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南充日报:南充学子在省级地方志知识竞赛中斩获佳绩
南充学子在
省级地方志知识竞赛中斩获佳绩
馆校育桃李 方志传文脉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梓嫣
地方志是记录一方水土、一方人文的“百科全书”,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日前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中,来自南充市方志馆馆校合作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30名学生斩获佳绩。佳绩的获得,正是南充市方志馆不断深化馆校合作,深耕地方志教育与研究的生动体现。7月14日,记者采访了南充市方志馆相关负责人及获奖学生代表,了解方志文化传承故事。
“方志文化进高校”——走进西华师大(资料图,南充市方志馆 供图)
发挥创造力吸引
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
今年27岁的贾成柏是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生,在此次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中,他以作答时间189秒的成绩成功斩获了一等奖。
“这次竞赛采用的是网络答题的方式,竞赛内容涵盖了地方志文化、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等多元领域。”见到记者,贾成柏首先介绍起了自己的参赛感受。在他看来,西华师范大学有蜀道研究院、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等,使其能在日常学习中大量接触各类历史文献。此外,学院组建的地方档案研究团队,也能指导他研习四川省内各地的方志知识。
据了解,贾成柏平日里的学术研究方向,正好与地方志研究领域有着密切关联。“我的课题研究涉及历史文献整理,这本身就要求要深入挖掘地方史料,所以我尤其关注地方志文献。”贾成柏告诉记者,备赛期间,他不仅系统回顾了四川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独特风物民俗等核心知识点,还认真研究了上一届赛事的报道、竞赛规则,并进行模拟答题训练。
“日常学习中,我比较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关注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了解新修志书、地情资料和研究成果。”说到学习经验,贾成柏深有感触。他表示,大家还可以通过数字方志库等线上平台,学习和积累方志知识。
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今后应如何传承弘扬方志文化?对此,贾成柏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志书是地方记忆的‘百科全书’,能让我们深深地了解家乡的文化根基。因此,我建议各位学子利用假期,走访志书中记载的古迹、村镇、非遗项目等,丈量自己生活的一方土地。”
除此之外,贾成柏还认为,大家还可以发挥创造力,通过制作短视频、发布文章、解读志书中的有趣人物、事件或风物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成果和有趣发现,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到传承弘扬方志文化的队伍中来。
加强协同发展
让方志文化教育结出硕果
据了解,在这次比赛中,除贾成柏外,来自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谭博予、张鹏、廖航艺等人也成功斩获了一等奖。
在采访过程中,获奖学生代表向记者谈到获奖感受时,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馆校合作”。“这次知识竞赛就是一个‘馆校合作’的绝佳例证。”贾成柏说,在日常学习中,高校师生的研究可以借助方志馆的展览、讲座、数字平台等渠道,更好地呈现给社会公众,有效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普及。同时,方志馆也能及时将社会需求、公众关注点反馈给高校,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课题。
南充市方志馆副馆长邓斐告诉记者,南充市方志馆与两所高校长期合作,深耕地方志教育与研究,佳绩的取得是“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生动体现。
“作为两所高校重要的地方文化研学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真实的实践场景和专业的学术指导。”邓斐介绍,近年来,馆内珍藏的历代府志、县志、专业志书及地情资料,为两所高校师生深入研习南充及四川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提供了坚实平台。
除此之外,南充市方志馆还通过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了“方志大讲堂”、捐赠地情资料、馆校学习交流活动等。通过走进多所高校校园开展活动,有效弘扬了方志文化。一项项举措,不仅为馆校搭建了更紧密的交流平台,更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热情。
地方志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南充市方志馆将继续发挥地方志文化传承主阵地作用,深化馆校协同合作。”邓斐表示,今后将持续推动馆校协同发展,培养输送更多通晓地情、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让方志文化教育不断结出硕果。
来源:《南充日报》2025年7月15日第7版
采写: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梓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