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读志用志>详细内容

关于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功能探索

作者:谌 倩 来源:成都年鉴社 发布时间:2017-05-12 16:30:00 浏览次数:1242 【字体:

内容提要:城市年鉴应顺应时代要求,与互联网融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多媒体等新技术,以软硬件平台和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建成高效共享、升级互动的网络年鉴编纂服务平台,同时在年鉴编纂内容选择和安排、编辑加工和手法等方面创新,实现网络年鉴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的时代要求。本文拟就地方综合年鉴网络功能作一探讨,求教于年鉴界同仁。

关键词:年鉴目录书、数据挖掘、元数据、分类规范、私有云

一、概述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地方综合年鉴事业的发展进入政府主导、依法编鉴的新时期。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政府主办的公共文化产品,成为公共信息发布窗口,具有公共信息传播功能。近年来,中国进入新常态,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国家级“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一切领域都处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城市年鉴也不例外,理应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潮流,走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十五次全国城市年鉴研究会提出了新常态下城市年鉴的转型和创新,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研究确定七家单位作为首批创办“网络年鉴”的试点单位。要开展“网络年鉴”工作,就要搭建好网络平台。建设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是一个创新课题,要得到政府的重视,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方能组织实施成功。下面就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探索,做一个简单介绍。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依托软硬件系统环境以及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基于云架构的基础设施为系统应用提供所需要服务器、网络、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支撑环境。通过开发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实现年鉴资料收集、整理、编纂、传输、注册、审核、发布、检索、交换、使用、存储、清理和资料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自动化,提升年鉴业务处理能力及管理水平;采用非结构化信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的编辑、存储、检索及开发利用,使年鉴、地情资料的编辑整理工作网络化、流程化;实现年鉴资料的在线共享、为公众提供年鉴、地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的浏览、查询、分析、开发利用等服务,提升年鉴工作的形象宣传和服务能力。

二、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功能探索

网络年鉴的框架设计应与“纸质年鉴”一致,先于“纸质年鉴”发布,网路年鉴资料更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方便开发利用、互动性和时效性更强,但如何解决目前网络年鉴建设面临的5大问题有待探索。

第一、如何加速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元数据加工 目前日常处理的文档资料大部分都是非结构化的,针对每天大量增加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公文、零散的文档(word、excel、ppt等)、资料(文本、音频、视频等),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大量堆积的非结构化数据无法有效的存储和检索利用。这些散落分布在政府门户网站、内部信息系统、OA系统、个人硬盘、光盘等不同的地方,利用人工方式一条条拷贝和录入,然后逐条人工提取元数据显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应该采用搜索技术、自动信息抽取和人工校对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信息雷达系统自动搜索采集公开信息资源,并借助于自动信息抽取技术抽取信息的相关元数据,包括概述、机构、所属主题等等,自动入库,进入元数据管理中心进行人工校对,然后审核发布,大大提高了海量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元数据加工效率。

第二、如何快速发布信息资源 重视发布的信息公开渠道,建立起城市网络年鉴网站、微信工作平台,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手机、信息亭、阅览室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公开渠道,逐步实现城市网络年鉴随时随地的获取,充分体现公正、公平、便民的信息公开原则。同时,网络年鉴可以将公开信息按照不同的分类(主题、题材、年份、内容服务对象、机构、信息类型、场景及业务等分类。),自动产生成可印刷的纸质书,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印刷出城市年鉴目录书。

第三、如何建立信息的审核监管机制,保证公开信息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公开信息的安全性,建立信息的审查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城市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应建立审查监管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包括:用于信息发布审核的工作流引擎,满足多部门分布式维护的权限管理机制,用于业务处理审计追踪的统计分析、审计日志功能等。通过这些功能,可有效保障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如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网站发布系统的“一键式”信息交换需求,如何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之间“核心元数据”的交换等等问题。如通过XML数据规范,底层提供XML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方便的实现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应用。

第五、如何遵循元数据、分类、编码、文档格式、数据维护管理规范、业务流程规范、信息分类规范、专业术语等标准规范 目前,网络年鉴服务平台的分类与著录规范可以依据GB/T 21063.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规则》、GB/T 21063.3-200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等相关标准,部分相应规范还有待补充。同时,网络年鉴服务平台的元数据定义、分类、编码规则都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根据规范细则出台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按需扩展。

以上五个问题讨论后,下面进一步从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内容总体规划进行探讨。

网络年鉴服务平台将建成一个集信息平台,服务平台为一身的综合网络系统。第一阶段,立足业务,搭建数字化工作平台。首先建立内部编修业务系统,即在编纂单位建立基于内部局域网的基础资料收集、辅助编辑、OA系统,实现年鉴组稿、编辑、审稿、排版、文稿传输和管理等工作环节的数字化;其次建立年鉴网站,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年鉴网站应当具备与读者交流互动、对作者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宣传推荐年鉴产品、承载内部在线年鉴、历年年鉴检索和比对、音视频展示、各种统计饼图和示意图展示功能等;最后建立微站、微信、移动互联、留言薄、微博在线交流及论坛功能,为用户搭建起更为快捷的互动沟通渠道。同时,在设计上要充分分析城市年鉴现有资源和信息化状况,综合考虑网络年鉴体例。第二阶段,立足数据,建立年鉴内容资源数据库。包括书籍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图片管理系统,媒资管理系统,期刊管理系统、资源加工平台,数据交换支撑平台等建设,同时对年鉴文本、音视频、图片、多媒体资源等进行开发利用。第三阶段,立足资源,深化价值。引入搜索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线分析、辅助决策、信息资源建设智能高效。第四阶段,立足服务,面向社会。推送信息到相应服务对象,私有云,全面服务。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实现年鉴编纂自动化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公众,推出公众在线编鉴,年鉴编纂者提供体例规范、框架、样条等,作者自己补充,从而实现年鉴编纂和利用一体化。

参考资料

1、《GB/T18493-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2、《ISO/IEC 17799信息安全管理》

3、《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4、《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5、《GB 8566-88软件开发规范》

6、《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7、《GB/T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8、《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规则》

9、《GB/T 21063.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作者简介:

姓名:谌 倩

出生年月:1981年4月

性别:女

籍贯:四川省眉山市

现供职单位全称:成都年鉴社

学位:学士学位

来源: 成都年鉴社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