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2-11-30 00:11:13

【乾隆】《直隶绵州德阳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2-13 14:45:00 浏览次数:1536 【字体:

清阚昌言修,张又李纂。阚昌言,字尧俞,湖北孝感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德阳县知县。张又李,生平不详。

德阳在明代已有县志,道光《德阳县新志》凡例云:“邑志前纂本见于曾学佺《名胜志》兵燹后已之。”明阚昌言《序》言此志编撰原由及经过曰:“德阳系巴蜀上游,密迩省会,旧属仙吏之区,缅双鲤之遗徽,孝思勃勃;读五忠之旧传,英烈煌煌,此中大有可纪哉。乃竟志乘未修,无以彪炳来祀,君子每劣其政之缺也。缘求故府文献,惜其线焉欲绝;及问老成耆德,又慨渺矣难追,总由兵燹故耳。今值我国朝重熙累洽,文教日新,敕命各省纂修省志,上宪檄采下县,适前令王君理搜得前令别公楣旧辑抄本一束上之,惜略而不详耳。乙卯岁川省通志告成,而旌邑志仍缺焉,未修也。余于庚申春来莅旌邑,问采邑志,荒缺无征,谬思订辑,奈簿书旁午,碌碌未暇。延及壬戌、癸亥,时和年丰,狱讼简少。爱藉退食稍暇,购览益州通载及邻封旧志,细加检阅,摘实缀精,复命邑中诸生老成通典故者,问山寻水,刮苔洗碑,访先哲于旷野石碣;觅古迹于穷乡断简,巨细咸收,今古共录,各阐潜德幽光以备编辑。公余细加考订,凡两越寒暑而稿成。”由此可知,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知县别楣(湖北天门进士)曾编纂县志一册,稿藏县署,以其草创甚简而未梓行。至雍正末纂修《四川通志》时,知县王理(奉天举人)将是稿呈送省局,未留副本,县中遂缺。昌言莅任后,因政事繁忙,虽有心篆修而无暇顾及。至乾隆八年,时和年丰,狱讼简少,得以阅览省志及郃邑各志,遂命诸生张又李、平有权等人采访搜集,悬后自己亲加编订,越明年成书付梓。又至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周际虞(直隶丰润举人)续修近二十年间事再印行。

此志分十八门附二门,部分门类下列有细目,约10万余字,艺文门占三分之一,收载了自汉代迄清初县人著述及有关本县之诗文,著名者如汉代李尤、秦宓、严遵,唐代杜甫、王勃,宋代何耕、魏了翁等人的诗文辞赋。而最具史料价值者在水利、赋役等门类中。昌言根据川中水土、气侯等情,亲自到乡间勘察,从而撰写了《蓄堰水说》、《劝农说》、《劝种蚕桑劝纺织说》、《崇俭说》等文章载其中,以指导本境农副业生产,对于全川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周际虞续修本亦效此法,收载周氏撰写的《劝捐社榖疏》、《劝栽植树木说》等文章。德阳县教谕周礼《跋》赞曰:“今阅其书则潜无不阐,幽无不烛,法例井然,寓目称快。其曰考、曰表、曰传、曰编,循旧规也;揭以纲目,尊史例也;冠以小序,从诗体也;疑者阙之,以示信也;信者必详,恐失遗也。此其修辑之精当也。梓成,余盥诵之,不忍没公雅意,虽识仅窥豹,笔愧生花,亦不辞效颦,妄为续骥。岂自侈哉,盖以嘱后之继美者,无忘乎始创之难也。”

今存乾隆九年(1744)刻本和二十七年(1762)增刻本(增刻本仅存一卷残书),另有增刻之传抄本。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