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开始长征⑧:奔向吴起镇‖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11 09:49:19 浏览次数: 【字体:

开始长征之八

奔向吴起镇

蔡长风

离开哈达铺,急行军三天,经新寺、鸳鸯镇,渡过渭河到榜罗镇,支队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传达了军委哈达铺团以上干部会议精神,坚定北上抗日信心,把红军落脚点放在陕北,对部队鼓舞很大。尔后经过通谓、界石出甘肃进入宁夏。越过六盘山,冲破了平凉、固原封锁线,又经甘肃入陕西,于10月18日到达日夜盼望的吴起镇。至此,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

榜罗镇的一次连以上干部会议

1935年9月,陕甘宁支队在通渭县境内的榜罗镇召开了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由于合编后干部多士兵少,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上千人。会场在一个晒麦场上,为避免敌机轰炸,早晨5点多就开会了。记不清是谁主持会的,毛泽东、彭德怀和总书记洛甫同志都讲了话。主要内容是:张国焘不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在千里雪山和毛尔盖地区故意按兵不动,想把我们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还要右路军同他们南下,我们立即于午夜从巴西出发,脱离了危险。我们现在胜利地走出了雪山、草地、腊子口和岷山,虽然剩下不足万人,比1927年初红军上井冈山时的人还多呢!我们北上抗日的意志坚定不移,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艰巨困难的任务,我们要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去,要和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我们前进方向的固原、平凉是一道封锁线,国民党纠集了20多万兵力,梦想堵截我们前进。久经战斗考验、不畏艰难困苦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任何反革命力量不能阻挡的。我们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还整顿了纪律、作风。目前,人员少点,可行动灵活。我们在过松潘藏民区时,粮食困难,吃饭问题威胁着我们生存,那样的困难,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到甘肃南部广大地区,筹粮仍以打土豪为主,吃地主的,不能侵占工农百姓利益,前进方向是回民居住区,要尊重回民风俗习惯。

会开到中午,寒风夹着小雪,与会人员顶着寒风离开会场。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展出油画《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沿途找水寻粮

部队迎着拂晓的寒风前进。榜罗镇会议的精神一传开,战士们震怒起来了,边走边议论,咒骂张国焘不是个东西,气愤地呼喊:“打倒张国焘!”请求中央开除他的党籍。从哈达铺到吴起镇,历时35天。经六盘山、白杨城、孟家源、苏家湾、洪德城、河连湾、木瓜城、铁边城。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是高原上的村镇。

在陇东辽阔的高原上行军,一眼看不到边。很难看见一个村庄。由于黄土地经不起季节雨水的冲刷,长年累月形成了若干条又深又长的沟渠,把大块儿黄土地分割了。每跨过一条沟渠,一下一上,犹如翻山越岭。高原地面风沙大,水源缺,老百姓的集居地都建在沟渠崖上,可避开风沙,好挖窑洞。去沟底取水也便利。

部队行军要防空,防国民党军队堵截,还要防敌人骑兵的袭击。故早晚行军,午间休息;或夜间行军,白天休息。这给设营人员和筹粮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困难。找不到村庄,找粮找水更困难了。甚至打了土豪,也找不到粮食,出现了缺粮、缺水的双重困难。水,在南方籍战士眼里是无足轻重的。江西苏区是水乡,云、贵、川地区是“山多高、水多高”,从来没有为水发过愁。这里却是地处高原,是干旱的世界!

先谈找水。

高原地面上没有水,天旱年头,多是十沟九涸。即使有水,也是又苦又涩,带有硫磺味,根本不能喝,喝下去不是哑嗓子,肿身子,就是拉肚子。我们开始不了解这些吃了苦头。这使我想起了诸葛亮遇到哑泉的故事,如今在我们身上重演。人民群众日常饮用和牲口饮水,都是用雨季积蓄的水。万不得已,才用毛驴去很远的深沟里找水,真是水贵如油。

沟崖上的村庄,都挖有大小不同的水窖。殷实户、地主有自家的水窖。水窖不很深,肚大口小,经过夯土加工不漏水。每年雨水季节或雪天,男男女女都忙于给水窖积水、蓄水,想办法把路上、房上、院子里、地面上的雨水注入水窖里,加上锁有专人管理,供全村人饮用。这种土窖里的水混浊,但喝着清甜,有烂草、鸡毛、牛羊粪等脏物,有时许多部队住在一起,连这样的水也难以取到。地主家的水窖,别人不得用水。村里还有水井,深达数十丈,一根绳子要两个人提。井口小只能放进一只桶,好半天打不上一桶水来。因此,井口旁常常是一条长龙,一排就是几个小时。遇到天旱缺水,因排队取水常发生口角斗殴。

