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略谈嘉靖《四川总志》

作者:旷天全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00 浏览次数:1822 【字体:

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 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由此可见,嘉靖《四川总志》在明清所修四川省志中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至今学术界没有文章系统介绍嘉靖《四川总志》。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介绍。

一、嘉靖《四川总志》的编撰情况

嘉靖《四川总志》是在当时的四川都御使刘大谟和监察御史王珩主持下修撰的。刘大谟字远夫,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正德三年进士,嘉靖十九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秉心诚明,勤于政事,颇有政声。嘉靖二十年,都御使刘大谟叹正德《四川总志》“草草成书”,于是请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撰省志。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明世宗时因议大礼案,贬戌云南。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而刘大谟也正是乘杨慎从云南回新都之际,请其参与编撰的。

杨名字实卿,四川遂宁人。嘉靖八年殿试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明世宗时因直言进谏,遭贬。居家二十余年,侍亲至孝。颇有文采,为时人推重。其参与省志之编,正是遭贬居家之时。

王元正字舜卿,号玉垒,陕西人。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检讨。明世宗时亦因议大礼案,谪戍四川茂州卫。王元正在茂州讲学二十余年,多有成就。其参与编省志,亦是谪戍四川茂州之时。

杨慎、杨名、王元正都是进士出身。其中,杨慎是状元,杨名是探花。三人都有文采,都在翰林院任职,而更巧的是,三人都是遭贬的人。难怪主修人刘大谟会说:“王氏玉垒、杨氏升庵,杨氏方洲俱以雍益之豪俊,科第之伦魁,良史之名笔。谪戌遐荒,周流万里。”嘉靖《四川总志》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开始编撰,十月结束,历时三个月。其中,杨慎负责编《艺文志》,杨名、王元正负责编《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

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成的《四川总志》,据后来崔廷槐《四川总志后序》云“见卷凡百余”,当在一百卷以上。王元正的《全蜀人物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兹乃缮录,成编二十有六卷,立论十有三篇。”即除杨慎编的《艺文志》外,杨名、王元正编了二十六卷。而杨慎《全蜀艺文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为卷尚盈七十”,可推知,杨慎编的《艺文志》当在七十四卷以上。

在嘉靖《四川总志》编撰过程中,王衍离任,上虞人谢瑜接手继续参加编修。当嘉靖《四川总志》完成后不久,又被重编。这一点,刘大谟的《重修四川总志序》说的很清楚,刘序云:“事告,其涣而未萃者,仍托周宪副木泾(即周复俊)、崔佥宪楼溪(即崔廷槐)重加编集。”即是说周复俊、崔廷槐二人是嘉靖《四川总志》的重编者,而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是嘉靖《四川总志》的初编者。

周复俊字子吁,号木泾,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在四川、云南做官多年,与杨慎颇有交往。嘉靖二十年入川为按察副使。颇好文学。崔廷槐字公桃,山东平度州人。嘉靖五年进士,嘉靖间入川做佥事。以文学出名。重编中,周、崔二人都是在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所编的基础上进行的。崔廷槐重编了嘉靖《四川总志》的《经略志》和《郡县志》的一部分,周复俊则重编了包括《艺文志》在内的其它部分。

重编后,嘉靖《四川总志》共八十卷,其中《艺文志》六十四卷,《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一共十六卷。

二、嘉靖《四川总志》的编撰体例

根据嘉靖二十四年刊刻的嘉靖《四川总志》,其卷首依次载刘大谟《重修四川总志序》、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杨慎《全蜀艺文志序》、王元正《全蜀人物志序》、杨名的建置、山川、赋役志序。卷末依次载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崔廷槐《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周复俊《重修四川总志后序》。

