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邱新立同志在全国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业务研讨会、第二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 (2017年5月13日)

来源:中国地方志网 发布时间:2017-05-19 08:4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志们:

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夜访成都宽窄巷子时,指出应该把过去的历史资料、成都志,特别是有关宽窄巷子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克强总理的讲话,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之后,我们在宽窄巷子附近召开这次会议,推进地方志质量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下面,我对会议作一个简要总结。

f5a0f60b29224036a2f519c5dd4628bd.jpg

一、会议的总体评价

大家都知道,近日,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八部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专栏19“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中明确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修,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纲要》涉及地方志“志、鉴、史”三大基础工作,并再次对地方志三大主体工作予以明确。这是继201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后,又一次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之中;又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地方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发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地方志现在越来越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地方志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可以毫无争议地说地方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责任的巨大、任务的艰巨,认识到社会越关注我们,对我们的期望值越高,对于我们工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对于地方志成果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所以我们今年组织一系列会议,就是要推进质量建设,加快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就地方志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通过解剖政治部类编纂以及资料长编编辑这两只麻雀,以点带面,来推进地方志质量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二轮志书编纂质量,加快地方志质量建设,确保有质有量完成《规划纲要》任务显得非常及时,极为重要。根据大家的反映,这次会议达到了统一共识、明确要求、把握重点、交流经验、互学互长的预期目的,是一次成功的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就是“实”。一是内容充实,非常丰富。围绕政治部类编纂,有史学专家授课,有方志专家评议;有分组评议,有经验交流。围绕资料长编编辑,有相关制度讨论,有工作经验交流;有大会发言,有分组讨论。会议安排非常饱满。二是内容实在,非常实用。譬如在今天的大会交流环节中,吉林省分享了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续志资料长编工作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如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资料长编工作的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规划,明确资料长编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进度表等;浙江省分享了“《浙江通志》编纂信息系统”,这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一个很好尝试。大会交流发言之后,马上就有代表建议推广“《浙江通志》编纂信息系统”,可见这些经验非常实用。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很多实用的经验都没有来的及充分交流。会后,大家可以通过“经验交流材料汇编”深入学习,仔细体会。可以说在交锋讨论中,大家对资料工作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在交流互鉴中,看到了自己不足,学习到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

9425c7ddb90e4057a259d3a319258b98.png

二、目前的工作安排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这里,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更有质量上的要求。不仅要高质量完成“两全”目标,而且要形成“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重中之重,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中指办关于地方志质量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安排。

我认为,要搭建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以《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可以说,目前地方志事业这座大厦的核心框架,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搭建好。《条例》从法律层面解决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支柱;《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从业务层面明确了地方志产品的质量标准,这是核心;《规划纲要》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对地方志进行了顶层设计,这是框架。所以说,当务之急就是围绕“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系列制度建设,不断添砖加瓦,完善局部。这就要求我们分门类、分步骤建立相关质量规定,要梳理组织发动、资料搜集、志稿编写、总纂统稿、审核出版、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上都制定相关制度、建立质量标准。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编辑志书资料长编的若干要求(征求意见稿)》《地方志资料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是关于推进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制度。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进一步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完善,争取尽快出台。在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启动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准备不足。这一次,我们一定要稳扎稳打,在充分总结第一轮、第二轮志书编纂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涉及事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和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两大工程为载体,狠抓志鉴编纂质量,通过打造精品来促质量;同时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为龙头,紧抓名街志、名酒志、名山志、名水志等系列工程,通过创新工程来促质量,推工作;以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审为载体,通过评优来促优促质量。

再次,我们打算以教材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学科建设,通过对地方志认识的不断深化,夯实地方志质量建设的理论基础。目前,我们正在酝酿启动教材体系建设,准备组织发动系统内外力量,推出核心地方志教材。到2020年,要建成地方志的成果体系,主要有:“两全”目标成果、地方史成果、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成果、教材系列成果、《中国抗日战争志》暨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成果、制度成果等,形成规模效应,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此同时,我们继续抓培训,通过抓志书、年鉴、期刊、信息、方志馆等一系列培训,来提升地方志队伍素质水平,不断强化地方志质量建设的人才保障。

