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迈向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成都四大方向发力

来源:四川在线2020-07-16 发布时间:2020-07-17 09:46:02 浏览次数:547 【字体:

7月1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

成渝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又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发挥区域协作、互为市场的优势,携手共进、连峰成势打造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那么成都将如何加强成渝合作,强化极核效应?会上明确了成都接下来将要发力的四个大方向。

1

重要经济中心

深入推进两地 产业链协同开放

■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

■以成都为原点绘制产业生态全景图

首先是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2019年成渝经济总量分别为1.7万亿和2.3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的第46和第38位,产业同质构成了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

面向未来,成渝合作要改变区域市场定位,放眼亚欧大市场,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

会上提出,要立足规模优势,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要以成都为原点绘制产业生态全景图、组建产业联盟,促进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运营、结算等生态圈功能性节点在蓉布局,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为牵引推动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协作带,在更大范围构筑起以成都为枢纽、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产业生态圈优势。

要抓住当前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和领军企业调整生产布局带来的强链补链机遇,全力支持有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把专业性、地区性总部和创新基地、生产基地布局成都;全力支持头部企业整合区域生产能力、加强技术合作攻关、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全力支持成都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和投资覆盖范围,深耕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提高企业在全球行业领域的话语权和集成带动能力。

2

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区域 协同创新体系

■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

其次,要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要素洼地,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渝拥有129所高校、61家科研院所,是全国第五大科教资源集聚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会议提出,要着眼提升在国家创新网络中的位势能级,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优化科技创新结构,全面增强对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要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集中力量建设天府实验室,推出更多“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的硬核科技,努力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紧扣城市战略目标和产业体系建设,支持高校院所、功能区、创新企业组建创新联盟,推动科研组织从供端研发向需端牵引变革,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依托,搭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行业创新和开源共享平台,提升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水平。深入实施“技能成都”建设和“城市猎头”行动计划,搭建链接全球人力资源市场的技能培训和供需对接平台。

3

改革开放新高地

构建服务中西部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枢纽

■联动实施枢纽协同、航线拓展、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行动

■以中西部为腹地、泛欧泛亚为目标市场全面建设供应链体系

第三个着力方向,是要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成渝在对外开放平台和交通方式上各有优势,要以共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为战略目标,加强政府合作和行业协作,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共建共享,构建服务中西部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枢纽。

要依托成渝“三场三港”,联动实施枢纽协同、航线拓展、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渝蓉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物流组织中心建设,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

要以中西部为腹地、泛欧泛亚为目标市场全面建设供应链体系,打通从生产到消费、国内到国际的供应链运作流程,增强供应链资源配置、产业组织和管理创新能力,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应链枢纽城市。要将供应链能力、制造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促进与上下游、左右岸、产供销协作对接,推动自贸区协同开放、综保区提质增效、开放口岸拓能升级,依托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适欧适亚、适空适铁产业。

4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人口政策将由追求规模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

■启动编制社区邻里中心布局方案,加快建设适应特定群体需求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生活微场景

■建设睦邻友好、托幼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健康等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体系

此外,成都还将与重庆携手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面向未来,城市的人口政策将由追求规模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户籍政策、住房政策、人才政策、公共服务政策都要聚焦面向全球吸引青年大学生、高技能人才和新职业群体。

会上指出,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秉持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注重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的合理布局,建设近悦远来、巴适安逸的生活城市和幸福家园,构筑起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成就人的综合竞争优势。要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理念,统筹产业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建设,启动编制社区邻里中心布局方案,加快建设适应特定群体需求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生活微场景。

同时,将聚焦市民多元化需求,建设睦邻友好、托幼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健康等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多维发展全民参与、全龄友好、复合共享的社群空间,丰富日常生活、休闲购物、文教音体等服务功能,全面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公园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成为现代城市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双城经济圈 不止一个圈

