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家风家训】家训沐浴求学路 ‖ 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09 10:47:37 浏览次数:676 【字体:

家训沐浴求学路

罗学娅

 廖运贵的爷爷奶奶不识字,爸爸妈妈也没多少文化,但他们家却有着非常淳朴的家风和口口相传的家训。精准扶贫时,村上的扶贫干部帮助他们把家训整理成文字、做成牌子,挂在易地搬迁的新房子大门口。来来往往的乡亲们看了,都夸他们家的家风好、家训严,教出来的孩子勤快、懂事、有志气。

搬迁前的老房子

 的确如此,廖运贵从小就乖巧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奶奶给爸爸说:做人要走正路,做事要讲良心,种庄稼不要怕苦怕累。

 爸爸听奶奶的话,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恳恳种庄稼,农闲时,还在城里去打点小工补贴家用,把一个三世同堂的小家打理得平淡有味。

  廖运贵上小学了,爸爸就用奶奶讲的话来教他,还加了一句:打工也不要怕苦怕累。廖运贵记住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怕苦和累。

 上小学了,他年年都得很多奖状。爸爸把这些奖状贴在家里最耀眼的墙上,常常看着它们笑。

易地搬迁后的安置房

 村小毕业,廖运贵顺利考上县城里的初中。三年后,又考上省级重点中学上高中。就在他铆足劲准备向大学冲刺时,家里的天突然塌了:爸爸突发脑梗住院,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妈妈旧病复发,年迈体弱的奶奶一着急倒下了。沉重的家庭担子,一下子落在了不满15岁的廖运贵肩上,他决定辍学,挑起这副艰难担子。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扶贫干部,把他们家列入首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助他们家脱贫的同时,镇、村及帮扶干部帮助廖运贵继续上学,鼓励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廖运贵重返校园,抓紧在校的一切时间,刻苦学习,一到了星期天、寒暑假,就回家打理田土,成了家里唯一的主要劳动力。

廖运贵假期和妈妈一起干农活

 高中三年很快就过去了,廖运贵如愿考上了医学院,全村的父老乡亲都为他自豪,说贫困村也飞出金凤凰了,还说他廖家养了个好儿子,全家人就等着过好日子喽。

 万万没想到,廖运贵到学校报到没几天就回来了,说是办了一年的休学。还说:我们家脱贫,不能全靠扶贫干部,自己也要努力,这样才对得起良心。

 原来,廖运贵他们家刚刚搬进易地修建的新房子,很多精准扶贫的措施都将在这一年落实,他不能当逃兵。

 这一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在屋后修起了鸡舍、猪圈,让劳动力不太好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在家里饲养村干部送来的小鸡和猪仔。他自己除在田里种稻谷,还在有限的土地上种生姜和时令蔬菜。与此同时,村上给奶奶办了养老金,给父母亲办了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母亲犯病的时间少了,父亲的脑梗后遗症也好转了许多,还到市上的医院去做力所能及的护工。当年年底,他们家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光荣户。

 廖运贵这才回到大学校园,安安心心地读书。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勤工俭学:送外卖、做小工等。寒暑假回到家,他不是打谷子、收粮食,就是和妈妈一起收拾菜园地,喂猪、喂鸡,一刻也不闲着。晚上休息了,还会给奶奶烧一桶热水洗脚。

廖运贵给奶奶剪脚指甲

 再有两年,廖运贵就将大学毕业。他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祖传的家训:“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毕业后,我要回到家乡,以己之力,感恩社会,回报父老乡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学娅(退休医务人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