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2-02 17:09:51

四川要闻2022年第51期(总第222期)( 2022年12月12日—2022年12月18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2-12-28 15:39:4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要闻

2022年第51期(总第222期)

2022年12月12日—12月18日

12月12日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工作方针,做深做细做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坚决筑牢不发生重特大火灾的安全防线。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会议。

12月12日,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图片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12月12日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四川省工作对接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晓晖会见国家考核评估综合核查组一行。国家考核评估综合核查组组长傅兴国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

12月12日成都海关公布,2022年前11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220.5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8.2%,增速在全国外贸前十强中位列第四。其中,出口5658.5亿元,同比增长11.9%;进口3562.0亿元,同比增长2.9%。

12月12日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0.8%。1—11月平均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12月12日上午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简称“成自宜高铁”)锦绣隧道施工现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锦绣号”破土而出,标志着锦绣隧道实现贯通。至此,成自宜高铁全线隧道均贯通,为年底全线铺轨、明年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12月12日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入驻天府永兴实验室。这是全国第一家政府主导、企业联盟的专门致力于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技术研发的研究中心。

12月13日《四川日报》全文发表《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追授罗从兵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罗从兵,男,藏族,四川金川人,1982年7月出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历任金川县太阳河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和马尔邦乡、马奈镇党委书记,生前系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2022年5月16日,罗从兵同志在下乡检查“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工作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39岁。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永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省委决定,追授罗从兵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2月13日《四川日报》报道,12月11日,第二十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海外人才及项目引进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签约仪式现场发布了第二十届“海科会”海外人才及项目引进签约成果,截至当日,共有1005名海外人才和190个项目签约四川。

12月13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分别与上海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视频连线形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四川省将同两所大学在科技、教育、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助推各项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至此,四川省校战略合作“朋友圈”扩大到32所高校。

12月13日四川·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交流会在乐山举行。会上,四川省文物系统与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达成合作意向,双方计划依托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联合共建乐山大佛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石质文物保护研究、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展览交流和研习活动等工作。交流会上,中意文物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乐山大佛本体水害研究与探索、石质文物保护关键问题及思考、古建筑石材表面的保存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12月14日 成都国际铁路港,随着通信、信号、信息、电气化等配套改造顺利调试完毕,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之一——新增国际集装箱功能区(以下简称“集装箱功能区”)正式开通运营。

12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成都字库街遗址重要发现:在2021年4月至12月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冶铸遗存及秦简。这些遗存以及秦简上“成都”“西工师”等相关文字信息,以第一手文字及实物资料丰富了秦灭巴蜀后治理蜀郡的珍贵档案,证明秦代官方手工作坊“蜀郡西工”极可能就在今西华门街附近。这也是成都地区首次出土秦代简牍。

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2月14日第七届“创客中国·创业天府”四川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暨推介对接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30个项目获奖并启动优秀项目培优加速计划。本届大赛是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区域赛之一,由经信厅、财政厅共同主办,并首次联合教育厅等部门和单位创新推出13条扶持措施,涵盖资金激励、重点培育、金融扶持等六大方面。参赛企业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并有机会直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资格;22家服务机构还将为大赛优秀项目量身定制支持措施,助力项目孵化和加速发展。

12月15日中老铁路(自贡—万象)国际班列首发。该班列搭载25个集装箱,货值340万元人民币。中老铁路(自贡—万象)国际班列的开行,将有助于自贡进一步强化四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桥头堡的地位,全力建设川南渝西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助力自贡开放发展。

12月1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发现了一座汉代城址,城址的城墙包砖上有篆书的“新都城”铭文。这个重要发现一举确认了《华阳国志·蜀志》所记载的“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中新都的位置,廓清了以往学术界认为两汉至三国时期新都地望(即“地理位置”)在新都区军屯镇的谬误。

“新都城”铭文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2月15日 第八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本届展演以“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主要采取现场直播、云致辞、云会议、云推广、云商城等方式举办。

12月15日久马高速公路阿坝50公里试通车段交工验收大会举行,阿坝州质监站宣布该段主体工程交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意见,该段道路通过验收,进入试通车“倒计时”。届时,四川和青海将首次实现高速公路连接。久马高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阿坝50公里试通车段起于青海省久治县川青交界处,止于阿坝州阿坝县阿坝互通,年均气温4℃。久马高速公路全长219公里,是四川省首条高原高速公路,全线平均海拔超3200米。即将通车的50公里路段是全线“首通段”。全线建成通车后,将形成从成都平原经阿坝到青海的全线高速大通道,从成都绕城高速出发,5个半小时就可到达川青省界。

四川省首条高原高速公路久马高速鸟瞰图(蜀道集团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2月15日长达95米的大件运输车组载着重逾400吨的变压器抵达位于江油的国能四川天明发电有限公司。这是截至目前省内参与人员最多、排障工作量最大、协调难度最大、协调用时最短的一次公路大件运输,将为四川电网冬春能源保供提供重要支撑。

12月15日2022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峰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2022四川企业100强及制造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数字经济企业50强等榜单。会上推出的《2022四川企业100强分析报告》,着重对入围企业2020年度与2021年度的营业(销售)收入、利润、资产、研究开发费用、从业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2月17—19日2022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在宜宾市举行。酒博会首次设主宾国,奥地利为本次酒博会主宾国。本次酒博会以“酒都宜宾 和美世界”为主题,开幕式举行了中国白酒风味科学研究中心授牌和中国白酒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仪式。本次酒博会由峰会、论坛、典礼、赛事、展览展示等18项活动构成,还搭建5万余平方米的展示区域,国外80余家、国内100余家知名酒企线下展示全球优质酒类产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选址眉山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成功获批。这是四川首次获批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将填补四川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儿童医院建设空白;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走出省会城市、布局地市级城市的省级儿童医院。

近日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启动四川省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申报工作。该项工作旨在进一步扩大乡村高技能人才规模,提升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包含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健全保障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知识产权制度、打造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高地、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新创造、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供给、深化知识产权高层次开放合作、营造知识产权高品质人文环境、保障措施共十个方面三十二条。

近日 四川广播电视台摄制出品的纪录片《熊猫家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纪录片通过中外学者、熊猫专家、巡护人员、当地居民的多元视角,带观众走近“国宝”大熊猫及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家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熊猫家园》是中宣部“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国的世界遗产记录传播项目《人类的记忆》系列纪录片之一,首次采用4K超高清纪录片形式,对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进行全面盘点和系统梳理。

(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

辑录: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