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毛泽东诞生130周年】站在大历史的角度重读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生130周年‖周根保

作者:周根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26 14:16:22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2023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2月1日起,“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特设“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专栏,发布纪念文章,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方志四川”投稿邮箱:565066364@qq.com。

站在大历史的角度重读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生130周年

周根保

毛泽东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时至今日,民间、官方机构对毛泽东的研究,从未停止。

人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由韶山山沟里走出的中专生,成长为伟人毛泽东?

2013年,青年作家任志刚创作了《为什么是毛泽东》一书,书中揭示了这一秘史: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章龙等,成立“新民学会”,学会宗旨即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毛泽东当年确定的人生目标和信仰。

后来,毛泽东将新民学会不少学友引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为什么是毛泽东》一书,认为毛泽东的成功,尽管有种种原因,但最基本的,只有一条:他终生怀揣“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信仰。

终其一生,坚守不变。

有史料指出:是谁把毛泽东从一个温和改良派,最终改变成“靠枪杆子出政权”的革命者?

这个人,就是湖南的军阀张敬尧。

毛泽东在组织长沙工人、学生运动,驱赶张敬尧的斗争中,终于明白:

靠大声疾呼,是不能叫停敌人机枪的扫射!

这就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最初基础。

1975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度过他人生最后一个国庆节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讲了一个“从哪里也听不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你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哪本书都没有,即还是上井冈山前,秋收起义以后,我们连打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算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有一天,队伍来到一个镇子上,大伙休息时,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谈论散伙的事。当时就有人问我:‘毛委员,凭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革命能成功吗?’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用不完,绰绰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们有言在先,到庆祝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肯定死不光。’1949年开国大典后,我见到了几个当时听过我讲话的人,没想到他们都还记得那些话。”①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作,靳尚谊、赵域、闫振铎、叶武林 复制(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

毛泽东心中这段刻骨铭心往事,不仅彰显了他一生信仰的力量,也是他一生奋斗的注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夺取政权,奋斗了二十八年。

非常有趣,毛泽东一生,恰有三个“二十八年”:

第一个“二十八年”,从1893年至1921年,他参加了中共“一大”。这是毛泽东积累知识,打牢人生基础时期,也是他从山沟沟,迈进“改造中国与世界”奋斗大门的伟大开端。

毛泽东16岁,离开韶山冲,给父母留下一封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返。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春。

雄心壮志,跃然于纸上。

二十八岁,毛泽东成了中共“一大”代表之一。

第二个“二十八年”,从1921年至1949年10月1日,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二十八年,前十四年,他的人生几经周折,但不屈不挠;后十四年,从遵义会议开始,重新走上军队、党的领导地位,开创了毛泽东时代的辉煌,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人间奇迹。

第三个“二十八年”,从1949年10月1日至1976年9月9日,他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

这二十八年的业绩与失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了客观评述。

毛泽东一生,有两次上井冈山。

第一次是秋收起义军,在强大敌人反击下,很快败退下来……

他顶着“逃跑”罪名,带着残兵败将,一气“逃”到三湾,搞了“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

这支不足千人队伍,于1927年10月来到井冈山茨坪。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

《井冈山会师》(油画) 许宝中 作(蓬州闲士摄于乐至县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此时井冈山,已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化作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条道路……

毛泽东第二次上井冈山,是1965年5月22日,翻越黄洋界的公路,重上井冈山。

凡是熟悉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都知道: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在前进道路上,像黄洋界这样艰险峻的路,都能翻越,还有什么更高险的路不能跨过?

今天看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与其说是一个伟大胜利者凯旋,不如说是他夺取全国胜利后,又一次勇敢的探索……

再重新面对巍巍井冈山时,毛泽东又一次发出他生命的呐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他的名字和思想,他的风范,将继续鼓舞我们前进。

今天缅怀毛泽东,就要在推进“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伟大新征程中,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民族复兴大业中,创新业,作贡献!

注释:

①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102页。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中共党员,1947年4月生,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原执行会长,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原第一副会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