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扎根高山 守望海疆(强军路上·探访边关一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6-08 09:40:14 浏览次数:96 【字体:

  图①:官兵为针葵浇水。
  图②:官兵进行测风。
  图③:官兵开展目力观察训练。
  图④:官兵分享荣誉。
  以上图片均为张大禹摄

  浪,拍打着礁石;风,吹拂过山岗。南海之畔,琼岛一角,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坐落于高山之上,注视浪涌云卷,凝望祖国海疆。

  全天候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数百次参加重大演习演练,11次被评为一级观通站,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近年来,该站连续完成多种型号不同领域装备接换装,半数以上官兵具备多岗位值班能力,实现从单一对海观察警戒到多元化态势情报保障的跃迁。

  近日,记者走进这一“高山前哨”,观基层官兵如何用数据电波织密预警天网,看传统观通部队如何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突围。

  时时保持常备不懈——

  “日常的专业训练是为打赢作准备”

  烈日炎炎。站内,“高山水兵”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场手工标图技能比武正在进行。

  听坐标,打尺子,标点位,连航迹。每两秒钟,报图员就会报出一个“点”,标记员需要快速反应,转动手握的红蓝黑三色笔,用对应的颜色标出准确的信息。这项训练,练的是方位感,考的是准确度。

  “每一批目标我们都要识别出来,日常的专业训练是为打赢作准备。”军士李海飞介绍,手工标图是观通兵的基本功,目的是在软件失效的时候,不间断地向上级提供情报。

  无论是对分与秒的精准把握,还是将“不间断”“全发现、全识别、全上报”挂在嘴边、记在心上,该站官兵的言与行,总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源于“高山水兵”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与步履不息的改革转型息息相关。

  时间的指针往回拨。10年前的一个春天,一纸装备试验通知打破了观通站的平静。相较于已有雷达,该型装备在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等方面大不相同。基于传统方式积累的经验,在新装备面前,似乎派不上用场。

  “只要转型需要,我们可以一切从零开始。”在原专业岗位值守8年的技术骨干李方林主动请缨,带着4名战友展开探索。

  他们一头扎进机房,白天跟着厂家工程师学操作,夜里带着原理图逐字逐句学理论,30天绘就了3本操作笔记,很快掌握了该装备的基本用法。官兵的新本领在学习交流中不断积累,装备的战斗力在融入现有侦察预警体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与新装备相处的数年时间里,李方林和战友摒弃原有思维方式,不断梳理形成该型装备值班流程、基础训练教材、情况处置规定等多项成果,并在值班中不断探索该型装备与站内原有装备的“互补”用法。

  新旧装备之间不是替代关系。李海飞带领分队对传统雷达展开“战法研练”,“老伙计”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出了战斗效能。

  在一次复杂电磁环境演习中,当某型装备被目标“欺骗”时,正是“老伙计”凭借主动探测率先捕获可疑目标回波,为我方舰机前出提供关键引导。

  “战争不会等我们准备好。通过挖掘传统装备效能,让不同领域装备与传统装备实现互补,能使装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干部陈俊诚介绍,该站建立装备效能互补数据库,探索出装备“抗干扰操作法”“极限值测试规程”等多项创新机制,各型装备实现协同作战,转型步伐越走越稳。

  处处推进转型融合——

  “战场在哪里,侦察预警力量就延伸到哪里”

  天气晴好时,海天一色。风云变幻时,惊涛骇浪。综合集成值班室内,官兵们始终盯着大大小小的屏幕,海域情况,尽在方寸之间。

  近年来,随着部队转型建设加速推进,观通旅里多处站点开始加装多型不同领域国产装备,该站就是其中之一。

  “加强对重点区域观察,发现可疑目标立即编批上报。”军士洪德彬坐在值班台位前,一边紧盯雷达屏幕,一边指挥台位间协同。

  从陌生到熟练,从本领恐慌到了然于心,稳扎稳打从基础学起、练起,让该站官兵在面对变化时有了底气,推动该站短时间内完成多种装备调试运行与效能验证。仅一年时间,该站就实现了与友邻单位以及不同军种间的情报协同,如期正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海空情获取渠道更加多元。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变化,只有进一步加强装备协同,才能适应未来战场。

