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浅议志书资料稿的撰写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0 08:28:20 浏览次数:1998 【字体:

周世开

 

资料稿的撰写是志书编纂的关键环节,资料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志书总纂稿的质量,为此撰稿人务必掌握资料稿撰写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以确保志书资料稿的撰写质量。

    一、撰稿原则

(一)实事求是

    志书资料稿的撰写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准确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客观地记述区域内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正确评价人物的功过是非,如实地记载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不隐恶,不溢美,不夸大其辞,敢于秉笔直书,使撰写的资料稿客观、真实、可信,经得起社会检验和历史的考验。

    (二)直书其事

    直书其事就是直接记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地记述,不要借助比喻、形容等形象性的文学笔法。

    (三)述而不论

    志书是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它必须以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具体的资料来反映一地各方面的状况,不允许编撰者直接站出来进行分析、评论。虽不直接阐明观点,但要寓观点和褒贬于资料的记述之中,用翔实的资料来说话,用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资料来体现正确的观点。

(四)通典不录

通典不录就是对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等内容一般不予收录。抄录通典将会使志书内容过分膨胀,改变志书性质,使志书成为法规或文件汇编。通常的办法是把通典的内容作为背景资料适当点出,重点记述地方(单位、行业)贯彻执行通典,开展工作的情况和实施结果,使通典和具体事物发展变化融为一体。

    (五)越境不书

    方志要突出地方性。志书原则上只记载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本行政区域以外的事或无关联的不予记载。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交代背景、比较差异,为了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的辐射力和与外地的联系、交往,也可有针对性的引用外地资料,但这种引用的资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记述本地人、事、物的需要和提高记述深度和著述质量的需要。这种引用要力求选材精当,记述简明,要有量的限制,在总体上做到不越界,不过境。

    (六)因事系人

    因事系人,即在记述某一事物的兴衰始末时同时涉及到与此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类人物。因事系人时,只记述其人与此事有关的一些内容,而不涉及或评价其人的全部历史。因事系人,常用的方法是水乳交融法,就是把人与事、人与物揉在一起记录,人随事出,人随物出。

    因事系人,不是事事系人,人人都系,它只能系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在世人物和其他人物。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可记:创始人;主要领导人;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杰出的理论家、科学家;行业名人;能工巧匠;创造、发明的研制者;各种重大奖励的获得者;先进模范人物;具有高尚道德的好人好事;已定案的有较大影响的反面人物;有助于说明事物原委、全貌的当事人等。

    (七)突出特色

    特色主要指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行业)特色。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时代性是方志在时间方面的重要特征。

    方志姓“方”,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志书资料稿撰写时要注意挖掘本地区、本单位(行业)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与外地、外单位的不同之处。对本地区、本单位(行业)特有、特多、特好的事物要浓墨重彩地予以记述,当然也要同时反映特差的一面,以达到全面、完整地反映整体和全貌。

    专业(行业)特色,首先体现在各行业的分工上,不同行业的分工本身就说明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突出专业特色要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

    二、撰稿方法

(一)纵向记述

    横排竖写是志书的基本特征。横排是指分门别类,在资料稿篇目已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应重点掌握竖写。竖写是志书最基本的记述方式。

    所谓竖写就是纵向地记述历史。任何一项事业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志书条目的记述应以时为序,纵述始末,记述事业从发端、发展到现状的全部内容。

    1.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纵述始末,对“始”和“末”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中间过程则不容易把握。记述事物发展变化的中间过程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有变则记,无变不录。志书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记述无须事无巨细,全部罗列,而要抓住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对那些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的过程则略记或不记。

    二是详细记述事物发展变化中发生质变的过程。志书要关注现实,反映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生的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是志书记述的重点。

    三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要分阶段记述其发展变化情况。阶段的划分既要照顾流行的政治性分期和国民经济分期标准,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特点进行分期。

    四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大或在某一时期内均为稳步渐进,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的,则可采取几年一记的方法。

    2.写好三个“点”

    三个“点”即事业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写好起点。一是追溯历史前源,就是把与该纵写内容密切相关,但在时间上却属于志书断线前的有关事情作简要追述。二是交代原因和背景,记述某项事业,需要先简要交代为什么要干这项事业,依据是什么,影响、条件有哪些,这就和后文记述的这项事业是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等内容形成了因果关系,从而使事业的记述有因有果,线索清楚。

    写好转折点,事业的发展大多呈曲线型趋势,曲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一般来说就是该项事业的转折点,志书要详记转折点,写明事业发展变化上升或下降的原因、结果,以此揭示事业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经验、教训。

