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5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63期(总第795期)

发布时间:2025-07-11 08:36:39 浏览次数:149 【字体:

【市州动态】

成都市积极构建方志人才强基矩阵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通过构建多元队伍、依托项目培育、强化系统骨干建设等举措,形成专业梯队有序衔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方志人才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构建三支队伍,拓宽人才汇聚渠道。成都市地方志办突破体制机制局限,于2022年提出建设地方志编修者队伍、专家队伍、企业家队伍的创新思路。以市地方志学会换届为契机,面向社会各界招募会员,重点吸纳跨行业、有专业素养且热爱地方志事业的人才。目前个人会员已达200,聚集文化企业近20家,形成覆盖多领域的人才网络。组建专业修志力量,针对基层修志领军人才短缺问题,组建40余人的镇村志总纂队伍,直接参与基层志书编纂工作,有效填补了基层修志的人才缺口。打造新媒体传播梯队,围绕政务新媒体建设需求,建立稳定的供稿队伍,推动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百万,形成兼具专业素养与传播能力的人才集群。

以项目为纽带,激活社会人才资源。近年来,成都市地方志办跳出编制内选才、系统内育才的传统路径,通过重大项目合作发现和培育人才,构建项目引才、项目育才的良性机制。在重大志书编纂领域,与成都传媒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成都全面小康志》编纂。依托传媒集团的专业人才和行业资料资源优势,挖掘并培养出一批具备重大题材驾驭能力的修志骨干,组建一支高水平编纂团队,为高质量完成志书编纂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在校地合作方面,与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携手开展文化读本编纂、口述史采集等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培育起一支专业的方志理论研究队伍。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举办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文化活动、开发历史文化精品丛书等多样化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方志事业,逐步构建起涵盖专业人才、高校师生、社会志愿者等多层次的人才储备体系,为方志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强化系统内功,培育本土骨干力量。为夯实地方志工作的核心支撑能力,成都市地方志办着力构建本土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人才建设从借智借力自主培育转变。建立专家库赋能专业工作。2024年成都市地方志办联合地方志学会组建成立首批66人的全市地方志专家库,通过志书评审、地情读物编纂等实践,推动专家资源与地方志业务深度融合。创新采用全国全省专家+本土专家协同模式,以百余个镇村志编纂指导、国家及省级精品年鉴创建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培养一批既能深耕本土文化、又具专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专家资源向本土人才培育的有效转化。锻造系统业务骨干队伍。聚焦锻造中坚力量,加强系统内人才梯度建设,从各区(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在编年轻干部中遴选28人组建全市地方志系统业务骨干队伍,通过参与修志规划制定、重大志鉴审读等工作,以实战化培养提升其统筹规划与业务指导能力。近三年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实现系统内人才能力的整体跃升。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泸州市组建党史地方志专家库

20253月,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荐泸州市党史地方志专家的函》,吸收党史地方志系统以外力量,组建泸州市党史地方志专家库。通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集体研究等流程,63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张志敏等37名同志为泸州市党史地方志专家智库专家。

(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西昌市积极推进镇村志编纂

西昌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多措并举推进乡镇(街道)志、村(社区)编纂。

坚持科学谋划。西昌市委、市政府印发《西昌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方案》,明确坚持因地制宜、先点后面,以乡带村,分期分批,按照工作计划、完成时限等,科学谋划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进度,充分调动各编纂单位积极性。

落实经费保障。市财政局特设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专项经费,按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编纂工作,各编纂单位完成终审验收并出版发行后,乡镇(街道)志每部奖补10万元、村(社区)志每部奖补8万元,同时将编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

严格质量把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聘请省、市(州)名镇名村志编修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库一对一开展审查指导,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以及志书编纂的组织协调、督促、培训、出版等工作,不断加强质量建设。

构建督导体系。构建市级督导+乡镇统筹+村级落实工作体系。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督导小组,定期对编纂乡镇、村志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查,核实志书编纂进度,共同解决编纂工作中的问题,对编纂进度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确保工作安排落地落实,有序推进。

统筹破题难题。针对督导过程中发现很多编纂单位面临镇村志编纂耗时长,资料收集难,专业人才欠缺,志稿质量不高,书号紧张等共性问题,统筹各方资源多形式解决。一是定期举办镇村志编纂业务培训会,通过外引+内培构建专业人才矩阵,邀请知名志书编修专家和具有丰富基层修志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讲解,提高编纂人员业务能力。二是推荐当地专家学者、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的修志队伍,采取内部挖潜和外聘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为镇村志编修提供人才支撑。三是适时召开交流总结会,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是积极主动对接新闻出版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电子书号等方式加快出版进度。

(西昌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简阳市实地开展三线建设资料收集工作

5,简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组织编纂团队深入走访多家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实地查阅、口述访谈与资料互证三结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编纂《三线建设在简阳》夯实史料基础。

实地调研深挖工业遗存。深入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川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重点企业,查阅厂史档案,系统梳理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拍摄厂区现存的生产设备、工业设施及建筑风貌,积累大量图文素材。

口述采集保存历史记忆。通过与三线建设亲历者(老领导、老干部、老职工)面对面交谈,唤醒他们对建厂历史、重大事件、生产场景、典型人物的鲜活记忆,系统还原简阳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建设者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艰苦历程和工业成就。

交叉互证确保史料真实。依托地方志书、企业档案、历史文书等原始资料,对收集到的人物、事件、场景进行交叉核验,确保时间、事件、人物准确对应,提升资料的可信度和完整性。

简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63期(总第795期)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