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国方志动态>详细内容

回望“典籍里的中国”,走进“方志里的中国”

作者:崔唯航 来源: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2-09 10:35:52 浏览次数: 【字体:

回望“典籍里的中国”,走进“方志里的中国”

崔唯航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雅俗共赏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作为其中标杆之作,更是备受瞩目。正如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所说,《典籍里的中国》就是用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让人感觉到愉悦可亲,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让“典籍活起来”。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越绝书》近日播出,在节目里那面穿越时间的镜子中,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与越王勾践。这期节目以杨慎作为沟通古今的人物,由他携手“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我们识读《越绝书》,走进波诡云谲、充满谋略的吴越争霸时代,还以《越绝书》为媒,展现了传承两千多年的地方志编修传统。

af0a38f5332e4106b70b922d78cd74a7.jpeg

以“杨慎”为创新视角

读懂绵延不绝的方志文化

《越绝书》是一部奇书,围绕其成书年代、作者等存在诸多谜团。仅作者就有子贡说,伍子胥说,袁康、吴平说,“非一时一人所作”说等。历史上以杨慎首倡的袁康、吴平说影响较大。也正因如此,本期节目伴随着杨慎的讲述铺陈开来,既合乎情理,又引人入胜。

大家认识杨慎大多是因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是他所写《廿一史弹词》中的“说秦汉”,后由清人毛宗岗置于《三国演义》开篇,遂广为人知。放眼杨慎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其父杨廷和官至内阁首辅,身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他从小也博学多闻,无奈仕途却十分坎坷。流放云南期间,他潜心问学,著述宏富,《明史·杨慎传》中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86c16fd68e2d479eb45edc067b767712.jpeg

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性,对《越绝书》颇有研究。《越绝书》今存15卷,19篇,除首篇序文、末篇跋语外,分列人物、地理、山川、城邑、冢墓等,间采传闻异说。该书杂记吴越地方史事,资料采择广博详实,体例排布自成体系,特别侧重记历史人物,一般被视为地方史书。但因其兼有古国别史、地理书和人物传的内容,并且采用了横排门类的方式,初步显示出了后世方志的一些特色,故明万历《绍兴府志》认为“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具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清人毕沅及其门生洪亮吉在为乾隆《醴泉县志》《澄城县志》所作之序中均称:“一方之志,始于越绝。”

正所谓“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我十分欣慰地看到,无数年轻观众通过《典籍里的中国》,领略到了方志的魅力,加深了对方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为国存史 为民修志

引领观众走进“方志里的中国”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历代修志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存历代旧志8000多种10万余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也是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如《越绝书》之非成于一时一人,学界也多认为方志非成于一时一书。从方志的发展过程来看,方志起源与诸多古籍都有某种渊源,因此,方志多源的观点更符合实际。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方志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汲取营养,逐渐成熟。

fb943f064bf041c7a4c5c39d514a3a71.jpeg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他曾说:“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均有常设修志机构。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两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修1万多部,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3万多部;由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已有3000多种,累计出版3万余部,打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和地情资料库,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全覆盖,开创了一项世界文化史上的盛举。

0fab7073d51c4022a0c3a92fb8a3cde9.jpeg

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五千年绚烂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越绝书》这期节目,我们回望了“典籍里的中国”,知道了“方志里的中国”。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地方志工作者无上的自豪与荣耀。

(作者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来源:光明网

来源: 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