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心系人民 书写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20191025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25 15:25:12 浏览次数:432 【字体:

《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20 版)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评论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5年来,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明确批评标准,端正批评态度,打磨批评利器,加强评论力度,引领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组织召开“守正创新 促进繁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座谈会”。各位专家结合5年来文艺评论工作的生动实践与深刻思考,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的收获体会。本报将陆续刊发他们的发言,以飨读者。

——编 者 

守正创新 培根铸魂

仲呈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5年来,文艺界认真学习、领悟、践行讲话精神,不仅令文艺创作发生深刻而喜人的变化,而且使文艺理论批评界呈现充满生气的新面貌。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展了踏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把活跃在全国文学、电影、电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各界的理论批评工作者组织起来,努力当好创作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发挥好“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目前,全国会员已发展到1510人,28个省区市相继成立省(区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总数逾万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还会同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全国共建立22个文艺评论基地,创办了“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长安论坛”“西湖论坛”三个文艺批评品牌,创办《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在全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以说,文艺评论工作已经有所改进,取得了一些进展。

文艺理论批评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坚信文艺理论批评的宗旨在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创作旨在培根铸魂,文艺批评亦旨在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批评原则,都越来越成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自觉践行的指南。各类评奖都努力遵循培根铸魂的宗旨,质量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批评的那种背离培根铸魂宗旨的“庸俗吹捧、阿谀奉承”,那种“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那种“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那种“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等“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已经得到遏制,有了明显改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响亮称号,重新成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引以为荣的神圣担当和庄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以精品奉献人民,而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评价标准。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

追求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从空间上讲,须让目光再广大一些,才有世界视野;从时间上讲,须再深远一些,才有厚重历史感。两者互补,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即向着诸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注目,向着人类精神的高远境界攀登。这样,才能真正从高原到高峰,促进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繁荣。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褒优贬劣 激浊扬清

阎晶明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文艺界重温重要讲话,从文艺发展各个层面进行总结和检验。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有过多次重要论述,其中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加强文艺批评,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针对当前文艺批评实际直指问题,又从理论上对文艺批评的真谛做了重要论述。

针对文艺批评在现实中存在的虚夸、炒作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讲话从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规律上强调文艺批评所应坚持的原则,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当代文艺批评所应坚持的标准,指出“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讲话突出现实针对性。我们要领会理解讲话中对文艺批评标准的论述,这对做好文艺批评工作十分重要。就批评本身来说,到底什么样的批评才是好的批评,批评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这个作品进行批评?批评家以毫无原则的态度吹捧炒作无疑违背职业操守,同时,如果批评家对批评对象完全没有理解和欣赏的姿态,批评也难以成立。批评家要跟作家艺术家对话,指出作品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褒优”“扬清”“把好的留下”同样是文艺批评的功能,批评是为了提高创作水平,进而提高受众欣赏和审美水平。这与只是“剜烂”,认为批评对象就是“烂苹果”而完全可以抛弃的态度是不同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应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说真话,就是批评家要秉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讲道理,就要求批评家要有科学的、专业的态度,还要能艺术地讲道理。说真话、讲道理,正是对“剜烂苹果”这一比喻的理论升华。

繁荣和发展文艺批评,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比如作品研讨会不应成为对研讨对象的吹捧场合,而应成为对作品的“集体会诊”。对研讨会的报道也应实事求是,研讨会上的褒贬都应有所报道。被研讨的对象,也应当有勇气面对实事求是的批评和报道。作家艺术家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

面对文艺批评的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下和未来的文艺批评发展深入探讨。

(作者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制图:沈亦伶 

来源: 20191025人民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