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李白的成都岁月‖黄晨旭

作者:黄晨旭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2-22 14:06:23 浏览次数: 【字体:

李白的成都岁月

黄晨旭

暮春三月,宣城郡内(今属安徽省)杜鹃绽放,姿态万千,寄寓于此的李白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成都流传千年的“望帝化鹃”传说,思乡情愫蔓延开来,他提笔写下“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成都,虽不是李白的家乡,但他在四川长大,在四川完成学业,蜀乡山水滋养了他二十余年。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腹心,也在李白的诗歌里浓缩成隽永的乡愁符号。

未解之谜

李白的成都行踪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相传他为李唐宗室,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一般认为他出生于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李白究竟来过几次成都,究竟是什么时候初到成都,学界有着不少争议。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 其中的“岷山之阳”,有学者认为即今成都青城山。据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载:“719年(开元七年),十九岁,在岷山之阳从东岩子游学……”可推出李白719年到了青城山。

四川籍著名学者郭沬若认为,李白不仅来过成都,开元十年至十二年(722至724),李白都在青城山读书。

青城山景区(何勃 摄,图源:四川日报)

也有当代学者认为:李白第一次来成都,是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他,喜好剑术、仙道,必然到过成都。李白曾在《感兴 其五》中写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第二次约是开元九年(721年),那时他21岁;第三次是开元十二年(724年)。

也有学者认为,李白读书的“岷山之阳”是江油匡山,与青城山无关联。

以上说法,至今尚在争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白传世的、提及成都的诗歌约有二十首左右,其中当有部分是在成都写就。

成都导游

九天开出一成都

虽然我们很难考证李白到成都境内的具体时间,但是他的许多诗歌,都是一字千金的成都“导游词”,他也因为那些诗句,成了成都当之无愧的导游。

如果你来成都,李白会耐心地给你讲成都的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没有“秦开蜀道置金牛”(《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开辟金牛道,这座古都便“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

李白也会告诉你,锦江江畔的美景值得驻足,成都之美,就美在潺潺的锦江碧波。正所谓“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送友人入蜀》)。在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还有“锦江何谢曲江池”“锦水东流绕锦城”等句,“锦江”出现了整整5次之多。

成都望江亭(图源:成都日报)

成都的民风民俗,李白也会为你娓娓道来。成都是严君平的故里,成都不乏严君平那样的高士,因此许多人在迷茫时就会去问卦,但是还是坚定唯物主义思想比较好:“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送友人入蜀》)。

成都的美,实在太难形容了,笼统来说,就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其中名胜,有战国李冰所造的七星桥,你能看到 “星桥北挂象天星”;也有《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的晶莹照人的古蜀石镜,你能梦得“石镜更明天上月”(《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民谚有云:“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成都,你来了就不想走。如果不早点走,便会沉醉于天府之国。就像李白说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难》),来了不走,你自然就“跑不脱”了。

李白画像 梅凯 作(四川省方志馆 藏,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成都身份

司马相如是老乡

司马相如,字长卿,生于四川蓬安,长于成都,著名汉赋大家。他是四川人的骄傲,也是李白的偶像。“赤车驷马生辉光”(《白头吟》),至今,成都驷马桥一带还流传着他的传说。

李白从小就喜欢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他曾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侄湍游庐山序》);他从小就立志要写出好作品赶超司马相如:“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

后来,李白离开四川,他曾说,司马相如,就是我的老乡嘛。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他写道:“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

李白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今成都邛崃人)的爱情也十分熟悉,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白头吟二首》,就讲述了那段故事:“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优美的诗句娓娓道来,讲述了“文君因赠白头吟”的前前后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成都琴台凭吊古人。

白头吟诗意图 (图源:成都市文化馆)

成都之恋

南京还有散花楼

古时,成都曾有名胜,名曰“散花楼”,据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散花楼,(隋)开皇时建。”据四川省文史馆编《成都城坊古迹考》考证,散花楼当在今成都市锦江区烟袋巷附近。

李白春游锦城,为天府晨晖和濯锦流水陶醉不已,写下了著名的《登锦城散花楼》,描绘了成都的华美、富庶:“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多种说法:如郁贤皓认为此诗当是开元八、九年(720、721年)间游成都时作;成都籍学者裴斐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这首诗在成都流传很广,深得民心,至今被镌刻在1993年百花潭公园门口重建的散花楼前的大石头上。1995年,人们在塔子山公园修建了一座高楼,因李白“如上九天游”之句,此楼被命名为“九天楼”。

位于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北门口附近重建的散花楼(周洁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入蜀,成都又称“南京”,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写道:“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成都之思

朝忆相如台 夜梦子云宅

724年,李白已24岁。正当青春年华的他,离开故乡携梦远行。此后,他再也没有返回故乡。为表达心头的思恋,他一次又一次写下了怀念四川和赞美成都的诗句。

李白画像 张大千 绘(图源: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727年,离开四川不久的李白,在扬州生了一场病。那时他功业未就,感慨颇多。他十分想念成都,也想像老乡司马相如、扬子云(扬雄)那样做出一番成就,正所谓“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755年春(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李白在宣城郡(今属安徽省)看见许多杜鹃花,不由得想起成都流传千年的“望帝化鹃”传说,深情地写下“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宣城见杜鹃花》)。

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759年遇赦得释、心情舒畅。他的心扉如同有桃花掠过一般舒畅,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锦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荆门浮舟望蜀江》)。

想来,国人皆会背诵的“床前看明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里的明月倒影里,又何尝没有锦江的涟漪。(注:宋代版本《静夜思》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成都印记

青莲遗韵世代传

李白没有忘记成都,成都也不会忘记李白,关于他的传说依然在成都流传。

在人民南路、新光华街附近,曾有一条“青莲巷”,其来历说法不一。有传说是李白居住过的地方,因李白号“青莲居士”故有此称,不少著述也采用了这一民间说法。

青莲巷故址(图源:锦点)

如四川文史馆编纂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云:“传说李白在成都时尝居此巷,故名青莲巷。”袁庭栋《成都街巷志》也说:“民间传说,当年李白到成都求师访友时曾经在此居住,因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故而得名为青莲巷。”

有道是“文宗自古传西蜀”,李白的存在,让这句话显得极有分量。李白笔下无数的“锦江”“锦城”等辞藻,也为这座文化名城,留下了沉甸甸的自豪。

【参考资料】

[1]《成都城坊古迹考》,四川省文史馆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成都街巷志》,袁庭栋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

[3]《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主编,巴蜀书社,1988.

[4]《李白十论》,裴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李白选集》,李白著,裴斐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6]《李白研究》,詹福瑞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7]《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8].《李太白年谱》,王琦清.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黄晨旭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