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治蜀之道在于审时度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06 16:06:5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工作中对“势”的把握!

在四川历史上,治蜀者极为讲究因势利导、审时度势,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当属这方面的杰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折射出前人治蜀的深邃眼光和卓越智慧。

这幅悬挂在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的楹联,向来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到武侯祠视察,就在此联前驻足观赏,沉思良久,反复品读联语的微言大义。邓小平同志也曾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

赵藩(1851—1927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总纂《云南丛书》等书籍。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所撰成都武侯祠这副名联,因其富含哲理,寓意深刻,推出后为各时期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争相传颂、研读品味。

上联:关键词“攻心”。“攻心”二字出自《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相近。

这个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攻心”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并娴熟运用于平定南中的“七擒孟获”中。

下联:关键词“审势”。集中阐明只有通过调研,对形势、特点有了准确判断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注定要失误。赵藩认为,在“审势”以“治蜀”方面,诸葛亮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要学习“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之先例,即应先施恩惠,放宽刑罚,以收人心。但诸葛亮通过对蜀地形势的深入分析,却得出了与法正相反的结论。

他在著名的《答法正书》中指出,刘备入蜀与当年高祖入咸阳所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秦朝政苛,高祖法宽,故能顺应人民的意愿,从而促进国家安定和生产发展。但蜀地统治者刘璋原本就暗弱,以致形成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豪强专权自恣的散慢局面,如再对他们一味施行恩惠,只会纵容姑息,促使其气焰愈来愈烈,不知什么是君臣之道了。

对此,只能“威之以法”“限之以爵”,方能让人感到恩惠之不易、禄位之可贵,从而令上下有节,人人守法,以达到社会安定、国家大治之目的。

因此,诸葛亮对蜀中反叛势力的镇压毫不手软,对一些违纪官员的处理也十分果断。而蜀国经过诸葛亮这样一番严刑峻法治理之后,不但没有发生大动乱,反而出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陈寿语)的社会景象。而对诸葛亮本人,也是“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当前,我省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深刻认识新时期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四川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势”,我们才能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态势,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