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经验交流>详细内容
2024-03-01 14:18:32

【经验交流】乐山:担负新使命 下足绣花功 奋力推动乐山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06 14:13:09 浏览次数:453 【字体:

2024年1月30日,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担负新使命 下足绣花功

奋力推动乐山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3年,乐山市地方志工作部门在省地方志办悉心指导和支持帮助下,担负新使命,下足绣花功,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省市领导批示67条,获评全省市(州)地方志工作综合成效突出单位,《乐山年鉴(2023)》入选首批“四川省精品年鉴”,《乐山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名人与乐山》获乐山市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高质量“续脉”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二是坚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乐山市委主要领导深刻领悟其思想精髓,在2023年初的相关批示中,就原创性地把“续脉”二字作为地方志事业的首要使命,将地方志工作表述为“是一项续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事业”,为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与时俱进的光荣使命,将其对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激情涌动。

三是着力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践行省地方志办提炼的“4567”工作法,激励大家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事创业。“4”即“四种方法”:党建与业务并重、编纂与宣传并举、历史与现实齐抓、机关与系统并进。“5”即“五心”:静心、用心、细心、精心、耐心。“6”即“六问”:问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单位发展目标相符,问自己是在为同事加油鼓劲、还是扎针泄气,问自己是在积极出谋划策、还是袖手旁观,问自己工作是积极作为、还是消极被动,问自己是乐于担负重任、还是推诿塞责,问自己负责的工作是否是自己最高能力水平的体现。“7”即“七要”:要谨小节、慎交友、戒贪欲、知敬畏、多谋事、懂感恩、明是非。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同志们“用心认真尽责,敢担苦干善为”的理念深入人心,精神面貌和工作质量为之一新。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吴道鸿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做精基本业务,在高质量“存史”上下功夫

一是打造精品年鉴。申报实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精心编纂《乐山年鉴(2023)》,严格落实《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等要求和专家反馈的100余条意见,从框架体例、条目标题、特色工作、内容记述、照片图表等方面反复打磨完善,最终成就精品。召开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评议会,坚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制度,推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完成“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任务。

二是推进志书编纂。第一时间制发《乐山扶贫志》编纂方案,启动4个重点区县扶贫志编纂工作。指导峨边彝族自治县率先开展第三轮修志,沙湾区全面完成第一轮乡镇志编纂出版,全市列入年度计划的19部乡镇(街道)志、9部村(社区)志陆续出版。

三是开发地情资源。编纂出版《盐风吹过》《犍为近现代史话续编》《乐西公路历史事件丛书——西康篇》等地情书籍,指导马边等5个区县启动编纂地方简史。乐山市8篇文稿入选全省市县地方志系统“好文稿”,3个案例入选省级创新案例,14项成果在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

三、聚焦中心大局,在高质量“资政”上下功夫

一是为“强市兴市”建言。坚持在服务“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中寻找切入点。深入研究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史,紧紧抓住乐山是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发祥地并获得“中国绿色硅谷”称号等特色亮点,撰写的资政报告《关于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博物馆”擦亮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发祥地和“中国绿色硅谷”金字招牌的建议》,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认可,相关建议转化为“中国绿色硅谷博展中心”项目在五通桥区落地。目前,项目展陈设计方案已定稿,主体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将建成形象展示的窗口、领导视察的场所、招商引资的平台、政企互动的基地、晶硅光伏科普基地和硅谷产业百宝箱。

二是为“成渝双圈”献策。坚持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中寻找突破口。认真梳理研究四川、重庆两地丰富的古代诗歌资源,立足推动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走深走实,提出编纂一部诗歌文化书籍、推出一批诗歌文化项目、打造一台川渝舞蹈诗剧、建立一个诗歌文化联盟、建设一条诗歌文化走廊等意见建议,被市委办公室上报省委办公厅。与重庆市武隆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签订史志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优势互补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

三是为“红色文化”发声。坚持把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立足乐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也是“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光辉起点的历史背景,撰写的资政报告《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在《巴蜀史志》刊载,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强批示,正在转化为“五个一”方案落地实施。

四是为“乡村振兴”助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村史馆是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村史馆建设成功案例的剖析,结合乐山村史馆建设情况,撰写的资政报告《乐山市建设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在省地方志办《资政参阅专刊》(第61期)刊发,受到市委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建议正转化为乐山市村史馆建设3年行动计划。

四、拓展宣教渠道,在高质量“育人”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场馆建设。坚持资源整合、场馆融合,与乐山师范学院合作建成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成“嘉州记忆·地情文化馆”,与乐山市图书馆合作共建“乐山市党史和方志馆”。设立第二批史志阅览室24个。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史馆建设,指导沙湾区踏水镇镇情馆、五通桥区冠英镇挖断山村村史馆等做好展陈设计。

二是畅通线上渠道。开通运营“史志乐山”微信公众号,指导五通桥区设立“史志·档案”融媒体号,峨眉山市、夹江县等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数字方志馆专栏。策划“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和“这里是乐山”系列专题片,创作播出《乐山古塔 屹立千年的嘉州地标》等作品16个。

三是推广史志文化。在“无限乐山”手机客户端、乐山综合广播FM102.8等本地主流媒体推介《名人与乐山》《乐山简史》等史志书籍,向相关人员、单位赠阅8000余册。在乐山市图书馆开展宋蒙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在市委党校主体班开展史志专题讲座。17个短视频被“方志四川”视频号采用,3个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此文系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吴道鸿在202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