村里的水井水窖,是全村人生活生存的保障。我们部队十分珍惜水,提出不得用水窖的水洗脚、擦澡;炊事房除了做饭,私人备用的水壶、竹筒灌满外不得浪费,并在水窖、水井旁设岗,帮助群众维持打水秩序。打倒地主、土豪,首先是开放水窖,比当年打土豪开仓济贫的场面还要热闹。在这水源奇缺的高原,当部队离开驻地时,不少群众拉着战士的手亲热地说:“喝一杯吧!喝足了水好上路。”多么可爱的人民,大家都深深地被感动了。

再谈谈寻粮。

我们所到之处,打过不少地主、土豪,但得到的粮食不多。部队的给养来源,坚决以打土豪吃地主的为主,贯彻“取之于敌,就地取给”的方针。

各团供给员都反映:真是怪事,地主没有粮食,部队吃饭快要发生问题了!这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为揭开地主土豪无粮之谜,我们作了调查,根据地主占有的土地、亩产量和全家的大致消耗,算了一笔帐,说明各家地主都有存粮,且为数不少,但我们又找不到。师供给处和团供给员在调查中得到贫苦农民吞吞吐吐的反映:这里自古有挖地窖存粮的习惯。这种地窖口小肚大,象个大酒坛,用地窖储粮好处多,只要把口封严,粮食不发霉,不生虫,不变味,可以放几年、十几年;地主土豪粮食多,怕遭火灾又怕被抢劫,都是用地窖存粮。遇有荒年,地主就开窖放粮,高利盘剥百姓,害得不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说到伤心处,不少人流出辛酸泪,有的哭出声。

听了群众诉说,大家很气愤,黑心地主如此坑害百姓,又来刁难红军,非把他们的粮食挖出来不可!但地窖究竟在什么地方,群众都不知道,因地窖伪装得很严密,不轻易打开,取粮都在夜深人静时,只有地主家的长工或许了解底细。于是,我们重点作长工知情人的工作。

在调查中,五团供给员朱志明同志结识了一个长工。这个人很苦,父母年迈,靠打长工生活,30岁了还没讨上老婆。在交谈中,这个长工说:东家原对他不错,后来经常骂他,还找茬儿打他。朱志明抓住这个突破口,利用聊天闲谈机会宣传党的政策,讲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只有打倒地主土豪,穷人才能翻身。还帮他碾米、砍柴,去他家看望他父母,从感情上接近他,启发他觉悟,讲出藏粮地方。

这个长工开始不敢讲,怕红军走了地主报复他。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想要点钱养活父母,二是要参加红军。朱志明当即答应了,还拿出几块银元给他,他这才向朱志明泄了底:东家有两个地窖,一个在院子里乱草底下,一个在地里,旁边栽着一棵小树。

按照长工提供的情况,我们当即组织人去挖,果然找到了粮食,一窖小麦、一窖谷子,共计两万多斤。我们高兴极了,并把他们的经验向全师介绍,引起干部战士的极大兴趣。各单位都学着干,在全师掀起“打土豪、挖地窖”的热潮,人人动脑筋,搞调查,到处走走看看,用棍子敲敲打打,很快地窖找到了,挖出了大批粮食被我们没收了。

那些欺骗红军自以为得计的土豪地主们,个个气急败坏,象被掘了祖坟,死了老子娘一样,捶胸顿足,哭天号地。挖出粮食,不但解决了部队的吃粮,还把大部分分给穷苦百姓。当时正是春天缺粮季节,群众分得了粮食,更加信任和热爱红军。我们接着发动群众,组织起自己的政府,并依靠回、汉同胞,摧毁了这一带地主反动武装。

两则片断

部队进入陇东,领导上说明:沿途是回汉民族杂居和回民聚集区,要坚决执行军委下达的《回民区域政治工作指示》,每到一地都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尊重回民生活习惯和信教自由,很快解除了回民的疑惑,并给予我们很大支援。陕甘支队还具体要求部队,不要在回民家杀猪,杀鸡宰羊要请阿訇,设营人员不要进入回民住宅。