卷一:《帝后纪》《藩封志》《监守志》。

卷二:《全蜀名宦志》。

卷三至卷十五:《郡县志》。

卷十六:《经略志》《杂志》。

卷十七至卷八十:《艺文志》。

《帝后纪》主要记在蜀称帝的人,如夏朝的大禹,三国时的汉昭烈帝刘备等。

《藩封志》又分《蜀府》《郡王》《官僚》。主要记历代在蜀封王的人。

《监守志》主要记历代在蜀为官的人。主要又分《镇守题名》《文署题名》《武署题名》。《镇守题名》下又载《太监》一项。《文署题名》主,要载当过巡抚都御史、巡抚御史、清军御史、行署、布政司、按察司等职的人。《武署题名》主要载当过总兵、参将、都司等职的人。

《全蜀名宦志》主要记历代在蜀为官,有政绩,深得民心,有才学,在当时和后世有名声的官员。

《郡县志》主要载四川各府州的情况。一般按照《建置》《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附书院)、《宫室》(附桥梁)、《祠庙(附寺观)、《陵墓》《古迹》《名宦》《流寓》《科第》《人物》(附隐逸、孝义)、《列女》《仙释》等项编撰。

《经略志》主要记四川经济、交通、军事等内容。又分《赋役》《边防》《水利》《驿传》《屯田》《盐法》《茶法》《军政》等八项。

《杂志》主要记历代叛臣、盗贼、及各种灾异、祥瑞等情况。

《艺文志》主要记历代关于巴蜀的诗文。而且诗文又是按赋、诗、楚辞、诏策、赦文、敕、表、疏、状、书、笺、序、记、檄、箴、铭、赞、颂、碑文、杂著、谱、跋、行纪等类分门编辑的。

三、嘉靖《四川总志》的价值

嘉靖《四川总志》有着非常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明清两代所修的四川省志中,嘉靖《四川总志》的水平是很高的、很有文彩的。在明清两代所有修省志的人员中,修嘉靖《四川总志》的杨慎、杨名、王元正的水平较高,即使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状元、探花,全部由进士编修志书的情况也是不多的。而且,嘉靖《四川总志》是经过两次编修的,精心雕琢过的。正是修志人员整体素质高,从根本上决定嘉靖《四川总志》有着较高的质量。所以陈继儒会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的话了。

第二、嘉靖《四川总志》对明代后来所修的《四川总志》有着发凡起例的作用。明代后面两次修的省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基本上是依照嘉靖《四川总志》的体例进行编修。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其主编者杜应芳,在杨慎的《全蜀艺文志》的基础上,搜辑嘉靖以来的文章及被杨慎漏搜的文章,编成《补续全蜀艺文志》。《补续全蜀艺文志》与《全蜀艺文志》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三、嘉靖《四川总志》中的《全蜀艺文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嘉靖《四川总志》中的《艺文志》后来单独刊行,成为一部重要的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包括网罗,极为核洽”,《益部谈资》称其“网罗金石鼎彝,秦汉之文几尽,可谓博矣”。《全蜀艺文志》所收的很多文章是其它书未收的,如书中所收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的《重阳亭铬》,不仅李商隐的文集没有收,《文苑英华》也没有收。再如宋代罗泌的《姓氏谱》、元代费著的《古器谱》多已不传,而《全蜀艺文志》中却保留着。而且《全蜀艺文志》具有较高的辑佚价值,如著名学者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的《宋代蜀文辑存》中很多文章就是采自《全蜀艺文志》。另外,《全蜀艺文志》也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因为它所收的文章多是用的嘉靖本或嘉靖以前的版本,有利于校勘家的版本校对。

第四、嘉靖《四川总志》对今天方志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嘉靖《四川总志》本身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明代四川的修志情况(特别是嘉靖时期),而且从全国范围看,保留至今的嘉靖年间的省志并不多,所以它对我们了解明代嘉靖年间修省志的情况,对我们进行嘉靖年间各省省志的比较研究和撰修新方志有借鉴作用。

现存最早的嘉靖《四川总志》,是嘉靖二十四年刊本,这也是仅有的刊本,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藏有此种刊本。而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有此刊本的抄本。另外,在199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2册收有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影印本,四川省图书馆藏有此书,这对川内的方志研究者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旷天全)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