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成渝地区画下一个“圈”。“圈”中“领头羊”,分别是成都、重庆两座人口超千万、GDP排名全国前十的中心城市。 7月15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决定》里,更多的“圈”,勾勒出双城经济圈的一个个同心圆。

区域发展生态圈

《决定》提出立足价值创造,加快空间组织形式和先进要素聚集方式变革,探索构建跨行政区的区域配套协作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资源互补、链式关联与梯次发展,培育若干个以成都为中心、有能力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协同配置资源要素、组织生产销售的区域发展生态圈,形成基于内生链接、嵌存整合的开放型经济有机体。

轨道上的都市圈

“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群发展聚合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成都将协同推进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成都至德眉资市域铁路、成都外环铁路和高快速路等重大项目,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和一体运营的公交网。

多圈合一

类似东京等城市的集约开发模式来到成都了。成都将推动功能区建设,以TOD建设引领片区综合开发,打造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区,加快形成全域功能区体系。

全域航空经济生态圈

一个天府国际机场就是成渝之间的发展引擎。成都将围绕“筑城兴业、品质聚人”加快东进区域整体成势,推进天府奥体公园等九大片区综合开发,构建“航空+”的全域航空经济生态圈。

生活服务圈

成都将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对各类人才的保障力,加快建设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15分钟公服圈和生活微场景,这个服务圈还会进一步精细化,形成“15-10-5分钟”街区级、社区级、小区级生活服务圈。

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成都将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优化“一核四区”功能布局,构建“科学城核心区—科学城转化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功能区”多层级综合科创体系。

高能级商圈

成都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商圈,全面升级春熙路—盐市口商圈,加快建设交子公园商圈,大力提升国际空港商圈和西部国际博览城商圈,高起点策划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商圈和成渝双城门户商圈。

/热议/

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

大干快上

像深圳特区那样

15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成都东部新区成为这出“双城记”里备受瞩目的角色。 “我们用三年时间基本确定东部新区空间规划,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大干快上、成型成势,像当年的深圳特区那样!”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对东部新区的发展态势充满憧憬。在东部新区的广袤大地上,目前各类在建重点项目共有110个,总投资1298亿元;统筹策划216个重大项目,近期启动45个。

金牛区委书记金城:

成渝中线高铁

构建新商圈

“成渝中线高铁”,是备受关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一大重要项目。翻开地图,这个高铁在成都的起止点落子火车北站,位于成都市金牛区。

“火车北站片区,将承担轨道交通的门户功能,是展示成渝多元融合互动发展的会客厅。”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金城说,以上种种,将成为金牛区眼下面临的绝佳机遇。比如,成渝中线高铁首先让金牛区在此构建新商圈成为了可能。金城透露,未来火车南站将是高铁的起点,不再承担绿皮火车的进入,这意味着来往人员的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未来将以商务人群为主。

温江区区长马烈红:

保持在成渝区域

产业政策竞争力

近日,重庆巴南区招商投资促进局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投资促进局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分组讨论上,温江区区长马烈红在发言中指出,温江区要努力保持在成渝区域产业政策竞争力以及对企业的吸附力。“眼下,温江区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集合,围绕创建生物经济先导区,大力开展项目招引攻坚行动,聚焦高能级项目、头部企业和强链补链项目,力争形成更具规模和活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马烈红说。

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

有了人才协同

才有产业协同

全会通过的一项决定明确,成都将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这是郫都区面临的重大机遇。”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注意到,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64.2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区20.7平方公里,系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主阵地。在杨东升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合作中,人才是重要因素,“因为有了相应的人才协同,才会有产业协同”。

成都兴城集团董事长任志能:

3万套人才公寓

将加快开工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成都将按照“筑城兴业、品质聚人”加快东进区域整体成势。对此,成都兴城集团董事长任志能在会议期间透露,兴城集团将加快开工建设为成都东部新区配套的3万套人才公寓。此外,兴城集团还将加快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前建成通车;还将尽快启动东部新区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王垚 钟茜妮 邹悦 彭祥萍

来源: 四川在线2020-07-16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