    写好终点,反映到志书中就是要写好下线的现状情况。终点的记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纵向对比,反映事业取得的成就。二是记述事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对本地区(单位、行业)三个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三是横向对比,反映事业的地位。

    3.结构顺序

    志书的结构顺序主要有顺年记述和分期跳跃记述两种。顺年记述,即按时间先后依次记述。分期跳跃记述,就是将所记对象按其发展的时期线索分成几个阶段,分段记述。

总之,纵向记述,要做到“意在笔先”,要把握事物发展的主线,从事物的起始、发展、演变、现状等环节入手,做到记述清楚,脉络分明,主干突出,能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发展变化和起伏盛衰。

(二)横向记述

    这种记述方法的特点是只记述实体或事物的现状,而不进行历史的追述。如记一方之山川、河流、动植物、方言、风物特产、重大工程等。上述记述内容大多不需要追述历史发展,而仅就其现状从横的方面展开记述则可。

    (三)纵横结合记述

    有些事物内容复杂,范围广泛,单以“纵述”或“横述”的方法并不足以反映其全貌,需要纵横结合方能记述清楚。纵横结合法主要有:一是纵中有横,即先纵述事物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再横向展现事物全貌。二是横中有纵,即先横向铺开记述全貌后,再对主要事物进行纵述。三是纵横交错,即纵中有横,横中有纵,宜纵则纵,宜横则横,纵横交错,相得益彰。

三、撰稿要求

(一)提炼主题,确定主线

    撰稿者在撰稿前,要对占有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取舍。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结果及其贯穿其中的主线,从中提炼出主题(观点),然后围绕主题,把握主线,完整、清晰地记述事物的全过程,切不可不加分析,不加取舍地将搜集到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一一写来,从头到尾,罗列资料,没有主题(观点),没有主线,状似一本流水账。

    (二)以时为序,纵不断线

    以时为序,纵不断线,这是每个撰稿者都必须把握的志书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在具体的记述中,切不可只有“始”与“末”的记述,而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略写或省写。

    (三)记述完整,因果分明

    记述完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的三个环节,即写好事物的发端、转折和现状(结果),不能缺项,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或有头有尾无中间,都是不可取的。因果分明,就是要彰明因果,也就是要记述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这些“为什么”“怎么样”都只能用具体的资料来说话。

    (四)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点线面的关系是志书撰写中典型事物、发展主线与整体面貌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没有点,没有对典型材料的重点记述,志书就会成为一般性的干巴巴的资料汇集;没有线,就无法反映事物兴衰起伏的历史发展脉络;没有面,则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

    (五)不能用年鉴资料取代志书资料

    年鉴与志书有同有异。相同的是:综合性年鉴与志书都是反映一定地域情况的大型综合性资料书,都具有资料性、科学性、权威性、特色性、系统性的特点和资治、存史、教化的功用。不同的是:年鉴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现代资料性工具书,它仅收录上年度的各种最新信息资料。志书则是记述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收录的是较长周期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资料,内容时间跨度大,一般需15~20年才续修、重修或补修一次。

    年鉴的编纂为志书续修积累了大量的可用的资料,年鉴中的概述、综述、概况等综合性材料是供志书参考的重要著述内容,其专题条目、大事记、要事记略、附录、人物等资料作为实体可有选择性地编入志书之中。但年鉴资料仅仅是志书资料的一部分,因此决不能以年鉴资料代替志书资料,更不允许简单地将历年年鉴资料串连起来就等同于志书资料。

    (六)把握好文体、文风

    志书文体为记述体,就是将某一事物从头到尾,有本有末简洁明了地叙述出来,以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

    不要写成流水账。流水账的表现形式有:一是不分时期按编年体的方式,逐年逐月堆砌各种资料;二是事无巨细有闻必录,把所收集到的材料不加取舍地统统写上,使人看后不知所云或很难抓住主要的东西。不要写成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常见的情况是在记述完一些事实后,要总结归纳出几条经验、做法、体会等,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加深理性上的认识。上述经验、做法、体会属于观点、看法,不符合志书“述而不论”的要求。不要写成文件摘编。在涉及一些政策性较强的条目中,往往容易大段大段地摘录上级文件,而成为文件摘编。堆砌通典,看不到上级文件精神在本地区(部门)贯彻执行的步骤、做法和成就,缺少地方(部门)特色,这不符合志书“通典不录”的要求。

    志书文风力求朴实、准确、客观,文字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语言力求简明、生动,注意逻辑性。做到言必有据,不说空话、套话、大话和假话;事要有证,不要主观臆断或妄加评说,要让事实说话。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