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省委信息>详细内容

【特稿】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3月9日第10版 发布时间:2025-03-09 16:56:07 浏览次数:264 【字体: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晓晖

图片

王晓晖(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赋予我们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任务。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召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问题并作出《决定》,明确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去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增长5.7%,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居第三位,新的生产力理论在指导四川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具体来讲,我们着重抓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注重发挥科教优势,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统筹推进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省实验室体系高质量运行,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居全国第三位;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2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统筹20亿元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卡脖子”技术编制创新图谱,形成攻关路线图50条,深入实施“聚源兴川”行动,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去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4910项、增长2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7亿元、增长33.6%。

二是以产业升级厚植发展新优势。我们坚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大力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智改数转”,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前瞻布局产业新赛道,专题研究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建立高端能源装备、新型显示、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5条重点产业链推进机制。去年,全省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8.4%,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增至30%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增至486家、29家。

三是以绿色转型塑造发展新方式。我们坚决扛起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重大责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提高3.7个百分点,345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我们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去年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占比提升至87.4%,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0.2%。

四是以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机制。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召开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针对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梳理形成120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14项引领性重点项目和23项集成改革事项,资源节约、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我们坚持把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摆在突出位置,巩固用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成果,成立首期规模达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天府科创贷”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16.5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培育机制加快形成。

五是以人才建设夯实发展新支撑。我们坚持“大人才观”,着眼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各方面各环节,持续优化人才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大力实施青年科技人才“萃青工程”,探索建立4类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去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100万人,在川两院院士67名,新增国省级人才927人、创新创业团队28个。我们瞄准发展所需持续优化完善高等学校学科体系建设,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点246个,撤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206个,启动实施海外智力集聚计划,19所高校115个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更多创新要素正向发展主战场涌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向新而行、以新求质的发展路子,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吴光于 整理)

图片

2024年10月17日拍摄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科学城一景(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图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3月9日第10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