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详细内容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助力现代乡村治理

作者:陈建春 朱丹​ 来源:四川日报2019年12月18日第6版 发布时间:2019-12-18 09:11:55 浏览次数: 【字体:

fb6dd3120b23450a84d6a54e3e8fa426.jpg

本文刊于四川日报2019年12月18日第6版

学习 思考

□陈建春 朱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为城乡基层治理凝聚深厚的文化力量,支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立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陈列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能为乡村振兴舒展精神之翼、安放绵绵乡愁、铸就文化之魂,助力现代乡村治理。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蕴含着千百年来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是承载乡愁乡恋、构筑精神家园的阵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助力现代乡村治理,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志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纽带作用。

以文兴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内涵

地方志具有历史延续、内容广博、材料真实等特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等,可以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竞争力,是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以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润色新产业。开发地方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是提升产业品位、润色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成都蒲江甘溪镇明月村利用境内始于南朝的邛窑土陶文化遗产,“产业支撑+文化助推”实现从市级贫困村到国际陶艺村的跨越式发展;泸州市叙永县地方志部门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协助编制规划等方式,擦亮鸡鸣三省会议这张红色名片;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办助力打造“女皇武则天故里”“红军精神”等文化品牌,推进全区“一乡一品”文化品牌体系成形。

以公共文化涵养新风尚。新形势下的地方志事业在修志编鉴基础上,对地方志资源的多渠道挖掘和多元化应用,对乡风文明、家风家训等传统道德资源和乡村优秀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如德阳旌阳区孝泉镇通过举办“感天大孝祭”“城隍会”等活动,发扬“姜诗孝亲”“涌泉跃鲤”等德孝文化;高县新修族谱引入家训家规,探索了培养现代公民道德的新路径。

以史为鉴为乡村治理提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曾说,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地方志作为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或特定事项的资料文献,是前人实践活动和智慧经验结晶,具有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作用。

发挥历史经验的借鉴作用。历代志书和地情文献中关于古街、宗祠、宫庙、古民居等的记载,代表了先民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智慧,对于新时代乡村治理编制规划、防范风险、化解难题等具有借鉴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等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便参考了民国《北川县志》中关于羌、汉族建筑传统的记载,在适应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又保持了民族地区建筑文化传统。

发挥乡规民约的推动作用。家谱族谱、地情文献等史志资料中记载的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已积淀成一方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成为新时期乡村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凝聚乡村振兴力量的基石。隆昌市南关石牌坊古镇的六座古牌坊和三座德政古石碑如“立体史书”,展现了德政、忠孝文化;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挖掘、整理地方史志和文化遗产,引领营造出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党风优的社会新风尚。

提升认同为人才振兴凝聚力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最大的瓶颈。爱国之道,始自一乡。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述历史,其中记载的民风民俗、乡村文化等,能有效提升乡民文化认同和自豪感,涵养传统美德,实现教化育人,吸引、培养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培育新乡贤。在传统社会,乡贤因具有良好社会声望和较大社会影响力而被政府和民众推崇爱戴,随着时代变迁,乡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桥梁、以乡村为空间的乡贤文化仍历久弥新。在《四川乡镇简志》和名镇、名村志编纂中,就发现并产生出一批“新乡贤”,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培养本土人才。近年来,我省地方志系统深入实施方志文化惠民工程,让地方志中记载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惠及普通群众,培养本土人才。省地方志办多次向古蔺县桂花镇田坝村赠送《方言志》《川菜志》等特色志书、音频节目,丰富乡民精神生活,增加文化认同;富顺地方志办协助马安村建立乡村振兴学校、农民夜校等机构,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以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建设。

吸引人才返乡或扎根乡村。乡村是村民的精神归属,乡土文化越繁荣,乡村吸引力越大。富顺县运用志书中记载的古驿文化和村落文化,营造出具有浓厚乡亲乡情的文化氛围,激发乡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蒲江甘溪镇明月村陶艺文化先后吸引了文创、旅游、艺术等领域的“新村民”100余人,带动了产业、文化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省地方志办)

来源: 四川日报2019年12月18日第6版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