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族文化】羌族婚礼十二歌

来源:志中阿坝(据《汶川县文史资料合辑》) 发布时间:2024-01-26 14:09:43 浏览次数: 【字体: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36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族人活动的记载。

羌族称结婚为结亲,婚礼为“舌得布”。结婚有“花夜”“正宴”“谢客”三道仪式,一般要花三天时间,第一天称花夜,男方组织10余人到女方家迎亲,第二天称正宴或正酒,即男方正式迎娶新娘,第三天主人再备酒席谢客。

♬..♩~ ♫. ♪..

婚礼仪式中,能歌善舞的羌族人在各个环节要唱相应的歌曲,这不仅体现羌族的风俗,还提醒众人婚礼环节的意义。

第一首歌,新娘开始梳妆打扮时,唱《梳妆歌—格木吆吆》。

由村寨中一位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老年妇女为新娘穿嫁妆、梳头、化妆,同时由长者领唱,旁边陪伴新娘的姑娘们随着长者的韵律和节奏合唱下半句。

《梳妆歌—格木吆吆》

问:格木吆吆,木梳和篦子哪里梳?

答:格木吆吆,木梳和篦子新人头上梳;

问:格木吆吆,银镯、银戒哪里戴?

答:格木吆吆,银镯、银戒新人头上戴。

(……从头唱到脚……)

问:格木吆吆,绣花鞋子哪里穿?

答:格木吆吆,绣花鞋子新人脚上戴。

第二首歌,待梳妆完毕后,新娘唱感恩歌《阿妈的恩情记在心》,表达新娘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依依不舍之意。

《阿妈的恩情记在心》

新娘唱:

岷江的河水长又长,阿妈的恩情比它长;

高山的松柏青又青,阿妈的恩情贵如金。

太阳的光芒照万丈,阿妈的恩情不能忘;

时光如流岁月情深,母女之情铭恩于心。

第三、四首歌,新娘要出门时,母女对唱《哭嫁歌》(羌语叫《嘎翠布米》),展示母女之间的不舍,以及母亲教导女儿,提出做人标准。

《哭嫁歌》

母亲唱:只怪你是女儿身,留不住你嫁出门;若你出生男儿身,叫你留家来撑门。

女儿唱:女身岂是我本愿,不能留在您身边;如今出嫁到夫家,不能孝顺咱爸妈。

……

母亲唱:近日夫家来迎亲,出了家门别随心;爸妈自有爸妈福,孝顺公婆亲夫君。

女儿唱:难忘父母养育恩,离别之时情更深;妈妈之言铭记心,不辱家门您放心。

第五首歌,新娘出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新郎唱迎亲歌《纳花呗呗》,抒发自己对新娘的倾慕之情及追求新娘的艰辛历程,表达爱情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大致意思如下:

《纳花呗呗》

今天我们迎娶了一位美丽的新娘,

宛如岷江百合纯洁、芬芳;

初见她时气质明朗,

在悬崖峭壁上静静绽放。

姑娘,姑娘,

你的美丽、大方始终在我脑海里萦绕,

就算历经艰辛我终要走入你的心房。

如今来到你的身旁,

思绪万千激情高昂,

轻轻攀折慎怕将你误伤。

姑娘,姑娘,

今天有幸迎娶你这位美丽的新娘,

我定将你小心呵护于我的掌心之上,

让你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宝藏。

第六、七首歌,新娘及送亲队伍到达新郎家,正宴晚上主客(新郎和新娘家人们)对唱祝酒歌《雅录》。

大致意思是主人给客人敬酒,表示如有照顾不周、吃喝不好请原谅;客人回唱说照顾很周到,吃好喝好了。

《雅录》

主人男唱:今天是个好日子,男女老少齐聚集;借此吉日敬杯酒,愿君不嫌待不周。

客人男对唱:良辰吉日在今天,俊男靓女喜结缘;酒足菜丰情更浓,祝愿新人到白头。

……

第八首歌,主人酬谢客人,唱《十二杯酒》。边喝酒边唱歌,显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与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十二杯酒》

一杯喜酒满满斟,端上酒杯敬客人;喜遇今天好日子,新人喜酒来一杯。

二杯喜酒端起来,喝完一杯喝二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不醉人人不归。

三杯喜酒倒进杯,喝完二杯喝三杯;不看人面看酒面,话不多说喝断片。

……

第九、十首歌,新娘家人与新郎家人对唱《索西》,视客人对接待的满意程度唱不同的内容。

《索西》

主人:山高水长情更浓,不辞辛劳贺喜郎;酒薄菜少情义深,多耍几天感情真。

客人:月明风清情义真,盛情款待不忍心;几多打扰道声谢,万千不舍终有归。

第十一、十二首歌,客人唱《瑟格纳》,即客人走时表达给主人添麻烦的意思;主人则站在门口尽量挽留客人。

《瑟格纳》

主人:送君千里终有别,道声珍重舍不得;亲朋好友多相聚,你来我往常联系。

客人:一句祝福真心意,亲戚朋友别客气;白驹过隙转瞬逝,经常联系记心间。

婚礼十二歌的习俗分布在威州、灞州、绵虒等地区,雁门索桥村保存相对较好。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会唱能唱羌族婚礼十二歌的人越来越少,已属濒危状况,亟需保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志中阿坝(据《汶川县文史资料合辑》)

撰稿:汶川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据《汶川县文史资料合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