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1:31:5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刘若雪‖红旗漫卷山川变 矢志笃行成蜀川

作者:刘若雪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1-06-16 16:49:23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f34cb5d53ca44c0797f2501487436b85.jpeg

红旗漫卷山川变 矢志笃行成蜀川

刘若雪

若要为四川写一册方志,我愿为其题序为“行”。千年之前,一位诗人铺展开满篇的川山蜀水,执笔饱蘸嘉陵江水,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百步九折地踏过纵横山峦,去往盛唐倾泻满腔的壮志诗情;千年之后,三支队伍以铿锵誓言为指针,跨越饥寒与险阻,“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巴蜀土地上以血肉之躯铸就起不胜不休的精神丰碑。因为自小生长于险谷深壑,目之所及皆为山殂水崖,就注定了川蜀儿女势必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一腔豪情荡扫坎途上的滚石路障,建成天府之国的繁荣锦绣。

第一程:两万里路洗练赤子丹心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革命火种、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党中央作出长征的决定,“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这条路途遥远而又危机四伏的转移之路上,四川既是红军行程最远且历时最久的省区,红军主力在1年零8个月时间里,用双脚走过四川69个县,21000余里的跋涉也未能熄灭旺盛的革命精神,赤子丹心经过洗练更加光灿耀眼;同时四川也是途经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省区,山路崎岖,雪山绵延,草地与沼泽吞噬了无数红军战士年轻的生命,留下了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强渡大渡河这场重要战役发生在石棉县安顺场,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化作一把尖刀,硬生生从敌人的包围中破开一线生机,从天险防线之上开辟了北上通道。发源自果洛山的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5月的大渡河正值暴雨时节,水深流急,河岸两边群山高耸,形成狭小的切口,激流冲入河道撞在梗阻的巨石上,形成一个个巨大旋涡,令人望之目眩。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前压进,企图将红军逼入大渡河这一不可逾越的天险,从而南攻北堵将红军彻底剿灭。但对于共产党员而言,信念是足以打败一切困难的武器,是能渡过所有湍流的舟楫。在瓢泼大雨中急行140多里后,红军来到大渡河渡口,身为四川开县人的刘伯承迅速开始布置作战任务。红一军团一营营长孙继先带领战士们迅速歼灭了大渡河渡口的守军,找好船只和船工,准备渡江。敌人已经赶到,他们叫嚣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猛烈地朝着准备渡江的红军战士发起攻击。河面上涟漪点点,数不清的子弹炮弹纷纷落下,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战斗决心。

孙继先正如他的名字一般身先士卒,他选出包括熊尚林在内的17名战士组成奋勇队,连长干部优先,党员团员优先,战斗英雄优先,分两批坐上船向对岸发起冲锋。队员们眼神坚定地说着同一句话:怕死就不是红军,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只听一声令下,两岸同时开火,对岸的敌军想用火力将他们击退,岸上的红军也在奋力开火掩护着这支奋勇先锋队,两枚迫击炮准确地落入对岸碉堡,枪声炮声连成一片,弹壳雨点般落下,在江面溅起串串涟漪。在一片枪林炮雨之中,冲锋的小船显得那样脆弱,但船上怀抱着驳壳枪、轻机枪和手榴弹的战士却各个怒目圆睁,口中发出冲锋的吼声朝着距离300米的对岸敌军反击。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由泥沙、鲜血、弹壳、水浪组成的颜料绘出了火一样澄净热烈的战斗决心。会被击中吗?这次冲锋能成功吗?咱们的长征能胜利吗?真正的勇士是无暇去顾忌这些的,他们只知道身后是万千战友手足在拼死支援着,是人民百姓渴望解放的眼睛在看着,是党中央充满鼓励的目光在注视着,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破除一切困难冲上对岸,剿灭敌方守军,跨越天险大渡口。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四川被认为是为长征提供最多人力与物力的省区,红军的理想和信念深深地感染着四川人民:他们唱着“正月里采花无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军来,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要来”的四川民歌,在红军的组织与帮助下站起来反抗军阀的严酷压榨,打土豪,分田地。平等自由的风吹开了山崖上傲立绽放的映山红,唤动了群众对一个全新中国的追求渴望。他们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28.8万人次参与到支援当中,珍贵的食盐、棉布、粮食和牛肉被送进红军队伍,为战士们带来生的希望。川南游击纵队配合中央红军作战行动,不断发动游击战牵制敌军,直至最后一名组织者牺牲。红军一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明的纪律与先进的思想迅速感染了四川人民,超过10.7万群众踊跃参加红军,不分男女,不分民族。刘伯承同彝族果基家支的头人小叶丹缔结了深厚同盟关系。为着开创一个全新未来的理想,7.9万巴蜀儿女在这条路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走出了四川的红军最终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一路上他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记忆,书写了人类行军史上的伟大奇迹,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历经苦难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在汇聚生息之后爆发出更为夺目的战斗火焰,驱散了长久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乌云,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曙光。川行两万里路,攀越67座雪山,留下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洗练一片赤子丹心,照见未来的砥砺前行。

