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川渝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催生医疗陪护机器人和新药问世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6-27 15:22:44 浏览次数:105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未来生病住院不再需要请看护,居家养老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有“人”陪了。这个“人”就是当下大热的硅基生物具身智能机器人。

这一场景有望照进现实。“我们联合重庆大学开发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抢跑具身智能细分领域新赛道。”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楠说。这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成都大学,与包括重庆高校在内的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共建,聚焦智能康复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成果初显。

当前,川渝两地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川渝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研发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和近红外便携式抑郁症筛查仪

周楠提到的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本体来自宇树H1通用人形机器人,而要完成识别、抓取等动作,发挥陪护作用,则是川渝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重庆大学依托硬件优势,在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我们聚焦前端感知,为硬件开发提供基础。”来自成都大学的团队成员谢远伦说。

除了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川渝团队还在同步研发近红外便携式抑郁症筛查仪器。

传统诊断中,一般采用量表方式来筛查抑郁症,存在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为更加客观地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近红外低通道设备成为关键。“这类设备通过光密度变化,读取脑部血氧浓度,通过监测大脑神经活动来进行早期筛查。”周楠说,这类设备价格高达上百万元,且体积较大,往往一个医院只有一两台,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为此,团队将目光瞄准轻量化、价格低的近红外低通道设备:要开发出类似头盔造型的设备,就像智能手表便捷监测睡眠一样监测脑电信号,价格只有几千元。

研发中,川渝团队“软硬”搭配、共同攻克“头盔”技术难关——

“目前设备已实现脑部血氧浓度读取,待共同攻克连续性等问题后,样机有望年底出炉。”周楠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更普惠、更便捷的抑郁症辅助诊断。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争取每年有两个新药获批临床试验许可,每三年有一个新药上市

“今年川渝团队合作研发的2个1.1类中药创新药,有望年底前获批临床试验许可。”

6月24日上午,在首批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实验室主任易进海向记者分享好消息。这也意味着上述新药即将从实验室进入临床试验。

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转化科技成果,不仅是易进海所在科研单位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样也是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之一。面对成果转化中的风险与挑战,川渝团队共同承担、资源共享、协同推进。

一般来说,新药获批临床试验许可之前,团队就要开始与企业积极对接转化。“新药临床定位是关键,既要有临床价值,也要有商业价值。”易进海说,同时转化方式、企业规模也很重要。

这一过程中,川渝团队共同出击,积极参加新药项目对接会、推介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潜在的转化企业。

制定中药标准也是川渝团队推动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之一。比如,参与制定的川芎、姜黄ISO国际标准已于去年发布,葛根、羌活ISO国际标准也正式立项。“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助力川渝中药材‘组团出海’。”易进海说。

实验室成立以来,川渝团队研发的4个中药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许可,涵盖高脂血症等重大疾病领域。其中,“金蚕颗粒”在一家重庆药企成功转化。

易进海认为,运行一年多来,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了,共同申报的科研项目明显增多。面向未来,他定下“小目标”:实验室争取每年有两个新药获批临床试验许可,每三年有一个新药上市。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