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创新案例>详细内容
2024-05-11 22:48:53

【创新案例】志鉴编纂创新案例│守正创新 以鉴见今 深度融合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以绵阳科技城年鉴“1+4”发展模式为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18 15:25:15 浏览次数:444 【字体:

志鉴编纂创新案例

守正创新 以鉴见今

深度融合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

以绵阳科技城年鉴“1+4”发展模式为例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一、实施背景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绵阳科技城建设。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重要指示,为科技城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年鉴》《仙海年鉴》4个园区年鉴

2016年,在科技城建设发展16年之际,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地方志工作实施意见》和《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在编纂好《绵阳年鉴》的同时,启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编纂工作,并于2017年12月公开出版首卷《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同年,为拓展年鉴对科技城发展的记录深度、覆盖广度,展示科技城建设主战场——园区的日新月异发展,又在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园区年鉴编纂试点工作。此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年鉴》《仙海年鉴》4个园区年鉴相继公开出版面世。至2018年年底,绵阳市形成“1+4”地方专业年鉴发展模式,即以1部市级专业年鉴为核心,4部园区专业年鉴为补充,系统、全面、科学地记录全市“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奋斗历程,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守正创新,确立正确的编纂思路

《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

一方面,绵阳市专业年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紧扣“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发挥“存史、育人、资政”功能,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借鉴,贡献方志力量。另一方面,绵阳市专业年鉴确立了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为编纂核心,各园区专业年鉴为补充,又坚持各自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编纂思路。5部年鉴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总分关系,而是各有编纂侧重点。其中,《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绵阳科技城的决策部署,站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城的战略决策高度,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全面贯彻落实系列举措,确立编纂重点,谋篇布局,在篇目大纲上突破常态化的区域专业年鉴记述范围;4部园区年鉴则紧扣园区作为科技城建设的重要一环,记述各自找准新赛道、抢占新风口的发展历程。

(二)围绕质量建设,系统谋划,建立长效的编纂培训机制

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坚持全市专业年鉴“一盘棋”谋划。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指导篇目优化、资料收集、装帧设计,强调展示特色,打造品牌化、系列化的专业年鉴精品。二是参照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评审方式,每年常态化开展篇目评审和质量抽查,广邀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对篇目和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做到编纂内容更专业,编纂体例更规范。三是定期到园区进行专题调研,举办编纂业务骨干培训会,分析编纂情况,落实编纂规范,指导并解答编纂问题。坚持开门编鉴,组织参加国家级专业年鉴研讨培训会,积极参与国省两级年鉴质量评比。

(三)围绕功能定位,因地而异,确立科学的编纂框架

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为核心和引领,高质量推动4部园区年鉴编纂出版。

《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全力围绕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第十四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提出的“着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以特载、大事记、综述、组织机构、研发创新平台、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合作、人才建设、科技金融等13大类目,忠实记录科技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等方面的重要举措。

4部园区年鉴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的内容延伸,紧扣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又各有记述重点。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围绕绵阳经开区“产业强区、活力新城”发展定位,以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等为类目,记述发展智能终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展现绵阳经开区建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历程。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定位,以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为类目,记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3大重点产业,新型显示、5G、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4大创新产业蓬勃发展以及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和商贸流通6大服务业快速发展。

《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年鉴》(前身为《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年鉴》)围绕新区直管区“两地一心”(科创高地、产业高地、城市之心)发展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科学技术和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类目,记述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及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两大“新赛道”产业发展历程,彰显新区直管区高颜值生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生活、高效率服务。

《仙海年鉴》抓住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度假地、绵阳后花园”发展定位,前置文化·旅游、开放合作等类目,侧重反映全区集休闲度假、运动养生、会议会展、生态居住于一体文旅融合发展,但也结合区镇合一的具体区情,以党务·政务、农业农村、社会生活等为类目,对全区行政事务、农村经济、村社发展、民生事业等作简要记述。

三、经验启示

(一)专业年鉴必须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理念,担当作为,发挥独特资政价值

绵阳市5部专业年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城的各项部署安排,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共同跟随科技城“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的步伐走向全国各地,发挥1加4大于5的传播能量,成为宣传推介科技城和社会各界了解科技城的重要窗口。

(二)专业年鉴必须坚持系统谋划观念,整合力量,共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地方志年度工作规划,系统推进,集中指导培训,让5部专业年鉴步调一致,坚持走高质量编纂之路。其中,《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2017)》获评全国第六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质量一等奖,《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年鉴(2021)》获评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2020)》《绵阳高新区年鉴(2020)》获评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专业年鉴必须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定位,研究地情,忠实记录历史

绵阳市5部专业年鉴是系统记录科技城建设发展领域内情况的年度性资料,在框架设计、编纂内容上都具有浓厚的科技城特色,以1+4的层次和深度,做到了内容有深度、有特色,分类上科学性、系统性,是“专而深”的系列年鉴,展现出迥异于综合年鉴“大而全”的编纂方式。5部专业年鉴通过钻研地情,确立有核心又有侧重的编纂模式,打好了忠实记录历史、深度系统资政的“组合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