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成都印象之枣子巷‖杨燕

作者:杨 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0 13:2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印象之枣子巷

杨 燕

许久不来枣子巷,而今故地重游,曾经熟悉的街道却变了模样。站在街口,仔细端详,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街口修建了高大的门坊,还有一幅很大的复古立体画和一些雕塑,狭窄的街道变得宽阔了,增加了人行道和骑行道,休闲区域有鲜花、绿植和供游人休息的长椅。街道到处是繁花绿树,以及造型新颖的绿植景观,街边墙上展示出四川四大名医的故事和曾在这里居住的文化名人以及中医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底蕴。如今的枣子巷打造成中医药文化街区,是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之一,作为成都首条医养特色街,涵盖了中医文化元素,是很有年代感的一条老街。

成都市枣子巷(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与枣子巷似乎剪不断理还乱,每次来成都,总要到枣子巷走一走,看一看才觉得不虚此行。或许是怀旧,也或许是曾对这条老街比较熟悉的缘故。踏上干净古朴的青砖地面,抬眼便是如画的景致。在巷子大门口,最有特色的是融合了复古立体壁画与雕塑的新景观,一棵偌大的枣子树上,结满了红枣,几个顽皮的孩童拿着长长的竹竿正在敲打枣子,美好的童年记忆,此时在这里重现。这个场景或许是不少老成都心目中的枣子巷印象吧!据历史记载,戴季陶先生当年居住此地时,亲手栽培了许多枣子树,树慢慢长大,绿树成荫,果实累累,枣子巷因此而得名。枣子作为枣子巷不可或缺的“精神图腾”,贯穿在岁月里,哪怕枣子巷更新之后依旧留存至今。每到枣子巷,看到那棵枣子树,就知道“枣子巷还是原来的枣子巷,街道日益美丽,精神却亘古流传。

巷子总长近一公里,处处都是青砖灰瓦的近现代风格,街区两侧的老旧楼房经立面打造后焕然一新,曾经那些斑驳的老墙,留下的是市井老成都的样子。

印象中有些沧桑的老街经过改造焕发出新的生命,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环顾四周,一些老店还在,又增加了好多新店,红旗超市仍然在原来那个位置,只是门面装修得更气派了。在红花绿树掩映下有两间弹琴吧,里面各有一台公共钢琴,可供游人和居民休闲娱乐。这条街上不仅有美食、茶楼,还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一所职业学校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地矿局物勘队等科研机构,因此这条老街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留下时代的痕迹,而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地反映出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反映出城市的繁荣和兴盛。

成都市枣子巷(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家人曾住在枣子巷13号院子,拐进老院子东看西望,老旧的楼房依然,仿佛看见当年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的身影,似乎听见孩子们欢笑的声音。那些过往仍然清晰,还记得带孩子们去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场踢球或者跑步;清晨和母亲一起拎着篮子去菜场买菜;晚上和家人一起散步,从街头走到街尾,逛夜市,看街景。在成都,我最熟悉的街道莫过于枣子巷了。

在这条街上有个小菜场,里面有个小店白家肥肠粉,味道正宗,汤厚味美,每次来都要去吃一碗。逛到原来的菜场,一堵墙挡住了去路,问了一下门口的大姐,说是菜场大门改在街的另一边了,要从街尾绕一圈进去。

谢过大姐后,沿街绕了一大圈到了菜场,一进去犹如见到故人一样亲切,那些老铺子还在,临近中午还是熙熙攘攘,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菜场虽小,但商品齐全,各种吃的和日常用品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鲜肉、鸡鸭鱼,还有卤肉等熟食,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令人垂涎欲滴,人间烟火味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以前经常光顾的活杀鸡鸭的老店门前经过,停下脚步张望,没见到记忆中那个笑容可掬的店主老头,老板是个年轻人,正忙活招呼顾客,或许是以前老板的后人,也或许是换了老板。

逛完菜场,来到街口老字号白家肥肠粉店找位置坐下。据说这家店在这里开了20多年了。来吃粉的人排成长队,等了20多分钟,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那口肥肠粉。回来的路上,看见街上有家宜宾燃面,店里客人还不少,我们宜宾的燃面也在这条老街占有一席之地。世事变迁,老街英姿勃发在时光中与时俱进。

一座城市的老街都有它的脉络和前尘往事,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当地人生活的影子,就如枣子巷这条普通的街道一样。枣子巷仍然活色生香,来往的行人,喧嚣的菜场,安静的绿植花卉就是枣子巷的日常。每次来用脚步丈量这条老街,总有一种情绪在心里涌动。一些陈年旧事随岁月流转而淡却,物是人非的感觉油然而生。

成都市枣子巷(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成都有很多像枣子巷一样的街道,一条条巷子是老成都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的散文,一幅古雅的画卷,在逝水流年中静静地飘荡着祥和安宁悠长的韵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燕(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静听花语》)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