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2024四川纪事⑤丨​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四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纪事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5-01-15 11:00:13 浏览次数:233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江芸涵 李丹 刘春华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望了过去一年深入群众的温馨点滴,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作为党委政府的“责任清单”,推出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实事,从“一老一小”到就业增收,从医疗救助到托底性帮扶,越来越多的百姓期待,变为巴蜀大地上可感可及的幸福故事。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

 

一线故事

 

社区零工角温暖就业路

“感谢社区零工角职业专家的指导,让我转变了对就业的认识。”1月13日一大早,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文兴社区居民吴怡赶往见习基地上班,开启一周的工作。

2024年,吴怡大学毕业后,原本打算暂时不上班,专门准备公招考试。后来,吴怡在业主群内看到文兴社区零工角免费开展职业指导课的通知,报名参加了学习,了解当前就业形势。通过专家的指导,吴怡决定申请就业见习岗位。目前,吴怡在达川区一家见习基地一边见习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准备公招考试。

文兴社区是达州市打造的第一家社区零工角所在地。走进社区办公室,其中一面墙上“社区零工角 温暖就业路”的字样十分显眼,旁边“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红色标语,更是点明了零工角服务群众就业的目标。

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文兴社区零工角。达州市人社局供图

“我们将就业登记、职业指导、劳动维权等高频事项,纳入社区零工角服务清单,探索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同时,设立招聘集市,主动归集求职、招聘信息,全方位提供信息发布、求职咨询、职业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满足群众就业需求。”达川区就业局副局长李文武说。

43岁的李宪清也通过社区零工角找到了新工作。李宪清原是达州城区一名全职宝妈,为贴补家用,她经常会去打零工,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结果往往不如人意。2024年,她参加了文兴社区零工角组织的家政技能培训,掌握了专业服务技能,还加入文兴社区的服务公司。如今,李宪清已是达川区的“家政服务明星”,服务300多个家庭,每月收入5000元以上。

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文兴社区零工角。达州市人社局供图

“社区零工角,是达州市探索在家门口助力群众就业的举措。”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剑介绍,2024年达州市针对零工群体就业分散、信息对接不畅等现状,全面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依托社区资源打造就业零工角,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202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全省零工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全省零工市场建设。目前,全省有零工市场、零工驿站815家,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为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机会。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一线故事

 

焕新敬老院守护“夕阳红”

1月9日7时许,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室外气温低至2摄氏度。在渠县文崇敬老院食堂里,立式空调正在制暖。室内温度显示为15摄氏度。7时30分,食堂准时开餐,红薯稀饭、馒头、鸡蛋、炒素菜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30多位老人围桌坐好,聊天吃饭,暖意融融。

“吃完早饭,回房间再打一套操,浑身都暖和了,精神也更好。”70岁的王登平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敬老院“变化很大”——房间的厕所更换了马桶、过道上安装了扶手、地面做了防滑处理,“住起来很舒服”。

王登平口中的变化,得益于敬老院内实施的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项目。

“文崇敬老院建于2011年,设施逐渐老旧。”渠县民政局项目办负责人黄洋介绍,敬老院是一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现有入住老人40人,其中有失能老人1人、半失能老人2人。项目实施前,敬老院的楼道未安装扶手、床铺为木质床、厕所是蹲坑,护理能力与老人养老需求不匹配。

为有效满足文崇片区特困人员、社会老人入住需求,2024年,渠县争取到中央福彩公益金27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8万元,组织实施了文崇敬老院护理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增加护理型床位,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培训,有效提升敬老院护理能力,更好地满足特困人员和社会老人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

黄洋介绍,改造和升级工作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居室、卫生间、沐浴间、洗衣房、医务用房等区域的升级改造,以及护理床、空调、电视机等设施设备的安装等。该提升项目中,仅改造养老床位就达170张。

在全面织密兜牢民生底线基础上,我省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去年通过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改造,改造养老床位11125张。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线故事

 

用“五心”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2025年元旦刚过,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艳已收到不少学生的新年祝福信息。2024年毕业的听障学生小峰(化名)也通过微信发来祝福。小峰告诉李艳,他已适应大学生活,要继续追梦,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小峰是学校启聪职高班的学生,去年他考上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小峰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老师们三年的辛勤付出,感谢校长的关心。在你们的陪伴下,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2017年,广元市本级和利州区、昭化区、青川县共同出资4460万元,启动建设全新的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广元市东山聋哑学校)。2018年8月,新学校建成投用。

庆元旦、迎新年,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现场。(图片由学校提供)

“爱,是人生的主题,更是教育的主题。”李艳说。面对学生情况复杂、残障类别多、个体差异明显、管理难度大等的挑战,学校实施“五心”育人措施。“五心”即:爱心、耐心、恒心、细心和信心。校门口楼宇上有“心会听见”四个大字,时刻提醒老师们从心出发。“五心”育人,成为老师们的座右铭。

每个月,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苗莎都会去重度残障无法到校上课的孩子家里送教上门,风雨兼程从未间断。苗莎和同事们精心备课,一人一案,为重度残障孩子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基础文化知识和适当心理疏导。“我的孩子以前头都不能转动,更不用说伸手拿东西了,自从老师们每个月来给她按摩、送教后,她现在眼睛里有光了,每次看到老师都会开心地笑,生活自理能力慢慢得到改善。”一位学生妈妈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起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心德、心智、心体、心美、心业“五心”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生活自理、自我服务、适应生活、居家技能、生活实践、文化知识、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社会生存素养为核心,助力学生融入社会。

庆元旦、迎新年,广元市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现场。(图片由学校提供)

办学条件逐渐改善,师资力量逐步增强。短短几年,学校学生数量从86人上升到258人。2024年,10名启聪职高班学生,5人参加高考,全部考上心仪大学,其余5名学生实现自主就业;10名大龄智障学生在红星公园集体就业,实现了有尊严的生活。

近年来,我省把特殊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重要举措,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全省3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