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9-27 11:21:5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韩延明

作者:韩延明 来源:党史博采 发布时间:2022-03-22 21:00:02 浏览次数:1127 【字体: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伟大建党精神

韩延明

伟业蒸腾向上,精神世代承传。在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鲜明提出并深刻阐释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百年大党在百年时空坐标中生长、传承、凝练、绽放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标识,是党的其他红色精神的源头和起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人民性、创新性、实践性特点。它完善了中国革命精神链条的历史渊源和逻辑起点,使党的创建发展史与精神铸就史高度契合,使建党实践的辉煌原点和建党精神的伟大开篇相映生辉,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发展与独特贡献。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形成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业中不断践行、丰富、升华的伟大精神。何谓“伟大”?伟大就是胸怀天下、施惠苍生,就是德侔乾坤、功昭青史,就是经天纬地、霁月光风。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伟大”,包含着伟人、伟力、伟论、伟绩、伟业等。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建党”,蕴涵三个方面:一是指“党的建立”(建党、育党、立党);二是指“党的建设”(壮党、兴党、治党);三是指“党的建树”(强党、强国、民族复兴)。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习总书记冠以“伟大”二字的精神,目前看有六个,即伟大建党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全面总结和共产党人先进特质的生动写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论品格和政治立场,高度凝练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责任担当、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力量的先进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治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是我们正确解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路线图,是我们明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指南针,是我们准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金钥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有效地进行伟大斗争、更加扎实地建设伟大工程、更加强力地推进伟大事业、更加自信地实现伟大梦想。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伟大的意蕴、品格、践行、功能、价值、贡献、传承、弘扬等方面;其基本功能,突出体现在引领指向功能、凝心聚力功能、培根铸魂功能、陶冶化育功能、促进推动功能等方面;其科学内涵,主要蕴含于指导思想维度、目标追求维度、精神意志维度、道德情怀维度等方面,在思想、实践、精神、道德上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立于指导思想维度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命脉和灵魂,属于科学认知和理论基础层面的求真精神,体现了先进性,是“精神之基”。它引领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理论指导,坚持在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理论、坚定信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方向。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立于目标追求维度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宗旨和根本,属于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层面的创业精神,体现了实践性,是“精神支柱”。它引领我们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激励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与为民初心,始终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的初心不忘、本色不改,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方向。

立于精神意志维度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和气节风骨,属于意志品质和行为本色层面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斗争性,是“精神之魂”。它引领我们党始终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不怕牺牲、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在惊涛骇浪中启航,在腥风血雨中成长,在遏制打压中变强,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战胜,竖起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缔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用不屈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傲然挺立。伟大建党精神的知难而上、敢战能胜,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方向。

立于道德情怀维度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立场和政治品格,属于党性原则和操守情怀层面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民性,是“精神之根”。它引领共产党人始终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以立党为公、奉献人民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真正达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1500余字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9次;在13000余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203次;在7300余字的庆祝建党百年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86次。这都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主体地位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执着坚守。我们要始终秉持人民立场、恪守人民至上,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质性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重托,使党性和人民性真正达到内在契合与高度统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忠诚为党、情系人民,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道德方向。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维度的丰富内涵,既各含深意又浑然一体,既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理论架构和缜密的逻辑体系。这四个维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层意蕴和内涵,深入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可歌可泣、永续永存的内在机理和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基本原理。我们要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传承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者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模范者。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洪荒伟力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伟大建党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中积聚的能够撼天动地的“洪荒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著名作家夏衍在其散文《野草》中写道: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因为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种子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却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而这份力量,正是源于“为着向往阳光”和“达成生之意志”的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顽强“种子”,破土而出、迎难而上,栉风沐雨、傲然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焕发时代光芒,在不断应对各个时期各种风险挑战中彰显出宏富的政治分量、巨大的精神能量和磅礴的实践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得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伟大胜利。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图为观众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前参观

