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2期 杨慎家训 :“四重”“四足”诫子孙

作者:成都市新都区纪委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8-02-23 15:11:00 浏览次数:5968 【字体:

杨慎(1488.12~1559.0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四川唯一状元,也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以“博学”“饶著”著称。杨慎一生著述多达400余种(今存174种),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特色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

2a098f085a9346f99bf9de4696dd8e14.jp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词《临江仙》因被放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词中而闻名遐迩。

杨慎父亲杨廷和也是历史上的名人。杨廷和12岁考中举人(明代无人能及),19岁进士及第,系明成化年间最年轻进士。杨廷和是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两朝首辅。在两朝皇帝更迭的关键时期,杨廷和以“除难定策”之功、“救时宰相”之名和明朝中期主持政治改革的第一人而名留史册。

新都杨家为书香世家。自杨慎祖父杨春而下,一门四世共出七位进士、四位举人、一位贡生,人称“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新都杨家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优良的家风家规是重要的“催化剂”。

新都杨氏家训

保存至今的清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民国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中,除记录新都杨氏先祖清廉为官的事迹外,也记载了杨氏的家规家训。其中最重要的家训是“四重”“四足”和杨慎临终遗训。

“四重”家训,为杨慎曾祖母熊夫人所留。熊夫人对杨家族人的工作、产业、礼仪和教育等作了规定,教育子孙亲善和睦,兴家立业。原文为:

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

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

“四足”家训,系杨慎因“大礼仪”事件被流放云南前夕与妻子告别时亲笔所书,主要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强调淡泊名利,节俭持家。原文为:

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

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他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

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惠足矣。

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计。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

临终遗训,为杨慎临终所留。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戍所,临终时,他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此外,新都杨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爱乡族规:凡入朝或在外为官,均不能忘记新都父老乡亲,每次回乡,必捐资为故乡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报答家乡养育之恩。

谨遵祖训,名人辈出

杨氏家训对新都杨氏一族影响极大。如重教育方面,在杨慎曾祖母熊夫人立下“家法重教育”的家训之前,杨家就是普通人家,杨慎的六世祖和五世祖都是一介平民。正是熊夫人对教育的重视,从熊夫人儿子这代起,杨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香门第。史料记载,1481年杨慎爷爷杨春考中进士,自此而下,杨慎父亲杨廷和、叔叔杨廷仪,弟弟杨惇、堂弟杨恂,儿子杨有仁皆考中进士,杨慎更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家族还另有4人考中举人。

杨慎曾祖母熊夫人还立下“家礼重敦伦”的族规,因此杨氏一族家庭和睦,世代相依,风化沐及一方。正是受此影响,当明代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发生时,贵为宰辅的杨廷和及其状元儿子杨慎挺身而出,不惜以政治生命和个人命运抗争,成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树立了两父子正直、无私、勇敢的历史形象,也印证了杨慎“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人生诤言。

而“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的祖训和杨慎“四足”家训,更直接形成杨氏一族世代清廉的家风传承。

据雍正《四川通志》记载,杨慎曾祖父杨玫曾任贵州永宁吏目,为人廉洁正直,拒绝接受当地官吏贿赂(“分价数百以遗玫,玫不受”),替百姓办好事,被传为佳话。

杨慎的祖父杨春,曾任行人司司正和湖广提学佥事,晚年辞官回新都办学,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杨春经常写信鼓励在朝廷为官的儿子杨廷和尽心治世济国,多做有利于民的好事。杨慎高中状元时,亲戚朋友送来贺银,杨春均婉言谢绝,并根据时局,提议大家将礼银用于整修破损城墙。城墙整修完成后,恰逢匪盗袭击,坚固的城墙保护了百姓安全,大家无不称道。

杨慎父亲杨廷和,效力于四朝皇帝,历任武宗、世宗两朝首辅,关注民生,改革弊政,反腐肃贪,为一代名相。

杨慎23岁考取状元后,任经筵讲官。受父辈影响,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因“大礼议”事件流放云南时,给妻子写下“四足”家训,作为对子孙的谆谆教诲。杨慎在云南三十多年,恪守清贫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博览群书,终成明代著述最多的第一人。杨慎关心民间疾苦、传播中原文化,对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在云南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杨慎的民间故事。人们赞誉他不畏权贵的风骨,钦佩他广博多才的学识,学习他知足常乐的高贵品质。

在杨慎等先辈影响下,杨氏后人世代恪守“四足”“四重”家风,为官者清廉自律,为商者兼济大众,留下许多佳话。如杨慎儿子杨有仁(也是进士)继承了其父清廉正直风骨,任侍御史之职,“抗论不避权势”,后辞官回家,“居乡清俭,虽出相门,无异寒士。”杨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百年。如今,人们走在“状元故里”,行足寻常百姓家,依然能感受到这种家风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编者: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

组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成都市新都区纪委

来源: 《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