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难忘的战斗 革命的火种——雁门关战斗

作者:陈 文 杨雪琴 来源:志中阿坝 发布时间:2023-09-22 15:31:50 浏览次数: 【字体:

难忘的战斗 革命的火种

——雁门关战斗

1935年5—8月,红四方面军途经汶川,足迹遍及雁门、威州、映秀等乡镇。

其间,红军一面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一面宣传、发动群众组织,领导羌、藏、回、汉各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中共汶川县委、2个区委及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成立游击队、少先队、童子队等红色组织。

红军与“川军”的大小战斗有10余次,其中雁门关战斗是重要战斗之一。

雁门关战斗

索桥村雁门关战斗指挥部遗址

雁门关位于岷江东岸,距威州(今汶川县城)4公里,是茂县进入汶川的必经之地和威(州)茂(县)要道上的关隘,以维顶山为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935年5月16日,由茂县土门逃至雁门关的国民党二十八军第五师副师长兼十三旅旅长陶凯部收集溃兵五六百人编为一营,和由灌县抵雁门关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团一、二营及屯殖军溃部两个连会合,设防于雁门沟沿线,扼守关隘,企图封锁红军南下。

5月23日,红军攻打雁门关。其主力从索桥出发,经天台山向敌人发起进攻。经3个多小时激战,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占领雁门关至鸡公山一线,敌人败退到雁门沟以南的维顶山。

红军乘胜向维顶山发起进攻,前进至白水遭遇敌人密集火力阻击,伤亡30余人,未能突破敌人防线。

几天后,川敌“三路军”李注东旅的先遣部队耿伯萍营进驻过街楼。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其他指挥员详细观察地形,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制定新的作战方案。

29日拂晓,红九军二十七师优势兵力向维顶山守敌发起全面进攻:一路从索桥出发,经通山寨到麻地垭口,居高临下攻击;另一路从鸡公山出发,经月里至青土坪向白水、牛脑寨敌团部进攻;第三路从雁门关佯攻过街楼。红军利用夜幕逼近敌人,用刺刀、手榴弹与敌人展开近战、夜战,逐个攻破。

雁门关战斗经过示意图

攻取制高点入岭岗时,战斗最为激烈。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冲杀声响震山谷,激烈的战斗,反复的争夺,双方伤亡都很大。

3个多小时后,敌军火力减弱,红军趁势猛攻,打垮敌人的防御,夺取制高点。

进至六合坝山包时,驻守在那里的敌人企图死守待援,红军猛烈攻打,至11时左右敌人阵地被彻底打垮,其增援部队还未加入战斗,就随溃军逃跑。红军顺势横扫,敌军约千余人迫至姜射坝附近。

由于前面是滔滔的岷江,河对岸也被红军控制,敌军大部分投降;耿伯萍和数百人企图泅水逃跑,除约1个排外,均溺毙江中。

雁门关战斗遗址

在围歼耿营的同时,红军猛攻张营阵地,敌负隅顽抗,反复冲杀。红军从正面一时难以歼灭敌人,即以一部兵力迂回到敌右后侧,两面夹攻,经过1个多小时战斗,身负重伤的敌军团长孙燮林带领剩下的40余人向灌县方向逃走。

在张营被歼时,驻守沙窝子第二梯队的千余人已成惊弓之鸟,争先恐后向后逃跑。敌旅部在七盘关架起机枪督战,又派出几架飞机助阵,仍无法挽回败局。

红军乘胜追歼,敌人丢盔弃甲,拼命逃跑。在磨刀溪附近,路窄人多,都想争先逃命,有数十人挤入岷江溺亡。红军追至板桥关,与奉命驰援的川敌“三路军”(李家钰部)敖向荣旅相遇,才停止追击。

雁门关战斗中,红军歼敌4个营,击溃敌人增援部队千余人。取得雁门关大捷的红军将士乘胜追击,占领了威州城。

取得雁门关战斗胜利后,红四方面军打通了岷江流域的西进要道,主力经威州长驱渡过岷江,为“争夺威州索桥”“马岭山阻击战”等战斗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军战士深入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红军政治主权,筹建红色政权,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在羌山村寨播下了革命火种,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为人民解放军进州、民主改革、平叛支前奠定了群众基础。

来源:志中阿坝

作者:陈 文 杨雪琴

供稿:汶川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