在整个工作安排中,我们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通过稳扎稳打,确保质量建设工作有顶层设计,有规范要求,有保障措施,有人才队伍支撑,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3faba1f5259f41c3a77eedf07bb3c8f7.jpg

三、把握要求,做好地方志质量建设工作

要切实做好地方志工作,确保在2020年前建立健全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认识决定行动,认识上不去,行动就跟不上。这是决定地方志质量建设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首先,关于质量与进度关系的认识。大家都在说,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大家都在强调质量意识,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关于质量的认识还是不够,还是没有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去认识。近几年,我们比较关注进度,但一些地方一味强调进度,不自觉忽视了质量。我们应该在抢进度中保质量,在保质量中抢进度。质量是本,进度是硬任务,两者都要重视。其次,关于质量与资料长编关系的认识。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开展以来,关于资料长编是否有必要编写,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全国的摸底,我们发现情况很不乐观,很多地区为了抢进度,已经不编资料长编。资料长编是否需要编写,我们可用数据说话,浙江省在审查某个承编单位的志稿时,通过资料长编审查出基本史实错误达200多处。可见,编写资料长编是保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偏废。再次,关于资料长编与志书编纂的关系。在方志系统内,有不少人认为,资料长编就是为志书编纂服务的。这种认识,不说完全不对,但会局限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目前,地方志正处在从一项工作到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地方志也从“一本书”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型。地方志资料长编工作也就不能仅仅只服务于“一本书”,要对地方志的“十业”提供资料保障、质量保障,要服务于地方志事业的方方面面。所以,资料长编非常重要,不仅支持编史修志编鉴,支撑“十业”发展,而且其自身就有巨大的史料、学术价值,可以独立存在。

b38fade3996246a280613c9f8aa74682.jpg

第二,要做好质量建设的整体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质量建设也要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同时,地方志质量建设的各环节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就资料长编工作而言,很多地区提到,对于资料长编工作研究不够,对于资料长编的开发利用缺乏系统规划,这就导致资料长编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对此,中指办可以牵头,明确质量建设原则性要求,解决标准、规范等问题;各地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地梳理资料长编等相关工作,制定相关规划,从整体上引领资料长编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既解决如何做,又解决谁来做、何时做的问题。质量工作心中有底、心中有数了,我们开展工作才会心中不慌。

第三,要进一步增强规范意识,强化制度保障。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资料长编等工作的开展随意性就非常大。想做就做,不做也没有关系,这样地方志质量建设也就没有切实的保障。我们只有建立相关的制度,明确相关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标准,并有相应的奖励、考核、惩罚措施,质量建设才不再空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标准,才是具有可操作性,能落到实处的东西。同时,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严肃、审慎,要充分考虑制定制度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第四,质量建设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地方志”不断深化,地方志质量建设也迫切需要新技术的支持。譬如,“《浙江通志》编纂信息系统”就是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保障志书质量的范例。同时,还有理念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对于我们提高质量建设的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譬如,如何将资料长编工作与年鉴工作统一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等等。可以说,只有创新,地方志的质量建设才能永葆生机。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总结,做好经验推广工作。中指办将尽可能汇集大家意见,并进一步梳理这些好的经验、好的建议,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为地方志质量建设夯实基础。各地一方面要配合中指办做好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作为,结合各自实际适时推出相应的制度措施。

b590a6353af048e899a4e40de77d37a6.jpg

同志们,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希望大家充分发扬方志人精神,秉着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善于创新的工作方法,再接再厉,做好质量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在2020年确保省省、市市、县县不仅有志鉴,而且有高质量的志鉴。最后,我代表主办方感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承办这次会议,也感谢大家来参加会议、积极参与。祝大家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来源: 中国地方志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