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10-20 18:31:06

史官的风骨

作者:廖华玲 来源:《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发布时间:2017-05-16 16:01:00 浏览次数:3981 【字体:

我国的史学年代悠久,其历史文献卷帙浩繁,绵延不辍,有“左史纪言,右史纪事”之说。其实,“史”一开始并不是指哪本书,而是指人,就是那些从事历史记载的史官。《文心雕龙·史传》中就写道:“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

手执狭长竹片制成的简册,认真记录着史料,这些搞历史的都是啥官?司马迁回答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在商、周时代,观测天象、算卦之人不是坐在背街小巷摆摊的风水先生,而是非常有权威的人士,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因为国家摊上大事,帝王都要问卜,好化解吉凶祸福。可见,行封建迷信的人在那时位高权重,史官呢,地位同他们差不多,是个大官。

自古多文人而少良史,史官的文字就是历史的借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重视历史,让人们对史官非常敬畏。才、学、识,乃史官必备,“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更重要的是,当史官,就要心术正,著书要有史德,风骨可鉴。

《左传》中,提到当时晋国的重臣赵盾得知晋灵公要杀他,于是连夜逃走。赵盾的族人赵穿不满,把晋灵公杀了。之后,赵盾回来,立了晋成公。晋国的史官董狐,记录这段历史时,就写“赵盾弑其君”。赵盾分辩,灵公不是我杀的。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结果仍以“赵盾弑其君”记载于史。为此孔子赞董狐是“古之良史”。无独有偶,《左传》还有一个故事,说齐国的大臣崔杼杀了国君,齐国的太史秉笔直书,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把太史杀了,并一连杀了他的两个兄弟,而太史的第三个弟弟又接着写下去。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民族英雄文天祥也以史为镜,在《正气歌》中吟诵:“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史官,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必须公正,是什么就写什么,不能隐讳事实真相,“直笔”才能治史,这也是为官的风骨。然而,为了政治需要,为了个人利益,有些史官伪造历史,篡改历史,贻害后人。《北齐书》记载,北齐人魏收作《魏书》,凡是与魏收意见不同的人,即使好事一大堆,魏收也有意不写。谁敢在魏收面前耍态度,一支笔,贬斥一下,就要背历史的黑锅。后人将《魏书》称之为“秽史”,被历史所讥讽。

当然,古代的史官不可能脱离统治者的意志和社会局限,但如果他的人格品质高尚一点的话,其写的东西往往比较接近客观事实,给后人留下一份可以借鉴的历史。史官的笔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们既在写历史,也在书品德,“对己清正”便可以“对史公正”。

史德,是史官的风骨。以史为鉴,以史官为鉴,可知“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不管你才有多高,官有多大,钱有多多,如果少了“德”这根骨头,你是立不稳身子的,早晚要趴下。

来源: 《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