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绘好用好“一张蓝图”(美丽中国)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5-20 09:40:02 浏览次数: 【字体:

核心阅读

自然资源部在5月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7年不懈努力,我国完成了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5月16日,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在自然资源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蓝图、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

作为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全局安排,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实提供空间保障,具有重要历史性、标志性意义,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

张兵介绍,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成果,我国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城镇空间功能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一张蓝图”正通过“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层层传导,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总体规划,区域(流域)和相关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覆盖城乡、陆海等各类区域的详细规划。同时,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个“1”的基础上,各层级统筹和综合平衡交通、能源、水利、住建、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空间需求,形成“1+N”的工作格局,保障国家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地。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副主任陈少琼介绍,在规划编制层面,北京市通过“1总规+2控规+14个分区规划+120个乡镇单元规划+1371个街区控规+50个专项规划”逐层传导的规划体系,实现层层深化,统筹和指导规划实施;通过规划“编—审—批—验”环环相扣的全流程闭环,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何流介绍,南京市颁布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目前已形成由《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南京市测绘管理办法》等5部政府规章、《南京市详细规划技术修正管理办法》等67部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法规政策体系,以地方立法来保障规划的高标准执行。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正在重点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自然资源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探索存量地区、新区、乡村地区、自然保护地、海域海岛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详细规划,特别是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服务城市更新实施运营维护,更好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

城市规划“体检套餐”上新,增强国土空间规划适应性

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新版《规程》”)日前正式印发施行,要求从今年开始把规划实施的年度“体检报告”逐步与综合供地计划编制和自然资源领域的示范创建、改革试点单位的确定等挂钩,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绩效考核。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比如,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的必选动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亮介绍,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在全国确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制度。至今,该项制度已运行近4年,推动了“多规合一”改革的深化,也使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版《规程》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重点围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韧性和智慧水平,调整完善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重点;加强“人口集聚”“空间集约”“城乡融合”“对外联通”等方面的评估内容,设置“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具体指标,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适应性,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发城市活力,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是规划体检评估工作的重要使命。”李亮介绍,新版《规程》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设“蓄滞洪区和城镇开发边界重叠面积”指标,引导城镇科学布局;增设“城区范围及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指标,引导在城市近郊加强“米袋子”“菜篮子”等基地建设;增设“水源地数量”指标,推动城市实现多水源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生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发展,规划先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袁宏介绍,“多规合一”改革以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强化全域全要素全流程规划管理,高度关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不少地方通过本轮规划编制实施,探索和积累了好的经验做法。

此次发布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广州、成都、深圳、南京的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生动展现国土空间规划在地方的落地生根。

“‘推窗见雪山、花田吃火锅、绿道乐骑游’已经成为成都‘巴适’生活的真实写照。”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杨伟介绍,成都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聚焦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注重顺应自然,加强对雪山、森林、峡谷、河流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保护,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本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聚焦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关注片区的人口规模、结构、流动等特征,构建涵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和全要素社区服务的“15分钟城乡便民生活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朱国鸣介绍,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建立耕地集中整治区储备机制,推进耕地连片保护和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列入集中整治区实施计划项目448个,计划整治规模达23.63万亩,预计可形成集中连片耕地面积21.19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0.29万亩。同时,广东加强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将耕地保护专项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以图查地、以图管地,精准掌握耕地数量、质量等情况,加快从数据到决策、从决策到指令的过程,提升耕地管理能力。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介绍,加强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推动存量空间盘活。比如,深圳福田深业上城改造项目,把以前是城市边缘的工业园区规划改造成集产业研发、酒店、公寓、商场于一体的综合体,并连接周边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热门打卡地;深圳罗湖金威啤酒厂的改造,保留活化发酵车间、罐体等工业遗存,通过巧妙的微改造和引入新业态,将其变成独特的文化新地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4 版)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