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试论方志期刊的类型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0 08:28:20 浏览次数:1119 【字体:

    

 

    一、期刊与方志期刊类型透视

    从社会传播学角度考察,期刊是传递信息的一种不可取代的媒体,是与读者交流的一张名片。当然,它亦是一种资源,并且具有转变为资本的属性。

    根据期刊的内容,期刊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学术理论类、工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类、教育教学类、信息文摘类、其他类。

    在期刊方阵中,每一种类型的期刊都是一面高扬的旗帜,都是一个形象的展示,所创造的空间各异并体现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追求。方志期刊作为期刊大家族中的成员,无疑具有期刊的共性。然而,它的“地方志”特性,又规定了其鲜明的个性,即其他刊物不能涵盖也不可以取代的特性。正是这种“特征”,使方志期刊具有了为方志立言和传播的使命,成为方志文化的形象大使。

    据统计,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方志期刊屈指可数,仅有《中国地方志》《沧桑》《黑龙江史志》《江苏地方志》《志苑》《福建史志》《中州今古》《广西史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计10家。究其刊名,大都设定在“史志”或“志”上,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彰显了鲜明的区域性;究其内容,大都是大组合、大拼盘,即囊括了方志学术理论、工作指导、综合文化等。具体考察,方志期刊似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地方志》,其内容锁定在学术理论、工作指导方面;第二类是《沧桑》《黑龙江史志》《江苏史志》《福建史志》《中州今古》《广西史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其内容主要定位在学术理论、工作指导、综合文化类方面。这一类型的方志期刊,目前占多数。其中综合文化类的内容,大多为地方区域内的具有相当价值的史料或民俗风情。这类稿件的功效在于:一是增强了方志期刊的可读性,扩大了读者面;二是拓展了稿源,解决了“稿荒”(“稿荒”的主要原因在于方志学科的建立尚待努力培育);三是观照了区域性的特色文化,丰富了修志内容,拓展了方志期刊的层面并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体现了编者的“史志文化”意识,为区域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或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积累增加了厚度,具有特殊意义。目前,综合文化类的稿件在方志期刊中呈上涨趋势,大有与学术理论、工作指导类的稿件“三分天下”。第三类是《志苑》,它集时事政治、文学艺术、综合文化类内容于一体,主要面向大众读者,面向市场,争取市场份额。本文以下重点考察并表述的为第一、第二种类型的方志期刊。

    二、方志期刊发展的潜在优越性

    方志期刊潜在的优越性是方志期刊的属性与功能所决定的。方志期刊与方志工作相生相伴,是方志文化事业的“喉舌”,与之休戚相关,故它不仅具有研究探索方志学术理论的任务,而且具有指导方志工作与传播方志文化的使命。为此,方志期刊的大定位应当在“方志文化”上。这样方志期刊才有广阔的前景。其发展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地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属于先进文化范畴,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方志文化的方志期刊(方志期刊本身亦属于先进文化范畴,只是被包容在方志文化的概念中),无疑与先进文化有直接联系。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此外,近年来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与政府提出了建文化大省或文化强省,以此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地方志工作是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故应当理性地、自觉地纳入地方党委与政府提出的建文化大省或文化强省的方略中去。这给方志期刊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机遇。因此,方志期刊当发挥自身的特点,站在方志文化的前沿与制高点,乘势而上,与时俱进,以努力体现优势并展示魅力。

    2.地方志工作的立法不仅为地方志工作展示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方志期刊拓展了显示优势的空间。方志期刊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阵地,它的鼓与呼,它的推波助澜,当显示了它的优势与作用。目前,依法修志声震云天,立法之势如同雨后春笋。这个过程,将是方志期刊发挥“导言”、“导向”、“导势”优势的过程,也是做大做强自身的过程,势必成为读者,特别是方志系统读者的亮点和兴奋点。