第二程:十年惊雷成就大国重剑

天安门上嘹亮的宣告像炸响在云端的春雷,在贫瘠的摇篮中,稚嫩的共和国睁开双眼,迫不及待地要开始走一条崭新的道路。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比起支持与帮助,迎接新中国的是更多来自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尤其是一些有核大国,试图通过核讹诈的方式再次将枷锁压在中国人民身上。威胁既吓不退也打不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党中央迅速作出决定:我们要到内腹地区去为新中国新建一鼎铸剑炉!1965年5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正式落户四川绵阳,来自被称作九院的国营曙光机械公司、野战工程部队、核工业部建筑公司等单位的科学家、军人、工程师和工人从全国各地通过剑门蜀道来到四川盆地,从高山深谷、荒野沙土之上开辟出未来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的新场所,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娃娃博士”的邓稼先,他隐姓埋名而来,在绵阳梓潼县的“两弹城”一待就是14年。

算盘加草稿纸,最简单的工具浇筑上夜以继日的汗水,也能成为最得心应手的武器,作为理论部负责人的邓稼先,带着同事们拼命地反复计算、验算。光线透过窗户照到他的工作台上,慢慢爬过那一叠叠草稿纸,当它终于不舍地收起尾巴即将消失,一只手又拉动灯绳继续延长着工作的时间……“一个太阳不够用啊!”邓稼先揉了揉因疲惫而涨疼的太阳穴,从心底发出感叹。即使在休息时,他也时常陷入沉思,视线越过眼前的事物而投向不存在的虚空,那是他片刻不停畅游着的物理世界:老龙山上的花草树木似乎都化身为原子弹设计的系列公式,屋宇间跃动的鸟雀就是飞速掠过的串串数据,这些数据相互追逐着、嬉闹着,勾勒出无数复杂的运动轨迹;而这其中似乎蕴藏着一个秘密的规律,科学家必须要拼命转动大脑,让思维拥有闪电般的速度,才能将其捕捉……坐着、躺着甚至是骑在自行车上,这种对大脑的操练也一刻都未停止。有好几次邓稼先骑着自行车恍恍惚惚就迎面撞在树上和墙上,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领导和同事都心疼不已,却又劝他不住,只能强硬地给他下命令:“邓稼先以后禁止骑自行车!”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首悬在绵阳“两弹”城的诗,写出了邓稼先在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终于试验成功后的激动心情。1969年,邓稼先来到绵阳这座小城,离开家人和名字,只带着满包的文献资料和奉献决心。1985年,他离开绵阳回京治病,带着罹患直肠癌的病体和1个小时就要打一次的杜冷丁。在邓稼先的旧居中还放着他当年用过的留声机,这是他从美国留学带回来的习惯,他从前爱用它听《欢乐颂》《苏三起解》,来到绵阳九院之后则爱上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厄运敲门后未经主人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在乐章中肆虐起来,渐强的韵调奏出严峻而悲怆的氛围;但在凝重的乌云之下却藏着反抗的力量,这股力量最开始很弱、被围追堵截,但第四乐章激昂的进行曲似乎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呐喊与觉醒,让光明的力量变得势不可挡、战无不胜。他会想些什么呢?是历经近代沧桑磨难后,终于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吗?是经历技术封锁和苏联毁约后,仍然不屈不挠完成自主创新的中国核事业工作人员吗?是身受辐射而患上癌症后,还想要再多为祖国做些什么的自己吗?又或者,他只是想让铿锵的曲调敲一敲疲累的神经,休息一下,又可以继续工作。