在陕、甘、宁三省边缘地区行军,沿途村子老百姓听说红军来了,不但敢接近我们,还迎着我们微笑,有如看见久别重逢的亲朋。“你们不是去年来过的红军吗?”(陕甘红军曾来过这一带)当我们回答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由江西出发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老百姓都翘起大拇指说:“真辛苦!你们是打日本鬼子的大军哪!好呀!”群众在村庄路旁设有红台裙的香桌,摆放着果品、点心欢迎红军,热情微笑着向战士们说:“红军先生,请喝杯茶吧!吃块穷人的点心吧!”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为迷惑敌人,部队番号临时改称纵队。一纵队是第一军团,二纵队是第三军团,三纵队是中央军委一部分与红军大学。前进中,有时出现左路军、右路军、中路军的番号,也常见“长江”“黄河”“红星”字样的路标。我们二大队经常尾随“红星”(总政治部)行动。通过西、兰公路几天的行军,时而是三路,时而汇成一路,时而在一条沟渠内二路纵队平行。大家唯恐掉队脱离本单位,你插我的档子,我跑在你的前面。由于拥挤,部队时而跑步,时而停下,引起炊事班、辎重班同志发牢骚。领导耐心解释:我们这样的行动,是为了迷惑敌人,通过驻有敌人的村庄,必须绕道急行军。有时为了迅速脱离敌人追击,有时为了防空或防止敌人骑兵的袭击,采取晓行午宿或彻夜行军。有时是为造成有利于歼灭敌人的条件而多走路或急行军。由于敌情和地理条件,在行军路上,出现一会儿见面,一会儿分开,或上午才分手,下午又会面的情形。战士们逗趣地说:“昨天在甘肃分别,今天在宁夏会合,难舍难分,真有意思!”

部队的生活有了保障,副食也在打土豪时补充一些,唯衣着被服未得解决。虽然打了几个小仗,却没有什么缴获。青石嘴一仗,将敌人一个骑兵团迎头痛击,三百多人和马匹全部缴获。可喜的是,我们部队利用敌人的马,从此建立起自己的骑兵了。

榜罗镇会议旧址

进入陕北苏区

1935年8月18日,镇上出乎意料的安静。后来才知这是广大人民以坚壁清野对付要来掠夺抢劫的敌人所采取的必要行动。吴起镇属保安县,也是边缘区,常受地主武装骚扰。经过我们喊话,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都回来了。见面就握手、拥抱,亲如家人。群众奔走相告:“中央红军来了”“是咱们自己人来了”!大家问寒问暖,随即出现“中国共产党万岁”“热烈欢迎中央红军”等红绿标语,很快安排了部队的住房,送来粮食、柴草。炊事班和战士们异口同声说:“还是苏区好,象是回到了家。”在这里休整两天,每人都忙于洗补衣服、打草鞋、擦枪支,供给处按上级通知清点伤、病员及多余枪支、弹药、手榴弹等,交军团供给部刘显宜同志统一上缴。

紧接着进行整顿。非战斗单位转到陕北中心瓦窑堡。我们顺着洛河,经桥镇、套口南下。这里是陕北苏区老根据地,刘志丹同志早在1929年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乡、区、县三级苏维埃政权。广大人民对红军十分亲热。当地吃粮以小米、玉米为主,烧柴、饲料、油盐或领或买,按标准供应,统一由地方安排。这时,赵尔陆部长调我到军团供给部工作了。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重新取得了革命根据地这个依托,陕北革命力量也发展壮大了,供给工作也进入了恢复时期。1935年11月,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中央决定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辖整编后的(原一、三军团合并)一军团和十五军团。二大队改编为红军第十三团,隶属于一军团,另组建了新三团。为适应新的情况,恢复了自上而下供给系统,成立了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驻瓦窖堡。周恩来同志任主任,统一管理前、后方供应及粮食运输、后方兵站、医院、学校等事宜。各军团、师的供给机构得到了恢复,设供给部、卫生部。

国民党对陕北苏区已进行两次“围剿”,对中央红军的追击堵截从没有放松。蒋介石又调集东北军、西北军的5个师组织新的进攻,对陕北苏区进行所谓第三次“围剿”。为开辟西北新局面,掀起抗日高潮,必须粉碎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军团供给部移驻延长县临真镇,协助政府筹集粮食、柴草,组织支前民工和群众放岗,组建兵站、医院,以保证粮食、军需品补给和弹药、伤员运输等,做了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

时值深秋,天虽冷了,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任务完成很出色,保证了前线部队在陕北首战告捷。两天后,赵部长高兴地对我们说:“前方早打响了,进攻直罗镇的是东北军一个师,仅几个小时就被我们打垮,师长被俘,缴获人马各数百,准备接收战利品吧!”直罗镇获全胜,正如毛主席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许多参加江西反“围剿”的战士感慨地说:1930年冬,在江西反“围剿”,活捉张辉瓒。1935年冬,在陕北反“围剿”,活捉牛元峰。这不是巧合,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

(全文完)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