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论坛】《求是》杂志特约评论员: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来源:《求是》2025/11 发布时间:2025-06-05 16:27:32 浏览次数: 【字体: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求是》杂志特约评论员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号召“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杠杆。新时代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本身就与改革的有力推动密不可分。新征程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还要用好改革这个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并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古人说:“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我们既要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和决心,又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既要把握改革共性要求,又要体现文化特殊属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不断夯实我们的文化根基、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

现在距离建成文化强国目标还有10年时间,我们身处这个历史阶段,任务艰巨而紧迫。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能不能建立有利于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能不能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能不能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造更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增强国际话语权、文明感召力?我们必须唤起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坚持以改革应变图强,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除弊兴利,焕发生机。现在,文艺创作、学术研究仍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这就需要营造有利于文艺和学术繁荣的环境和氛围,发扬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勇攀中华文化的新高峰。中外文化发展史都表明,有没有蔚然可观的名篇大作,说到底取决于有没有造诣深厚的名家大师。所以改革一定要“目中有人”,从保护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高度识才、重才、爱才,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推动高水平文化人才、高质量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文化领域各项改革任务,比如如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如何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如何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等等,都是奔着问题去的,都是制约文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都须尽快求解破局。我们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拿出对历史和未来的担当,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综合施策,以改革新成效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就是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特别是席卷而至的人工智能浪潮。DeepSeek等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大众AI创作的巨大热情,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展现出科技赋能文化生产的无限潜能。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先进技术赋能先进文化,催生更多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助推力。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注入新动能,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添新手段。也应看到,技术是双刃剑,在利用好的同时,也须注意防范化解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文化安全风险,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也是改革。近些年,我国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等大规模出海,到中国旅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时尚,“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甲亢哥”中国行直播,这些都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对外开放的力量。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更加坚定推进文化领域开放交流合作,积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加强文明对话平台建设,充分展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现代大国的新气象新作为,向动荡变革的世界不断注入确定性、积极性因素。为此,一方面要向世界推介更多融通中外、引起共鸣的文艺、出版、影视精品,加强与国外主流文化界、艺术界、社科界的深入交流;另一方面有序推进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以开放彰显自信、赢得朋友,同时也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不断丰富中华文化,更好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有下定决心、敢打头阵的胆识,也需要有调查研究、探求真经的智慧。改革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关联性很强,需要树立系统观念,紧紧围绕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难题,紧紧抓住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任务,加强各方面协调联动,合力攻克改革难题难关。各方面都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之路,勇当闯将和先锋,推动文化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来源:《求是》2025/11

作者:《求是》杂志特约评论员

来源: 《求是》2025/11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