全团开斋戒了,牦牛肉又鲜又嫩,味道真美呀!有几位热心的四川、湖南籍战士,在司务长胡心明带领下,试作熏肉和腊肉,但因没有盐,几次都失败了,闹出了住“牛屎村”想吃腊牛肉的笑话。还是王全珍提出做牛肉干的办法比较实惠。把牛肉煮熟,切成片再串起来放在阳光下晒或用火熏成肉干。通司介绍,牦牛还是很好的运输工具,驮东西如骡马。于是我们挑了两条年轻体壮的耗牛,配上鞍架,过草地时起了很大作用。过草地前,全团上下人自为战忙碌起来,打草鞋、补衣服,有的把烂棉花絮入夹衣做棉衣,有的把破羊皮缝在单衣里面做“皮衣”,有的擦枪,检查弹药,清理公文等等。更多的是忙吃的,烘麦,做干粮,加工炒米、炒面,不分昼夜地干。

我们在毛尔盖和波罗子地区筹粮先后近一个半月。

在此期间,党中央召开的毛尔盖会议,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央决定,将红军一、四方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三军团、中央直属纵队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组成右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以红四方面军的第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第九军团组成左路军,总指挥朱德,政委张国焘,参谋长刘伯承。

我们红三团属一军团,归右路军指挥。

在进草地前一天,全团举行政治思想动员大会,领导有力地动员说:红军北上抗日,是党中央既定方针,要坚决拥护抗日的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地向草地前进!

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从江西出发,胜利地突破了国民党四道封锁线,两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又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打鼓山等五座大雪山,这一切一切的艰苦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现在要过草地,草地的环境和艰苦,我们还预料不到,只要我们有人在,有粮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我们北上抗日。

我们在毛尔盖已休整了3个多月,恢复了体力,尤其是毛主席、党中央与我们一起过草地,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大家要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体壮的同志帮助体弱的背背包、枪支、米袋,互相搀扶,走不动的架着走,骑牲口走,过草地绝不丢失一个人、一支枪。每人要带十几斤粮食,一定按定量用粮,保证在草地不缺粮……全团个个精神振奋,下决心要闯过草地这一关。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