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志鉴编修】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如何突出地域特色——以4部中国精品年鉴和《东方年鉴》为例

作者:杨 帆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3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3-08-23 15:36:47 浏览次数:589 【字体: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如何突出地域特色

——以4部中国精品年鉴和《东方年鉴》为例

杨 帆

摘 要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一部年鉴保持独立性、增强可读性的关键。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准确、充分地增强年鉴地域特色是提升年鉴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中国精品年鉴的客观要求。《连云港年鉴(2019)》等4部中国精品年鉴,充分把握地域上的差异性、特殊性,将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融入框架设计、专题组图、记述内容、封面设计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展示地域特色、丰富记述内容、增强可读性的作用,值得广大年鉴工作者深入研究借鉴。

关键词中国精品年鉴 地域特色 可读性

年鉴的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方面年度变化的集中客观反映。彰显地域特色是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官书的基本功能,也是保持自身独特性和生命力的关键,能否突出地域特色是衡量一部地方综合年鉴优劣的重要因素。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应当充分考虑其地域的差异性、特殊性,把握地域内所涵盖的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特色,展现地域独有文化特质,让读者充分领略与众不同的人文风情。

“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的举办,让全国广大年鉴工作者有了一次“读、学、编”相结合的亲身体验。《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4部推荐品读的中国精品年鉴,无论是框架设计、专题组图,还是分条记述大事要事特事、封面设计等方面,均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年鉴工作者为突出地域特色所付出的心血,为今后的年鉴编纂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借鉴。笔者通过对比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内容设置,并结合《东方年鉴》的编纂实践,从框架设计、专题图片、记述内容、封面设计4个方面对如何突出年鉴的地域特色进行探讨。

框架设计体现地域特色

年鉴的框架,好比风筝的骨架。风筝的骨架可以起到固定、支撑整个风筝的作用,而年鉴的框架则是承载年鉴内容的主体。每个市、县、区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政府中心工作重心各有侧重,所以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时,框架设计不宜全盘模仿其他精品年鉴,而应当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对应。“沿海城市年鉴框架结构就要具有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对应的特征,产业聚集城市的年鉴框架结构就要具有与城市产业发展格局相对应的特征,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城市年鉴框架结构就要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优势特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城市年鉴框架结构要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特征。”

4部中国精品年鉴中,《北京朝阳年鉴(2020)》和《孝义年鉴(2020)》设置“社会生活”类目,《长沙年鉴(2020)》设置“人民生活”类目。通过考察以上3部年鉴的框架设计,便能感受得到编纂者有意识地将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展现出来。尽管框架设计上存在共性,但从类目下所设置的不同分目及条目来看,所承载的内容又不尽相同。例如,《北京朝阳年鉴(2020)》“社会生活”类目下设“居民收支”“民政”“社会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业”“社会保障”“民族宗教”“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会活动”“慈善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分目,记述北京市朝阳区的民生状况;《孝义年鉴(2020)》“社会生活”类目下设“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事业”“拥军优抚”“社会事务”“残疾人服务与保障”等分目,记述孝义市人社、民政等部门主管的跟民生相关的事务;《长沙年鉴(2020)》“人民生活”类目下设“人口家庭”“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移民开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等分目,着力反映长沙市的民生状况。其中,《北京朝阳年鉴(2020)》在“社会生活”类目下设“精神文明建设”分目,此做法虽算不上创新实践,但该分目下设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联盟”“‘我心中的2020’作品征集展演”等条目,又着实让读者领略到了不一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文化部类是地方综合年鉴较容易突出地域特色的部分。4部中国精品年鉴中,《北京朝阳年鉴(2020)》“文化”类目下设“文化创意产业”分目,围绕“百园工程”培训、文创产业博览会、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论坛、索尼音乐人入驻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培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逐条记述,让读者大开眼界。《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则在“文化”类目下设“社会科学”或“社科研究”分目,系统地记述本市的社会科学相关工作与活动,尤其是《连云港年鉴(2019)》“社会科学”分目下设“《西游记》文化研究”“徐福研究”“‘连云港学派’建设”等条目,这种设置别具特色。然而,一些县区级综合年鉴仍然存在未将社会科学纳入主体框架的情况。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相关文化主管部门未提供详实的资料,实则是统稿者的失误。针对相关问题,提前加强与文化主管部门的有效沟通,主动索要相关资料是今后应当着力去做的事情。

经济部类在地方综合年鉴中的分量较重。4部中国精品年鉴中,《连云港年鉴(2019)》将“海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设置为类目的做法较为新颖,使读者通过目录便能很直观地联想到“山海港城”的经济发展状况。该做法值得全国濒海城市综合年鉴学习借鉴。联想到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如火如荼,海南省各市县综合年鉴已将“自贸港建设”升格为类目,与《连云港年鉴(2019)》的做法异曲同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每个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扶贫力度自然有别。4部中国精品年鉴在记述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分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孝义年鉴(2020)》设“脱贫攻坚”类目;《长沙年鉴(2020)》在“人民生活”类目下设“脱贫攻坚”分目;《连云港年鉴(2019)》在“乡村建设”类目下设“精准扶贫”分目;《北京朝阳年鉴(2020)》未将脱贫攻坚纳入框架,只是在“人民生活”类目下的各分目中分散记述社会救助相关内容。通过4部中国精品年鉴对扶贫工作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有一个初步判断。同样,海南省各市县均将脱贫攻坚列为政府中心工作之一,有的市县在编纂综合年鉴时也有意识地将扶贫工作升格为类目来记述。可见,实事求是地记述,不刻意回避,便是展现特色的最好方式。

