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2-11-30 00:11:13

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发布时间:2017-02-14 10: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清沈潜、阚昌言等修,周文麟等纂。沈潜,字亦昭,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监生,乾隆三年(1738)任四川大足知县,乾隆七年(1742)由四川大足知县调任罗江知县。阚昌言,字尧俞,湖北孝感人,雍正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德阳县知县,乾隆九年(1744)任罗江县知县。参见“【乾隆九年】直隶绵州德阳县志”条。周文麟,字灵昭,江苏震泽(今吴江)人,学生。

罗江县于顺治十六年(1859)并入德阳县,至雍正七年(1729)复设县治。1958年后又并入德阳县。沈潜到任之后,稽无旧乘,便约集周文麟等人进行采访,又邀请本县进士李化楠等人参与校阅,历二年而草创成书。乾隆十年(1745),将欲付梓而沈潜病卒,县事由德阳县知县阚昌言署理,阚昌言取志稿加以订正后遂付之刊行。

此志分十二门附二门,部分门类下列细目十一目,约10万余字。以古迹、祀典、水利、人物、艺文等论述稍详,艺文中又多收载阚昌言、周文麟、李化楠等人的诗文。其余门类较略,如铺递、兵制等仅数十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县志正书外,此志还辑入沈潜在大足县任内撰写的《学规偶拟》一卷和时任四川资州直隶州知州,历任四川成都、新都等县知县,成都府水利同知等的浙江萧山县人张文梵撰的《农书》一卷。沈潜为此《农书》撰了序,《农书》之后,还附有沈潜撰的《蚕桑说》一卷。张文梵和沈潜皆系浙江人,而江、浙的农业生产历来是比较发达的。四川省,特别成都平原的农业本不落后,但由于明末清初多次战乱之后,农业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人口亦大量减少。所以才在清顺治末期到康熙初期合并了一部分县,并且从江苏、浙江、两湖、两广等省移来大批农民。数十年后,人口繁衍,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又于雍正初期把原合并了的县重新分置。在此背景之下,张文梵、沈潜等人根据江、浙一带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再参考前人有关著述,与当时成都平原的地理条件结合起来,新编写了这部《农书》和《蚕桑说》,用以指导四川各地的农业生产,这无疑对二百年前四川(主要是成都平原)的农业、副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在张文梵的《农书》写成后,于乾隆初期,四川布政司便广为刊刻,发至全省各地。沈潜的序称:“是书也,一言切事详,诚为农家之要务也。奉藩宪李(李如兰,山西榆次县岁贡生,雍正十三年(1735)任四川按察使,乾隆十年(1746)升任四川布政使)刊刻成书,饬发通属,富民足食,惠莫大焉。”《农书》中,分“岁所宜谷”、“养谷种”、“播种之时”、“耕犁”、“疏耙”、“锄耘”、“粪壤”、“水利”、“牧牛”等诸条逐一细说。各条之中,沈潜亦时加按语,如“养谷种”末,沈潜按语云:“川中马粪易得,留心收拾晒干、碾碎,侯苗长尺许,有风之日,从上风飏之,使苗尽沾些,则自不生虫,盖马粪性能杀虫故耳。”又于“水利”一条中沈潜按语云:“凡山田无水源者,蓄冬水最要,现在德阳阚公教民蓄冬水,已有成效也。”再于“牧牛”一条中,沈潜按语云:“张公萧山人,其地产牛最多,故牧养之法,言之最详也,我民当勉而行之。”而《蚕桑说》中,则自“种桑树”一直到“抽丝”,所言具详。当时四川荥经县知县劳世源亦将其刊入《荥经县志》中。对于促进当时四川农副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实属珍贵史料(如川西地区之田土、水利、农事、粪肥、蚕桑等)。

今存乾隆十年(1745)刻本。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