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赵启书 ‖ 葱郁古树与城市包容

作者:赵启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12 16:37:17 浏览次数: 【字体: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葱郁古树与城市包容

赵启书

曾记得大约十八九岁时,与众好友酒后言志。或问:“如果今后很有钱,最想做什么?”

五六人答案竟然不约而同:“若富裕,则读书;若十分富裕,则终身读书。”

如今,因为太多的负累、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纠结,富裕的理想终究是盲目追逐而并未实现。而读书的理想,却终究是沉淀了下来。好学者,无时无刻不在时间的间隙中,寻求读书学习的机会。

环境的改变,周遭的压力,让人越发滋生本领恐慌。事业及学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更催生了对学习进步的渴求。因为我们深知,学而无境,不仅是天下最好的职业,更是无与伦比的独自狂欢。只要有心,随处皆是知识源泉,就读何必非在书房。

已不是第一次抵达杭州,亲历这座航空里程距离故乡一千六百公里的繁华大城。这里有秀丽风景,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不必说这里拥有自秦朝设县治以来二千二百多年的厚重历史,不必说这里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首都,不必说这里坐拥西湖及其周边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更不必说源远流长的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还有那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数不尽的故事传说。单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包容,就已经让我十分惊异。

且看那街道两侧林立的树荫,动辄百年长木,蔽遮绝冠。且这绝非偶然,目之所及,整个城市无不如此。更遑论湿地公园、博物馆、纪念馆,乃至各类星级景区。这让来自川东北地区边陲小城的我,大开眼界。

故乡及周边的县市区城区范围内,是难以看见参天大树的。或者说偶有一株,也必是移栽。作为一棵树,离开了熟长的故土,自然会失去原本的韵味。独树一帜,何其孤单与突兀。

倒是延续多少年不断翻新的街道,不断维护的楼层外立面,不断移栽换种的树木,似乎在反馈和表达着拉动地方经济的引擎源泉。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我们可能会以城市还比较年轻作为借口或理由,用以驳斥大木难成的现状;或者用发展的借口,掩饰砍伐树木的因由。就连相距不过二百余公里的省城,都难以规避这一怪圈。

据说,9月7日上午,媒体反映成都市青羊区桂花巷有人砍伐行道树。经查,该处正在开展桂花巷街道综合整治施工作业。按照施工方案,将保护性移栽桂花巷的桂花树,在施工完成后,将恢复桂花树景观。而施工单位擅自对桂花巷20株桂花树进行了野蛮砍伐。知情群众说,这20棵树,砍了3天。

曾经的成都市桂花巷(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9月8日晚,中纪委监委网站发文痛批:“桂花树定植后,常规需要八至十年才能现花。几十年的树木,没有经过批准认可,施工方怎能一砍了之?即便事后可以追责、处罚,但那些被砍伐的树木却无法重生,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令人心痛!”

文章称,这个秋季,桂花巷里却少了桂花香,一个个树坑给这份独特的城市记忆留下了伤痕,也警醒了人们。

桂花树被砍后的成都市桂花巷(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城市的包容,既要反映城市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群的接纳程度,也要反映城市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更要反映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程度。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形成更加合理的财富分配。要能够基本满足城镇居民正常的居住需求,不断缩小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同工同酬待遇。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树立创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要以人为中心,更多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逐步消除各种人为因素给外来人口带来的不公平待遇,进一步解决其在就业、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不断扩大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保障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城市发展、创新、创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外来人口带来的异地文化与本地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应在城市中共存与发展。要始终以人为中心,通过营造包容性的城市环境,不断满足居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都能机会均等地利用城市发展提供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都能公平合理地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当真是“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吗?那未来的城市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一座具有包容性城市的发展,一定不能丢下灵魂。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城市作为最大的人类聚落,容纳了不同的人,而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保留灵魂。这灵魂,好比就是城市的大脑抑或是根基,更是一座城市的基因。连一棵古树都不能包容的城市,必然也无法留存那些老建筑。没有了老建筑的城市,一定会走向千篇一律。现代化的建筑虽然越发魔幻,却难以规避本身的冰冷,从而失去历史的本真。

只有将这些记忆保留下来,让后代子孙能够通过它们,找到历史的印记,能够近距离亲身感悟那种从历史中走来的震撼。真正的少拆少建,显然要面临着极大的阻力。但是,改革往往伴随阵痛,很有必要让那些美好和记忆能够在城市长存,守护好属于城市特有的精神家园。

多年以后的这次,重逢杭州,树依然葱郁。树下流动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高尚的素质。仍记得初到此地,便惊异于街道上奔驰的车辆会远远地停驻下来,等待过街的行人;还惊异于街道中间低矮的象征性隔离带;更惊异于公共区域无与伦比的干净和整洁。

杭州古树(作者 供图)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竟然放置有鲜花的公共厕所,第一次见到万人游览而并无杂物入水的纯净西湖。

一切的惊异和不解,都在我偶然发现一个低调的公益广告牌后得以释然,那上面写的是:“做全国改革试点先锋”。

接触到这里的树、这里的人、这里的景,我们相信,杭州能够担负起这份责任与殊荣。

较之于此,不得不承认,我们依然落后着很长一段距离。尽管我们可能有着自信。未来前进的路还有很长,民众素质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创新思维的开拓差距还有很远。

正道沧桑,前景可期。唯有不懈努力,负重前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启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