    3.续修志书的全面启动是方志期刊发挥潜在优越性的重要契机。续志记录与反映的内容异常丰富,恰好是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时期的重要成果。这段历史进程的表述,大大提升了方志文化的品质和含金量,大大升华了方志“存史、教化、资治”的功能(该功能的调整系逆传统的“存史、教化、资治”的,也是从乘势而进的角度而言的。因此,办刊人,特别是执行主编的办刊理念更应当与时俱进作出对应调整,因为一定意义上“主编即刊物”),具有催人昂扬奋进的作用。然而,续修志书是一个过程,它更需要方志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方志信息的传播。在续修志书过程中,方志期刊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并彰显出鲜活的魅力,体现出它存在与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引起读志、用志者对它的较为广泛的关注。此外,对地方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编纂的指导,方志期刊也具有专业的、其他期刊无法拥有的优越性。

    4.信息时代的广泛交流为方志期刊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巴蜀史志》较系统介绍台湾修志情况,登载峨眉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较系统介绍川菜、川酒和四川的旅游等,在修志界和有关部门引起了关注,体现了刊物与社会相关层面的联系,从而显示了方志期刊潜在的优越性。

    当然,方志期刊的潜在优越性并不囿于上述4点。它需要办刊人的慧眼去关注历史与现代,去挖掘方志文化具有的特殊内涵与意义。这样,方志期刊才能站在方志学科前沿纵横捭阖,才能在文化领域中独具风姿,成为方志文化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星星。

    三、方志期刊的局限性

方志期刊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它既有上述潜在的优越性,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在于:

1.方志期刊势单力薄(仅有11家,不足50名专业编辑),出版单位分散,规模较小,纵(《中国地方志》期刊与省级方志期刊)横(省际间的方志期刊)联系少,隶属关系各一,无法形成互补优势,更无法形成方志期刊集团,在期刊方阵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方志期刊无法规模化、集团化,故它的集合优势和品牌效应缺乏,经营思维与方式将大打折扣,既难以面对文化市场形成规模性、品牌性的商业模式,又难以占有市场份额这块诱人的奶酪。就期刊的经营商业模式而言,应为:广告+发行+多种经营(包括办特刊、专刊、会展、印务、网站及其它商业领域的实体)。然而,从生存与发展来讲,方志期刊的确需要进行必要的商业性的策划与经营,逐步形成相对的文化产业,以在“快餐文化”挤压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努力开发有特色、有经济效益并紧靠方志文化的经营性项目。

    2.方志期刊内容有的缺乏生动,显得生涩、僵化、呆板、冷僻、单一,致使发行渠道狭窄,发行萎缩,基本上在本系统内,无法像大众传媒的网络、电视、报纸那样可以称心如意地抱住广告这个“金娃娃”。如果说方志期刊是主体,那么发行与广告则应是它的双翼。不幸的是大多数期刊的“双翼”都不尽人意,即发行与广告远远达不到期望值,故使方志期刊难以做大做强,更难形成产业,转化为资本。于此,我们确应精心打造方志期刊的双翼,既提高期刊的发行量,又做强期刊的广告,使之和谐互动。从成熟并面向市场的期刊来看,其经营收入多来自广告,故我们应关注广告这块既属于其他传媒的奶酪,又应属于方志期刊的奶酪。

    3.方志期刊的编辑力量总体上显弱,缺乏高素质、高知识(包括运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处理稿件等的能力),高创型的编辑人才,更缺乏集策划、运作、营销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问题涉及到体制和分配机制,而体制和分配机制问题的探讨确是一道复杂而难解的方程式。但是,它确实需要方志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去努力解好这道“方程式”,否则,要实现方志期刊的高值只能是纸上谈兵。

    4.方志期刊的形式感(包括装帧、设计、编排等)普遍缺乏新意,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不强,难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目前,面向社会和市场期刊的新贵,其形式感强、有个性、有气魄,在装帧、设计、编排、印刷等方面均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即高档化、新潮化,给读者耳目一新。由此,思考方志期刊在形式感上的突破迫在眉睫了。否则,打造精品方志期刊在形式上是难以超越的。

    总之,把握机遇,理性地思考方志期刊的两重性,努力体现方志期刊潜在的优越性,让方志期刊的优越与局限互补与合理整合,放大方志期刊综合功效,走出一条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于方志事业的发展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