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在戏曲舞台演绎更多动人故事(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作者:施夏明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第 11 版) 发布时间:2024-03-22 14:14:46 浏览次数:240 【字体:

施夏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第 11 版)

最近,由上海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在北京上演。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表达喜爱和感动,看到这部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作为主演,我感慨良多。

昆曲集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成书于清代的《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作品,本剧的改编没有简单再现书中情节,而是把握原著的情感内核,以沈复创作《浮生六记》时的悲喜交织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很多观众说,看了这部戏感动得落泪。昆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浮生六记》是一部古典题材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一片深情”是古今共通的,这份真挚的情感在观众与故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人们沉浸其中,共情共鸣。

作为一部新编戏,昆曲《浮生六记》的舞台有别于传统的一桌二椅,空灵写意的灯光和舞美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形成贴合时下审美的当代表达。在剧作结构上,这部戏借鉴了“时间循环”的概念,为作品增添了浪漫奇幻的电影质感。在创新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昆曲虚拟性、程式化的表达,坚持唱念做于一体的载歌载舞、逢歌必舞,坚持曲牌体的组合唱段,在保留昆曲原汁原味特点的基础上增添新意,实现既不失古意又新颖时尚的表达。

当前,新编、新创已成为戏曲艺术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倘若我们只停留于搬演传统作品,戏曲的受众群体可能越来越窄。在传统剧目之外,仍然有很多可歌可泣、可感可佩的人物与故事值得挖掘和演绎。近年来,江苏省昆剧院创排了《浮生六记》《世说新语》《蝴蝶梦》《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等多部新编戏。创新的根基是守正,要在撷取传统之精华的基础上兼顾大胆探索和审慎思考,才能推动昆曲艺术的良性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戏曲舞台演绎更多动人故事,让这些作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常演常新,也让这门艺术永葆生机活力。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智慧,展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今,越来越多年轻演员在一场场演出的锤炼中渐成舞台的中坚力量,一些作品借助新型传播方式实现“破圈”,许多观众自发成为戏曲的粉丝和传播者。戏曲正以崭新的面貌拥抱时代、拥抱观众,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戏曲艺术的传承弘扬离不开蓬勃涌动的青春力量。作为一名从业者,我希望通过每一场认真演出,让在场的观众产生美好的观感,让离场的观众口耳相传,带动更多新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曲艺术历久弥新的璀璨光华。

(作者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人民日报记者曹雪盟采访整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