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一场跨越千里的寻根之旅在成都方志馆展开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5-06-24 20:29:2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场跨越千里的寻根之旅

在成都方志馆展开

2025年6月23日,“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成都方志馆举行。35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裔青少年走进成都方志馆,在泛黄的典籍与鲜活的非遗体验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感悟天府文脉的厚重。

图片

千年蜀地聚文脉

寻根少年启新程

怀揣着对故土的好奇,华裔青少年们缓步踏入方志馆展厅,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一幅承载千年岁月长河底蕴的时光卷轴徐徐展开。

从古蜀文明遗迹的星河璀璨,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年智慧;从秦建蜀郡的成都建城之初,到唐宋“扬一益二”折射出的喧然名都会;从杜甫草堂的诗韵墨香,到宽窄巷子的市井烟火;从宋代诞生的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到如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每一部典籍、每一幅地图、每一件实物,都在诉说成都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向前、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完美融合下的前世今生。

华裔青少年们在光影斑驳间驻足惊叹,当视频中重现成都万商之邑的盛景时,16岁的林丽萍感叹:“原来祖辈口中的‘天府之国’,有着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墨香拓印传古韵

匠心手作续文明

走进非遗体验活动现场,一股淡淡的墨香与宣纸特有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成都市方志文化讲师团成员、成都方志馆讲解员吴芯竺娓娓讲述:“拓印这门技艺,最早可追溯到隋朝,在《隋书·经籍志》中就有‘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的记载,比活字印刷术还要早数百年。在纸张稀缺、信息传播困难的年代,古人用它来留存金石文字、碑刻图案,相当于古代的‘复印机’。这些记录着古人生活场景的实物,拓印能把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就像给历史拍了张照片。此外,拓印还有着严格的等级与用途之分,官方拓印用于典籍保存、历史研究;民间拓印则更多在文人雅士间流传,用于艺术欣赏与文化交流。”

图片

在吴芯竺老师的讲述中,青少年开启沉浸式非遗拓印之旅,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奇妙。喷水、上纸、赶刷、拍打、上墨、揭取,青少年缓缓点涂,一幅幅精美的拓印作品被呈现出来。

整个体验过程中,惊叹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每一位印尼青少年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对拓印这项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千岛潮声融蜀曲

丝路同心绘锦程

今年,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交75周年,这场寻根之旅活动,是中国与印尼民间友好交往的生动写照。从15世纪开始的商贸往来,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度合作,两国人民的情谊始终如涓涓细水、经年长流。此次寻根之旅活动主办方——成都开放大学华侨学院李慧怡表示:“这些华裔青少年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下中印尼友谊的文化传播使者。”

夏日未央,华裔青少年们带着亲自制作的拓印作品与满满的回忆踏上归途,他们带上的不仅是一份手工艺品,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

图片

寻根之旅恰似一座桥梁,将古老的中华文明基因注入年轻一代的血脉,为中印尼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新的平台。当赤道的海风遇见成都的茶香,文化的共鸣将谱写出更为动人的篇章。

来源:成都方志

撰稿:杨 柳

供稿:成都方志馆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