  海空相融一体,地上的战位也越靠越近。几年前,该站再次加装不同领域装备,站内将所有装备引接入综合集成值班室,原本分散在山顶各处值班的战士们进驻同一空间,各装备间情报态势信息达成实时共享,多源情报全面融合。在旅机关的协调下,多站协同能力也持续提升,云端的全时全域预警网越织越密。

  实践见真章。一次,某国舰艇位某海域滋扰挑衅,该站综合运用多型装备,及时发现并全程掌握目标信号,效能验证再次取得突破。

  融合,不仅体现在向外的情报上报,也体现在内部装备的维护管理。在综合集成值班室内,屏幕实时显示各型装备所处环境的温湿度等相关数据,一键调控可实现恒温恒湿。“过去我们需要耗费人力巡检机房,现在能实现远程操控,有效减少装备损耗与故障,实现让数据跑起来,让人员少走动。”干部李佳霖说。

  目标判别从“单人单装”变为“多源会诊”;特情处置从“逐级上报”升级为“智能推送”;海空情保障从“区域观察警戒”拓展到“体系支撑”。

  “旧思维旧理念,打不赢未来的仗。战场在哪里,侦察预警力量就延伸到哪里。”陈俊诚介绍,近年来,该站情报发现上报率、准确率、及时率均达100%。

  人人争当技术先锋——

  “没有人才托底,就没有测天探海的实力”

  夜晚,繁星点点。在战位上,记者见到了军士尚帅。他负责装备维修工作,是战友眼中“最怕打雷的兵”。

  “怕打雷,怕的是雷达受伤。”列装新装备时,尚帅曾在站里的支持下拆卸老装备,对比总结出新装备的各类故障排除方法。15年过去,他从新兵成长为专业骨干,既身体力行参与到该站转型发展的过程,也带教新兵、见证该站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

  “转型先从打破专业壁垒开始。”军士宋新华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曾在传统领域专业比武中夺冠,在该站转型发展过程中,主动申请转岗学习不同领域装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他克服了对数据的不敏感,渐渐掌握了要领。

  如今,宋新华被评为“海军转型精英人才”,带领的班组半数以上具备跨专业值班能力。

  凝视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军士李松林决定大胆创新,应用工程软件编写一套用于数据处理的代码。在该站主官的支持下,代码不断完善,智能化数据处理软件可自动处理上百批目标信号。这一成果上报后,旅机关将该事项纳入年度课题,研究成果助力该单位情报信息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任务不断拓展,面对多型装备带来的专业岗位需求,只有着力培育人才,才能跟上转型步伐。

  近年来,该站构建起特色鲜明的育才体系:义务兵掌握基础技能考取“岗位通行证”、军士突破专业限制获取“跨岗资格证”、军官深研作战需求拿到“指挥合格证”。“没有人才托底,就没有测天探海的实力。”该站干部王超说。

  山高人为峰。变的是战场态势、作战打法、人才培养模式,不变的是“高山水兵”的鲜红底色和对宝贵精神的恒久传承。

  一场新老“高山水兵”对话会上,年轻官兵听老兵讲述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当年,我们靠着手摇天线,守着面前这片海;台风过后,第一时间抢通装备,共同度过断水停电的日子……先辈们矢志不渝的感人事迹,更加坚定新一代年轻水兵们“献身海防、常备不懈”的信念。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这座南海前哨,逐步从传统观察哨变为现代化观通站。

  面朝波涛汹涌的南海,陈俊诚在电子海图上划出一道弧线。他说:“从这里生成的每一条情报,都连着万里海疆的安危。”

  强军道路上,该站一茬茬官兵在高山之巅扎根,向难攻坚、向战冲锋,将预警天网越织越密,把海防“千里眼”越擦越亮。

  (何铁城、张大禹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8日 06 版)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