此外,将与其他地方相比别具特色的政府中心工作升格为类目,也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如《连云港年鉴(2019)》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类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这一方面,《东方年鉴》编纂人员也有着一定的实践体验。东方市从2017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每年都坚持设置“‘三创’工作”类目来记述。2020年东方市成功创建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后,又将“‘三创’工作”的内容调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及全国生态示范市,但仍然保留“‘三创’工作”这一类目。

专题图片展示地域特色

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到今天,通过卷首专题图片充分展示地域特色已成为一种共识。有的编纂者习惯将地域特色图片融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记述内容,有的编纂者则直接设置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卷首专题图片,供读者清晰直观地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通过品读4部中国精品年鉴,可以看出编纂者们在卷首专题图片的编排上下了功夫。从挖掘地域特色的重心来看,4部年鉴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例如,《孝义年鉴(2020)》通过“旅游休闲度假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专题来展示孝义市生态建设成就;通过“体育盛事”“非遗传承”“旅游盛景”“文化掠影”等专题来展示孝义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长沙年鉴(2020)》通过设置“夜经济”专题,展示长沙城市之夜的魅力,从侧面讲述长沙人民的安居乐业;通过“老照片”专题来讲述新中国70年来长沙市发展变化的故事,令读者印象深刻。《连云港年鉴(2019)》所选录的每一张图片,几乎都是围绕着连云港“生态、智慧、健康、文明”的城市建设成就,向读者释放出“山海港城”的无限魅力。通过设置卷首专题图片来缅怀执勤时不幸去世的开山县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借此歌颂“最美奋斗者”“人民楷模”。相对而言,朝阳区属首都北京的一个区,因地理上的特殊性注定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北京朝阳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的设置扬长避短,通过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助力冬奥”“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友好往来”等专题,传递积极、阳光的居民生活。

随着年鉴事业的不断发展,卷首专题图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需求随之增长。所以,图片资料的来源成为年鉴编纂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东方年鉴》在2019年改版前,都是依靠各供稿单位及宣传、文旅、电视台等部门提供图片,可以选择的内容较为有限,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供稿单位并未养成收藏图片的习惯,也缺乏相对专业的摄影者;二是宣传部门的宣传项目几乎都是外包,自己很少收藏适合收录于地方综合年鉴的精美图片;三是地方电视台虽然逢大型活动必到场,但侧重于录像而非拍照,能提供的照片也不多。

实践证明,有计划地提前准备图片,比临时搜罗照片更行之有效。《东方年鉴》自2019年改版后,在征集图片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加强与本地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合作,提前一年邀约摄影家们对年度自贸港建设相关的大项目开工及大项目签约进行跟拍;对各种晚会和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现场进行跟拍;对黎锦文化相关的织锦活动、传承等进行深挖;对花梨文化相关的基地、木器等进行深挖;对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元素进行深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好照片难求”的问题,设置能够充分展示东方特色魅力的3幅卷首专题图片,即“生态东方”“中国黎锦之乡”“花梨之乡”。其中“生态东方”专题围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热带滨海城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内容选图,充分展示东方市作为“康养天堂”的魅力;“中国黎锦之乡”专题充分挖掘黎锦纺织技艺传承、保护等主题;“花梨之乡”专题不断深入挖掘,包括花梨种植基地、花梨木器、花梨文化活动等,向世界展示东方花梨文化,传递“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数东方”的理念。

近年来,在卷首专题图片前增设一面“荣誉墙”也成为一些地方综合年鉴展示地域特色的方式之一。例如,《长沙年鉴(2020)》设“长沙荣誉”,特别展示2019年长沙市所获得的全国性荣誉,诸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等;《孝义年鉴(2020)》设“城市名片”,记述孝义市在全国经济、科技、小康指数等方面的排名,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尽管二者所取的标题不同,但通过荣誉墙展示地域特色的做法,显然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记述内容突出地域特色

一部好的地方综合年鉴,条目所记述的内容除了具有共性外,还应当具有各自的个性。过去供稿单位交来的稿件大多是各单位或部门所开展的日常工作,动态内容记述较少,甚至有将往年所开展的工作总结稍稍修改一下数据便拿来交差,而年内新开展的工作被忽略,往往导致共性有余,个性不足,地域特色自然难以体现出来。另外,在具体年鉴编纂过程中,由于供稿单位撰稿人员经常更换,新来的撰稿人员往往把握不住“大事要事特事”标准,所以各供稿单位在提交年鉴稿件的同时,若能一并提供该单位年内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结报告,再由统稿人员来把握入鉴的尺度,这样基本上“大事要事特事”就不会遗漏。