与国同行数十载,风云不改是丹心。绵阳老龙山上依然绿树葱茏,默默守护着一座座绿砖红瓦的旧屋。进入我国核工业创建的第66个年头,更多胸怀壮志的新生力量来到这座中国科技城,日新月异的是更好的研究条件和人才待遇,薪火相传的是核工业人的奉献坚守和执着追求。从基础薄弱,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核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块碎玻璃,折射出7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攀升。那昔日在滩涂上纺着疲惫歌曲的破旧老水车,在新时代已经蜕变为穿越彩虹的飞速高铁;而那些祖国同行者,在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始终燃烧着一颗赤忱丹心,让中国这列高速列车在绚丽的黎明中不断朝着更美好的未来驶去。

第三程:八方支援重焕蜀城新生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终于摆脱官僚、地主、军阀压迫的大树,一心一意要向上生长抽条,努力汲取着养分,想要伸长枝条去触碰梦想中的天空,却忽然间电闪雷鸣,突如其来的暴雷无情地击中大树的枝干,让它皮开肉绽,焦黑开裂的树皮下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期:5月12日。随着2点28分的时针落下,整个世界都开始剧烈抖动起来。在无情的自然看来,人的挣扎、哭喊和痛苦也许都如蚂蚁般微不足道,人类无力预测与躲避地震,它翻手间就能让滑坡的泥沙顷刻掩埋一座县城,让8级地震几天内掠去近7万生命、破碎数万个家庭。但在这场由地震主导的死亡舞台上,人却不甘心只做任其安排的棋子,总有人性的善良光辉要带给世界希望,用勇气用奉献乃至用牺牲书写一封封对自然的抗争书。

有人甘愿为了别人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做一场赌博。地震后茂县的通讯设施被破坏,所有通行的道路也被损毁,为迅速获取茂县内部情况,一支包含15名勇士的空降兵从武汉出发,他们在请愿书上签下字,在能见度不足的情况下从5000米高空一跃而下,冒着严寒、缺氧、偏航带来的致命风险,落入错综复杂的高山峡谷之中,最终成功利用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及时给救灾指挥部提供了宝贵信息,给陷入恐慌中的孤岛群众传递了信念:党和国家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座城,不会轻视任何一条生命!

有人掩起自己的痛苦,忍痛为别人划动生命之舟。龙德强是沙坪关村的党支部书记,地震后他带人挨家挨户展开搜救,直到大女儿哭着找来,他才知道家中除大女儿外的4个亲人都已被地震夺去了生命。龙德强甚至无法为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留出时间,就马上又投入到抢险救灾和村民安置中。2000多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了,最后一个走的龙德强回头看向成为废墟的家园,心中喃喃道:“老婆,对不起……”

有人把生命的火炬传给别人,自己慨然走向尾声。谭千秋老师正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课,当地板开始摇晃起来,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地震!离门最近的他没有选择自己先跑,而是大喊疾呼道:“同学们快跑,什么也不要带,往操场上跑!”为保护4名同学,他将他们按在课桌下面,自己弓背扑在上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成了最后的生命空间,双手还大张着牢牢护着他深爱的孩子们。

“大灾之后有大爱”,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全国各地相关专家紧急召集制定救援方案,军队、公安民警、志愿者和社会人士等各方救援力量,如潮水般涌向四川。一个民族的心脏一齐为四川跳动,有人载满物资驱车万里奔赴灾区,有人叠万只千纸鹤为灾民祈福,更多人在夜里来到广场点燃万盏蜡烛,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获救。

10多年过去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每到5月仍有人会去送上一束电子花束,而北川中学遇难学生的家长还会将孩子的照片放在那台永远停在下午2点28分的大钟下面。四川的心上也许仍然带着伤痕,但那棵被雷击中的大树已在森林的帮助下走向了新生,对口支援、共赢援建、重新规划、恢复经济,在川蜀大地上书写了一幅幅共建情谊。

从贫瘠混乱走向文明宜居,四川的发展前行之路正如一面窗户,映照出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国家发展腾飞的奋斗之路:无论是在奋力抗争的红色革命时期、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立之初,亦或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这片西南热土滋养出万千初心不改的英雄前辈,始终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复兴大道上,行着一程又一程;勤劳勇敢的四川人民与全国各地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用艰苦奋斗的血汗浇灌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用开拓进取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