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记忆】我的住房梦‖林密

作者:林 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30 19:40:17 浏览次数: 【字体:

我的住房梦

林 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工的,能在镇上,甚或县城有一套像样的住房,对于清水衙门的教师可谓至高梦想。

1988年8月,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邻水与大竹交界的护邻中心小学,第一年在六大队村小任教。我教的四年级教室是一个庙改建的大礼堂。住房呢,是一间五六平米的小平房,和另一个老师合住。一到下雨天,床头、床角、床旁边就齐奏锅碗瓢盆交响曲。村小负责教师告诉我们:“这是大队干部开会时的中午休息用房,特意留给你们两个外乡老师住的,代课的本乡教师七八年来都没享受过此等待遇呢,知足吧!”

第一年下期,中心校一位本家长辈很热心,把自己的办公室主动腾出来让我住,他每天走一个小时,回自己三大队的家;我呢,每天来回走一个半小时的曲曲弯弯的山路上下学,遇到下阵雨、出红花大太阳,不是淋成落汤鸡,就是晒得皮子要掉的阵仗,但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

第二年,因教学成绩还算不错调到中心校,仍续住本家长辈的办公室。第三年,文教局政策,中心校原木板房申请改建为教师宿舍楼。我有幸分得一间顶楼——三楼的宿舍,没钱置买电扇,夏天在寝室洗澡,边洗水边干,洗完不到五分钟全干。老爸辗转三次车从家乡来看我,晚上寄宿在隔壁垫江老表兰老师的沙发上,有一个小电扇呜呜呜地边转边响,老爸热得暴跳,戏谑说,是得想办法动一下,不然,我大娃儿热出一身疮,将来如何讨媳妇?第一个恋爱对象,就因为热,处了一天,再也不来了!

1993年8月,区文办考虑我两地分居,便把我调到一所镇中学,学校分我一间三平米的底楼住房,潮湿,又不安全,我于是住到妻子分的医院住房,虽是底楼,两小间,各四平米,但终于住房和厨房分开,当然潮湿,唯一高档家具——人造革沙发,只一年就因潮湿坏掉不少,舍不得扔掉,搬到医院职工福利住房将就用了三年。仍是顶楼,每到夏天,把吊扇调到最大档,仍是热风扑面。最烦人的是,漏,漏,漏,给医院领导反映,领导说出实情,医院收入只够勉强发放职工工资,可每月还要还医院职工福利房欠款三五千不等,医院无法给你整修,你自己花四五十元找人修补吧。我请了镇上一位师傅来修补,吼了四五次,等了一个多月,终于修补好。可惜,不到一月,又开始漏,其他地方也漏,墙壁转角处渗水尤甚。再叫,师傅总不来。夏天还好,凉快;一到冬天,就不停地挪床,晚上从没睡个安稳觉。“好心”的院长又支招:你到不远处夏家湾的砖厂去抠粘性强的黄砂泥来糊顶楼丝缝,然后再用薄膜盖上,总要管一段时间。可怜的我抠了无数次黄砂泥,糊弄了几十次,且漏且烦地住了三年。我发誓,无论如何再不住顶楼。

1997年,我回到了家乡小学任教。在租房两年后,学校领导们为教师谋福利,筹资建职工房,虽人均筹1万元,当时可谓巨款。可我首先关心的是不是住顶楼。经过论资排辈,和老爸仔细考量后认为,能分到,2楼,才举全家之力筹资。学校领导特批我欠款2000元缓半年付清,还允许妻子在校门口卖文具做点小生意,全家人勤俭节约,一个亲戚帮忙简易装修,我终于住上了不漏雨的、“装修”过的集资房十年——没有房产证。

2008年9月,女儿考上县高完中,和另两个亲戚孩子共租一套房。看来,得在县城买商品房了,不能苦了孩子。租房两年,党的政策更加开放,进城经过考调,2010年8月,我考调进入一所实验学校做教育科研。学校问我有房子没,我说买了还未装修。于是,装修又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政策好,再加上工资调整,妻子也回医院上班了,2019年还清了全部房贷8万元。2020年8月,又以女儿的公积金名义,贷款30年按揭了县城一套115平米的“小高层”,准备退休后享用。2021年7月,结房时,发现好多90年代的同事都在那个小区买了新房。摆谈中得知,乡村的同事们待遇都好了,有教师周转房、农村任教补贴和伙食补助,农村学校课后托管服务逐年全面启动,目标奖也年年提高,而自家孩子读书都很用功,不少已在重庆、成都、绵阳买商品房了。

我不仅感慨,自己终于可以免除住漏房、集资房、出租房等烦恼,住上了高楼大厦!

作者简介

林密,男,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教师,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教师报》《读者报》《广安日报》《达州晚报》《广安文艺》等报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林 密(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教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