通过记述内容来突出地域特色,每部中国精品年鉴的记述各有差异。《长沙年鉴(2020)》有一个做法很值得借鉴,即在个别条目记述结束后,增加相关阅读延伸内容。如“文化”类目“文化遗产保护”分目,在介绍完概况后,增设一条延伸阅读——雨花非遗馆“非遗+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地方综合年鉴的“教育”类目基本上都会围绕教育行政、师资队伍、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相关内容来记述。然而,《北京朝阳年鉴(2020)》在“教育”类目下设“素质教育”分目,再围绕年内所开展的科技进校园、校园体育、校园社团、校园劳动教育等相关活动进行逐条记述,这种创新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年鉴编纂过程中将一些传统地方特色产业收录进去,同样是突出地域特色的一大加分项。如《长沙年鉴(2020)》“工业·建筑业”类目下设“烟花爆竹业”分目,围绕政策调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市场开拓、国际花炮文化节、花炮“技艺匠人”评选等活动与烟花爆竹相关的生产经营及相关文化活动情况进行逐条记述。“2019年,浏阳市烟花爆竹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41.1亿元”,其中,“‘浏阳花炮’文化品牌价值为1071.4亿元”。《长沙年鉴(2020)》“商贸服务业”类目下设“居民服务业”分目,虽然并非独创,但结合其具体内容来看,对“长沙米粉”和“大众点评必吃街落地”的记述,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条目所记述的内容能彰显地域特色外,“特载”或“专文”也能突出地域特色。例如,《北京朝阳年鉴(2020)》特别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受阅女民兵代表张晓菲在“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网上主题团日活动中的宣讲专文《以身许党许国付出无悔青春》,而不再刊载各种年度总结报告,让读者耳目一新;《连云港年鉴(2019)》特载守岛卫国32年的“最美奋斗者”王继才,进一步彰显“山海港城”的人文之美;《长沙年鉴(2020)》特载长沙市乡村振兴战略等各项工作纪实,这种做法也独具特色。《孝义年鉴(2020)》依然采用传统记述方法,特载市委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开篇,虽然不能说这种传统记述方法便是错误的,但特载或专辑后的“市情概览”中还会记述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内容,由于相关材料都是从党委和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提炼而来,显得有些重复。

封面设计浓缩地域特色

封面是一部地方综合年鉴的门面。拥有与众不同的封面设计立意,便能通过视觉上的第一印象,让读者产生想要翻阅的欲望。所以,设计一版能够高度浓缩地域特色的封面尤为重要,而且这种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也应当长期保持。

通常,精品年鉴的封面图案设计都很简洁、淡雅,寥寥数笔便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封面除了图案设计简洁外,还多采用凹凸压印工艺。例如,《连云港年鉴(2019)》封面所设计的图案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的标志,充分浓缩一座港口城市的历史人文精华,地域特色浓郁。《长沙年鉴(2020)》的封面图案选择的是古城城楼天心阁,属长沙市重要名胜之一,同样具有地域特色。《孝义年鉴(2020)》的做法又有不同,直接压印出“孝义”二字,让人不禁联想到该市推崇的“忠孝节义、行孝重义”文化。相较上述3部年鉴而言,《北京朝阳年鉴(2020)》压印于封面的图案是结合政区图来设计,较为简洁,也能一定程度上引发读者的联想,但在传递编纂者的设计立意上,引起读者共鸣的效果相对要弱一些。当然,精美的装帧也需要经济条件作为支撑。《东方年鉴》在封面设计思路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坚持走“中国黎锦之乡”的民族特色之路,每年在封面上保留黎族大力神图腾和甘工鸟图腾。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进一步实施更改封面设计的计划也面临压力。

结 语

能否彰显地域特色是衡量一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年鉴编纂过程中应予以更多关注。通过品读4部中国精品年鉴,感受其与时俱进的编纂理念,遵守年鉴编纂的有关规范,体现年鉴特色与可读性的具体做法,特别是其通过框架设计、卷首专题图片、内容记述、封面设计等多方面的实践创新来突出地域特色,为打造地域特色浓郁的高品质年鉴提供借鉴。要将突出年鉴地域特色的理念融入年鉴编纂全过程,充分考虑其地域的差异性、特殊性,了解地情、分析地情,并结合年度重点工作,通过多种体裁与形式展现地域独有的文化特质,打造响亮的地域文化名片。要从发挥好年鉴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角度认识突出年鉴地域特色的重要作用,一部饶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综合年鉴既是该地域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又可作为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的重要教材,还可为该地域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相关资料支撑。综上所述,突出年鉴地域特色是一部高品质年鉴的必备要素,要将这一理念融入年鉴编纂实践中,并在编纂年鉴的同时思考如何发挥好年鉴的功能,如此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更多能够体现年鉴地域特色的办法和途径,不断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和水平,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杨 帆(男,海南省东方市人,东方市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方志学、年鉴学)

来源: 《中国年鉴研究》2023年第2期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