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徐 晶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31日 05版) 发布时间:2024-10-31 14:29:16 浏览次数:285 【字体:

徐 晶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31日 05版)

【专家视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此,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更坚实的队伍、更高效的机制、更完善的保障,释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人才动能。

构建国家战略人才方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为依托,构建国家战略人才方阵,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协同化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更多涌现。

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培养好青年创新人才队伍,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凝聚人才发展优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我国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逐步从单一迈向多元,但青年人才的数量、质量、潜力释放仍然不足。谋求“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大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需在体制机制方面统一谋划、协同进行,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开放包容的良好生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发现机制,加强人才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向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等重点、堵点发力,完善早期人才培育体系。健全选拔机制,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新模式,引导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强化培养机制,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吸引青年人才从事原创性、交叉性强的基础研究。打造“高校—院所—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计划和重点领域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助燃剂”,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导向引领、凝聚人心的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加快出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税收优惠力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坚持科学分类、人岗匹配原则,把品德、能力、业绩作为评价青年人才的重要标准,突出对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考量,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营造尊重科学规律、鼓励探索创新的良好生态。

(作者:徐 晶,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31日 05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