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以公平正义为理念 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作者:吴志成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4日 16版) 发布时间:2025-06-24 15:36:40 浏览次数:118 【字体:

吴志成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4日 16版)

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全球性风险挑战增加,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全球治理发展、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坚持“同球共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同球共济”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光辉旗帜,为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全球治理的实质在于国际社会以共同行动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然而,当今一些国家秉持意识形态偏见和单边霸权心态,固守冷战思维,将是否遵循西方理念、依照西方模式、维护西方霸权视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标尺,进一步加重全球治理赤字。中国立足全球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坚持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向,努力同国际社会一道,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的共同体意识凝聚多边共识,以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超越零和博弈思维,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摒弃丛林法则,促使多元行为体在公正合理的治理参与中强化共同命运认知、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丰富、观念深入人心、实践走深走实,实现了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跨越。中国已同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核心力量。

坚持行动导向,推进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全球治理的生命力源于实践,关键在于行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既是破解当前全球赤字、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战略引领,也是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的实践抓手。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三大全球倡议紧扣人类发展三大主题,从物质基础、前提保证、精神支撑三个维度为破解当今时代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国家间发展战略对接来增强双多边合作的实效性,以平等均衡的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从倡议建设“公正金砖”到呼吁“继续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从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激活亚太自贸区进程,从共同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到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着眼破解发展赤字,彰显中国引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为世界各国指明共享安全的新型安全之路。从推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到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从与巴西联合发表“六点共识”,到同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同地区国家加快落实“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从主张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平安宁的共同家园,到倡议中非建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全球安全倡议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安全的作用不断凸显。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促进多元文明的平等交往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的举办,到旅游年、文化节、青年艺术节融通中外;从“感知中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掀起“中国热”,到“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国际人文交流的合作共赢之路;从连续出台免签、简化入境手续等措施,到推动联合国大会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坚持合作共赢,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以何种原则理念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考验各国治理智慧的关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指引着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习近平主席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商就是在全球治理的各项事务上,尊重各国平等地位,听取各方合理意见,通过对话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以平等协商增强治理体系合法性。共建是在合作过程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掘和发挥不同行动者的发展潜力与比较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发展力量,获取合作的最大成效,以共同参与提升治理积极性,增强体系变革合力。共享意味着发展成果不是为少数人、少数国家所占有,而是所有参与者都能有所收益,体现了包容普惠的发展理念,以互利共赢增强治理合作的可持续性。

共商强调起点平等、凝聚共识,共建突出过程合作、激发合力,共享重在结果同当、夯实合作。这一新型全球治理观强调治理的多元主体、开放包容和公平公正,突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过程的开放性和治理目标的共赢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治理共识、促进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求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实到议程设置和利益分配的全过程,兼顾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实现全球发展的公平分配。

坚持开放包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征,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筑牢机制保障。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解决多重复杂的全球性问题,还是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都需要秉持多边理念、维护多边原则、体现多边精神。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面对“小圈子的多边主义”“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有选择的多边主义”等各种伪多边主义的冲击,中国倡导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发挥全球治理最大效能,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和机制,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可视成果为导向,使多边机制更加开放、包容、有效,更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发展,也必须切实提升多边机制的代表性、透明性和参与度,维护多边机制的权威性、约束性和有效性,筑牢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机制保障。从维护国际多边秩序到完善现有多边机制,从创新多边合作理念到创设多边合作新平台,从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到坚持以多边方式解决热点问题,中国捍卫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始终做多边体系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发展贡献者,已经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二战后,战胜国合作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及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为支柱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一系列制度的创设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制约了大国的战争冲动与强权逻辑,其基本精神和合理内核必须得到捍卫与维护。

中国始终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种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应自行其是、另搞一套。中国主张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国际关系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历史启示我们,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国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所谓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因此,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必须维护,不能取代。

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国际关系进步方向。冷战结束后,世界加快走向多极化,各国都希望通过自身发展,在国际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多极化世界契合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推进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必须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确保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允许以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更不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必须坚持各国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必须确保各国都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都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开展合作,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必须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是要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妥善解决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繁荣。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主持公道,反对霸道,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吴志成,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4日 1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