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创新案例>详细内容
2024-05-11 22:48:53

【创新案例】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案例│阿坝州:服务中心大局 汇聚智慧力量 倾力打造“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品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31 14:40:49 浏览次数: 【字体:

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案例

服务中心大局 汇聚智慧力量

倾力打造“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品牌

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当前,社会公众对历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种历史书籍成为畅销书。但地方志作为地方历史的基本读物,存在篇幅长、字数多、专业性强等问题,受众面相对较窄。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提升地方志关注度,拓宽读志用志新路径,全国各地铆足干劲编纂地情丛书。如,杭州市持续推进地情研究,编纂出版“最忆杭州”系列丛书,系统展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魅力;成都市编纂《成都精览》《成都风物》等地情书籍,亮相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擦亮最富特色的城市底色。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持续孕育激发着阿坝方志人的文化自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阿坝州地方志办立足有效服务全州奋力谱写高质量建成“一州两区三家园”新篇章中心工作,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以“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地情研究课题项目为支撑,创新策划并启动编纂“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

坚持高位谋划定准方向。着眼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和2023年阿坝州成立70周年重要节点,在精准解读学习借鉴、充分调研走访论证、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积极争取省州民宗部门智力、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地情研究课题方向,明确实施步骤、成果形式、时间节点、资金管理和成果运用等内容,确保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成品牌。

紧扣主线精心策划选题。围绕“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地情研究这一主线,聚焦推进阿坝州新跨越“五大战略”、70周年发展成就和民族历史文化,通过“面对面”专题研讨、“点对点”收集意见、“手把手”带动提升等方式,拟定门头村金川迁民的历史印记初探、沉睡在记忆深处的国营农(牧)场、文物会说话等12个课题指导方向,找准工作方向和切入点。

严格评审确保优中选优。按照受理申报、资格审查、立项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扎实推进地情研究课题项目。比如,立项评审环节,邀请州民宗委、州文体旅局、州社科联等部门熟悉民族文化工作的5名人员组成评审组,采用专家“背对背”提出评审意见、匿名评审等方式,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集体研究最终确定立项课题14项,其中:地情调研文章13项、地情书籍1项。

质量至上打造品牌读物。坚持“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赢得读者”这一导向,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由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统一编印成书。比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把复杂深奥的学术语言转化为社会公众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深入浅出;排版设计上,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表现特征上,突出地域性、权威性、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

面对编纂专业人才缺乏、经费短缺等问题,阿坝州迎难而上,化被动为主动,地情丛书编纂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2023年,精选精编137篇“志中阿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公开出版《阿坝印记》,进一步丰富“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内容,为人民群众从方志层面了解阿坝提供更多方式。

实践证明,编纂好地情丛书,务必坚持解放思想、突出特色、借智借力。

解放思想是关键。编纂地情丛书要破除“闭门修志”的传统意识,创新表达方式,将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民风民俗,用百姓易于接受、乐于聆听的方式展示出来,不断提升地情资源的黏着力。

突出特色是生命。编纂地情丛书要突出“真实”“易懂”“有趣”。史实准确规范,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有趣,便于社会大众了解本行政区域自然环境、风土人文等方面的信息,让历史文化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借智借力是佳径。编纂地情丛书要主动向高等院校、文史部门、科研院所、档案机构、新闻传媒等部门借智借力,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成为地情丛书的编写主体,更好地“讲好阿坝故事,传播阿坝声音”。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新的历史时期,阿坝方志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积极探索“忠于历史讲述、属于当代表达”的模式,更好地“讲好阿坝故事,传播阿坝声音”,提高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