(一)伟大建党精神充盈着宏富的政治分量

伟大建党精神充盈着宏富的思想资源、政治智慧、文化基因、执政镜鉴、精神力量和永恒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精神密码,具有异乎寻常的政治动员、科学组织、凝心聚力、促进推动功能。百年来,因救国而生、为兴国而长、以富国而盛、由强国而昌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培育、陶冶、激励和导引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懈奋斗、成就伟业,本质上是一部撼天动地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和自身建设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所以,我们要从纵深而宽广的大政治观、大历史观、大发展观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从“精神的历史”中领悟“历史的精神”,从“沉淀的历史”中探寻“历史的沉淀”。回首百年,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应然之举。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国政治、历史的演进中找到答案。170多年前的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命运发生逆转的年份,使中国人民一下子从高峰跌入低谷,一个经历过秦汉雄风、盛唐气象的国家,一个诞生过愚公移山神话、天下大同思想的民族,曾经几千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泱泱大国断崖式地下滑到世界落后国家的行列,山河破碎、列强环伺,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由此开始;12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谭嗣同悲愤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110年前的辛亥革命(1911年),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但仍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特别是由于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导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亟须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那些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提供制度保障,更谈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而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1919年),作为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全国性爱国运动,恰恰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需要一个先进的政党来加强组织和领导。就此而言,1921年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其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是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革命斗争实践逻辑和思想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她撞响了共产主义运动黎明的晨钟,开启了社会进步潮流的闸门,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组织领导、坚固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二)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着巨大的精神能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对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培育、滋养、贯穿、连缀作用。它犹如一条环环紧扣、光芒四射的历史金链,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所形成的丰富而多元的各种伟大精神串联呈现出来,从整体上构建了共产党人光风霁月的宏富精神谱系。述往思来,在此“精神谱系”中,不仅蕴藏着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而且竖起了共产党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汇聚磅礴精神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民族的存续之根、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魂。政党的特质是靠精神塑造的。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诞生。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现。党的百年历程,既是一部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的奋斗史,也是一部磨砺淬炼、浴火重生的精神锻造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完善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源”远“流”长。正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基因和根脉,浇灌、滋养和培育了其后一系列红色精神的相继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锻造了不同区域不同内容但一脉相承的伟大精神。这些具体的精神形态,尽管表述不尽相同、层面各有侧重,有的以地域命名,有的以事件命名,有的以会议命名,有的以个人命名,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地域特征和个性品格,但都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其精神内核和基本要素是一致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形态的具体呈现和深化拓展,是我们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最生动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是激励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伟大实践探索。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所内含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

伟大建党精神与各红色精神之间,具有源与流、纲与目、干与枝的内在联系: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价值追求,是红色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信仰之基;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主题,是红色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力量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是红色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血性之魂;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是红色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践行之道。就此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本体性与生成性、集合性与发散性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场合多次提及伴随我们党一路走来、催人奋进的各种“精神”,并对其中20多种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其中不少就列于去年9月党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之中,除“伟大建党精神”赫然荣膺榜首之外,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核心的伟大精神(16+1个),即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核心的伟大精神(12+2个),即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核心的伟大精神(9+2个),即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核心的伟大精神(8个),即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在砥砺前行中形成的伟大牺牲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奉献精神等,凝聚着思想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弥足珍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三)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着磅礴的实践力量

初心因实践而弥坚,使命因担当而震撼。伟大建党精神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是党的磅礴实践力量的生动写照,是对党的伟大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凝练概括,并通过党的百年实践得以充分彰显。回首历史,辛亥革命之前,不甘落后的中国人面对中国危局积极抗争,但农民造反的“天国梦”、洋务派的“自强梦”、维新派的“改良梦”、义和团的“灭洋梦”、清政府的“新政梦”、革命派的“共和梦”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都不能改变“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苦难和屈辱状况。只有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救国、兴国到富国、强国,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变革和惊人飞跃。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经济总量在疫情背景下仍达到100万亿,稳居世界第二。至2021年,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激励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的苦难辉煌中矻矻奋斗。从波涛汹涌的大革命洪流到云水激荡的土地革命风暴,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到惊天动地的复兴伟业,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因此,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辟论述,回顾领悟中国共产党伟大政治实践中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改天换地的建国大业、翻天覆地的改革事业、惊天动地的复兴勋业,对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实践,既要放在整个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运动史、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又要放在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奋进史的纵横交织的宏阔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进行整体观照。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百年华诞,既是中共党员凝心聚力、共襄盛举的新契机,也是中华民族开拓奋进、扬帆远航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征程,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概言之,我们应从六个维度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一是从政治维度上,要在深悟伟大建党精神中增强政治意识,获取滋养忠诚品质的内生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二是从理论维度上,要在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中学“四史”、悟思想、明真理,增强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三是从历史维度上,要在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中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社会巨变,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信心和决心。四是从立场维度上,要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质性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五是从精神维度上,要在光大伟大建党精神中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习英烈先模,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革命血脉;六是从实践维度上,要在宣讲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中“干实事、开新局”,在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忠诚担当、开拓奋进,真正使伟大建党精神注入文化、走入生活、深入人心、融入血脉,激励和照耀我们奋力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华章!

来源:党史博采

作者:韩延明

来源: 党史博采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